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有機農業應運而生,與傳統的農業相比,有機農業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以為人們提供純天然、無公害的農產品,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維護我國的生態平衡。基于此,本文首先對有機農業的優勢進行分析,然后對有機農業的種植技術進行探討,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有機農業;特點;種植技術
  有機農業主要是指在生產的過程中,不向其中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農藥、肥料、家禽飼料等添加劑,只是采用有機肥或者是有機飼料來滿足農產品的生長需求。有機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可以解決土壤侵蝕、環境污染、能源過量消耗、物種多樣性減少等問題,并且有機農業生產的都是綠色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所以有機農業也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對有機農業的種植技術進行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有機農業的優勢
  有機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具有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有機農業可以為社會提供健康的食品,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避免疾病的發生。以往我國在農業種植階段,為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會大量的使用化肥和農藥,這一現象就會對農產品造成污染,使得我國各類癌癥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有機農業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等,所以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會對人們的身體造成危害。
  其次,有機農業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于我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從目前的情況看,化肥農藥的利用率不高,在作物上的附著率較低,其余的都會流入土壤或者是江河,造成環境污染。例如,大量的化肥通過雨水流入江河,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魚蝦的大量死亡。而采用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就避免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最后,有機農業可以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自從我國進入到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農產品所受到的國際貿易關稅的調控作用越來越小,但是卻對農產品的種植方式、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我國想要在國際上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就需要生產無污染、高品質的綠色產品,有機農業具備這一優勢,所以采用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可以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二、有機農業種植技術
  1.合理的選擇種植環境
  在有機農業種植技術中,首要措施就是進行種植環境的選擇工作,在選擇種植環境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種植人員需要確保種植地點選擇的合理性,有機農業種植與傳統農業種植相比,對于土壤、空氣等具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種植地點盡量選擇土壤肥沃的位置,在空氣方面,則要保證種植地點遠離污染源,并且需要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分析,對風向加強掌握。另外,為了避免農作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受到廢水、污水等水資源的污染,需要在工業區水源的上游選擇種植地。
  二是,需要對緩沖帶進行合理的設置,有機農業在種植的過程中會受氣候因素、地下水、昆蟲傳粉等外界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會對農作物的健康生長造成阻礙,例如,蜜蜂等昆蟲在傳粉的過程中,可以會向有機農作物中傳播普通農作物的花粉,從而造成基因污染。但是在對有機農作物進行種植時,對生產基地進行完全的封閉較為困難,所以需要對緩沖帶這一障礙物進行設置,將其布置有機農田與普通農田之間,有效的防止外界環境對有機農業種植造成污染。
  2.確保選種工作的合理性
  選種工作會對有機農作物的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所以在進行選種處理時,需要秉承著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對當地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的品種,并且選擇的品種需要具有良好的抗病、抗蟲性。除此之外,針對有機農作物的第一次選種工作,需要選擇無污染、無化肥、無農藥的常規農作物種苗。如果不是初次種植,選擇上一年留下的有機品種即可。
  3.種植方式的科學選取
  在種植有機農作物時,種植方式的合理選取,可以將種植效率、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現階段我國在進行有機農業種植的過程中,提倡使用輪作的種植方式,該方式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優化土壤的結構。除此之外,在種植的過程中,為了有效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也需要進行合理的間作與套作,利用產品之間的抗詰作用,避免病蟲害的發生率。
  4.種植過程中的水肥管理
  在有機農業種植中,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灌溉,使水分與農作物生長需求相符,在實際灌溉的過程中,為了節約用水量,促進植物的吸收,可以選用滴灌、噴灌、滲灌等方式。在對有機農業進行施肥時,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施加的肥料主要以有機肥料為主,現階段我國在有機農業種植中常用的有機肥料有綠肥和田肥,但是這些有機肥料難以滿足有機農業的規?;l展,所以現階段我國要加強多效生物肥的生產和研發。
  5.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防治
  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防治要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所以在防治病蟲害時主要以生物防治技術以及物理防治技術為主,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是利用病蟲害天敵的捕殺作用來消滅害蟲,這種防治技術不會對我國的生態環境產生任何的污染,因此該防治技術在我國農業種植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物理防治技術中主要包括人工捕殺技術、阻隔技術、燈光誘殺技術,人工捕殺技術就是工作人員在掌握害蟲的運動管理之后,對群聚性、假死性的害蟲進行捕殺,具體應該在害蟲越冬、產卵、化蛹等時間段,采用震落、剪除蟲枝等方式進行捕殺。阻隔技術就是在害蟲的侵害路徑上設置一些人工障礙,例如在害蟲經常活動的農作物區域刷涂毒環,害蟲在經過這一區域時,就會沾染毒液而死亡。燈光誘殺技術就是利用誘蟲燈來消滅害蟲,現階段許多害蟲都具有趨光性,所以在夜間可以放置幼光燈來吸引害蟲,將其集中消滅。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有機農業的種植技術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舉措,相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首先需要對有機農業的優勢進行分析,然后從合理的選擇種植環境、確保選種工作的合理性、種植方式的科學選取、種植過程中的水肥管理、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對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進行分析,進而為我國農業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牟曉東.淺談有機農業種植土壤培肥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38(20):45.
  [2]肖旭東.有機種植農業的土壤培肥技術探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8(29):134-135.
  [3]龐燕.有機農業種植高產栽培技術探究[J].現代農業研究,2018(8):63-64.
  [4]祁愛霞,劉美麗.有機農業及其生產種植技術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38(14):97.
  [5]楊成剛.有機農業種植技術及其發展措施[J].黑龍江科學,2018,9(1):122-1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1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