淺談有機農業的植保理念和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植物保護是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能夠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資源?;谟袡C農業植物保護的理念和措施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旨在促進農業生態系統的持久發展。
關鍵詞:有機農業;植物保護;措施
1 有機農業的概念
有機農業是指在作物種植生產過程中完全不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等化學制劑或添加劑,也不使用轉基因品種,而是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通過農業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達到防治病蟲草害的目的。
2 有機農業中的植物保護
有機農業中的植物保護踐行和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采用科學的方法保持土壤肥力和免疫力,以農業、物理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防治害蟲,堅持無化學農藥、無化肥、無激素、無抗生素、無添加劑、非轉基因的安全準則,使農業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3 有機農業的植保理念
3.1 保護生態環境理念
在傳統農業生產中,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無論是在飲食還是出行方面,都給人類帶來了嚴重困擾。所以,在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要嚴格采用國家有機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標準,全程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和其他化學制劑,堅持使用無公害、無污染、無殘留的天然物質[1]。
3.2 全面監控理念
在作物生長過程中進行全面監控,對生產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記錄,有利于為有機農業植物保護技術提供保障。另外,要建立健全監控制度,使有機農業朝著平穩、安全、可持續的方向發展[2]。
3.3 綜合治理病蟲草害理念
在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為提高有機產品的綠色化和健康化,應盡可能避免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然而,病蟲草害的發生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應采取物理、農業、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綜合治理病蟲草害,以達到優化種植的目的。
4 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的措施
4.1 選擇優良品種,科學處理種子
第一,根據有機農業種植要求,選擇非轉基因品種。第二,根據當地的栽培條件和方式,選擇質量好、產量高、抗逆性強、有害物質殘留少的品種。另外,在生產過程中,為防止優良品種的退化,可以采取提純復壯的措施,使品種特性保持不變。第三,在進行播種前認真篩選種子,將品質較差的種子篩選出來,在陽光下進行曬種,殺死種子上的病菌,或采用溫湯浸種的方法進行種子消毒。
4.2 調整耕作制度,加強栽培管理
第一,采取合理輪作制度,在同一塊田地上根據作物的種類按照不同的順序來進行種植,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中的養分,抑制病原菌的積累,消滅食性專一的害蟲,還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調節土壤肥力。第二,播種時要注意種植的株間距離,覆土要適度,以促進出苗。第三,加強幼苗管理,待作物苗稍大后,在晴天的中午適當放風煉苗,以增強作物抗性,同時也要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凍苗而降低抗性。
4.3 加強病蟲草害防治工作
在有機農業生產中進行病蟲草害防治時,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開展工作,不使用化學農藥。
4.3.1 防治雜草
可以采取物理措施,春季覆蓋黑色地膜防治雜草,利用黑色地膜的吸光性有利于提高地溫,減少雜草的產生,還有利于果樹等作物的發育。同進,也可以進行人工除草,將雜草帶出田間。
4.3.2 防治蟲害
可以利用物理措施進行防治,根據害蟲的特性,在作物生長區懸掛不同顏色的粘蟲板誘殺害蟲,或采取其他措施避蟲。比如,根據白粉虱的趨黃性,利用黃板進行誘殺;根據薊馬的趨藍性,利用藍板進行誘殺;根據蚜蟲對銀灰色薄膜有負趨性,采用覆地膜的方式避蟲。同時,可以借助害蟲天敵來有效殺滅害蟲,比如,利用捕食性天敵瓢蟲防治蚜蟲。另外,還可以利用昆蟲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蟲,比如,利用白僵菌防治紅蜘蛛和薊馬等。
4.3.3 防治病害
在作物行間撒白灰或稻糠以降低田間濕度,及時清除雜草,破壞病原菌的生活環境,從而減少病原菌的發生,或者利用可以釋放氯氣的物質進行殺菌,還可以施用生物制劑進行殺菌等。
4.4 使用農業培肥技術
在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科學培肥可以改善農作物的生長土壤,增強土壤的肥力,從而為有機農業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在培肥之前要進行合理規劃,對不同的有機農業植物選擇適合的肥料,切實提高土壤對作物的供肥能力,保證在達到養肥平衡效果的同時,不會對土壤和生態環境造成污染[3]。
5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有機農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植物保護在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機農業植物保護技術為人們提供了健康、安全的農業產品,促進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嚴崗林.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理念及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07):134.
[ 2 ] 張濤,李紅梅,李永蓮.有機農業植物保護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8):24.
[ 3 ] 周菡蒂.關于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的幾點建議[J].農家參謀,2018(24):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