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種植的土壤培肥技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有機農業種植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而掌握專業的土壤培肥技術并合理應用有機農業種植的根本,它在對改善農業種植中的生產環境、實現傳統農業向有機農業的轉變、提高農作物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保證食品安全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進而促進了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對此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與整理,以供參考。
1有機農業種植中土壤培肥的重要性
目前,一些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一些偏氮肥的大量使用,會使農產品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影響農產品質量,造成環境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加快,而有機農業土壤培肥技術的順利開展,可合理利用畜禽糞便,通過現代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生物技術將其制成高活性生物有機肥料,大大增加和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加快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避免了農村環境污染,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農業土壤的培養的有機肥種類分析
不同種類的有機肥,在養分性質以及含量上都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而且不同種類農作物對于養分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因此相關的農業生產人員在進行實際的施肥工作時,切記不能一概而論,必須要結合農作物的種類,明確有機肥種類,合理施肥。
2.1礦物肥
在有機農業的生產建設過程中,不同種類的農作物生長對于礦物質的需求也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例如,有的農作物可能會更加需要鉀肥,但是有的農作物可能會更加需要磷肥。因此只是單純的利用有機肥來對土壤情況進行改善,往往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必須采用一些不影響作物生長環境、營養和抵抗力的礦物肥料,如:木炭灰、無水鉀鎂礬、或農用石灰、天然磷酸鹽,硫酸鉀等,以取得良好地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礦物肥的使用時,必須要結合農作物的種類。
2.2動植物性肥
有機農業生產對肥料有著特殊的要求,因此,肥料要經過一個月的充分腐熟,例如:無污染的綠肥、泥炭、作物殘體、蒿稈等,或一些經過高溫堆肥處理的無蟲害、寄生蟲和傳染病的畜禽糞便。但在對土壤進行施肥管理工作時,必須要將植物的秸稈與動物的糞便進行充分的結合,充分發揮肥力。動物的糞便能夠對秸稈以及土壤中的有機物進行快速的分解,但是如果只是兩者進行單獨的使用,往往還會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因為動物糞尿中含有鹽分,必須要與植物性秸稈進行充分的混合,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效果。
2.3利用蚯蚓培肥地力
在有機農業的土壤培肥工作中,適當的加入一些蚯蚓,往往能夠取得更好地效果。蚯蚓以土壤中的動植物碎屑為食,在土壤鉆洞過程中,促進了水分與肥料在土壤中的混合,達到疏松土壤的目的,進而使土壤的肥力進行有效的提升。除此之外,蚯蚓還能促進有機物質的快速分解,進而使得相關的有機肥能夠被更加充分的吸收,為農作物的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2.4微生物肥
所謂的微生物肥,其實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來獲取一些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特定養分。微生物肥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其次其還能促進有機肥的有效的分解,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根據其特性,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利用微生物作為原料所形成的的肥料,另外一種是以微生物降解的生物為原料制成的制劑作為肥料。相比于其他類型的肥料。
3有機農業土壤的培肥技術應用分析
在農作物的實際生長過程中,應結合有機物特性、農作物種類及其生長規律、土壤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有針對性的施肥。
3.1加大有機肥料的投入量
有機肥是有機農業培育中應用范圍最廣、安全性最高的肥料之一,增加有機肥源是有機農業土壤培育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目前,我國農業土壤的培肥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有機肥來源不斷減少,投入量和所占比率逐漸下降,人們在農業生產中,大多情況下都會使用無機肥來代替有機肥,這就導致有機肥作用性逐漸淡化,影響土壤的肥力。為此,應擴大有機肥源,加大有機肥料的投入量,通過微生物的活動和分解,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使有機肥中的氮素按銨態氮、亞硝態氮、硝態氮的順序分解,使微生物充分吸收無機氮而合成蛋白質,蛋白質被分解時,產生的硝態氮即可作為養分供作物吸收。但在施肥過程中要考慮有機物特性,并根據作物對養分需求差異性合理選擇有機物含量,把握好作物營養臨界期和營養最大效率期的施肥及其用量,確保選擇肥料的準確度。
3.2擴大綠肥種植面積,對農業生產效率進行有效的提升
所謂的綠肥其實就是一種養分比較全面的生物肥源,不同于其他種類的無機肥,因種類多、易栽培的特性,能大限度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應用比較廣泛。在實際的工作中,必須選擇多種綠肥品種,通過種植綠肥的方式,達到增加肥源的目的,同時,還能農業土壤的肥力進行有效的改善,進而為相關的農業生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有效地發揮綠肥多重生物功能。
3.3合理的耕作
合理耕作可有效改善空氣、水、肥料、熱之間的協調,使土壤中的養分、水分得到合理利用,充分灌溉,提高土壤水分的含量,充分發揮生物養地、培肥增產的良好作用,促進根系的生長和有機物的自由轉換,提高土壤肥力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使蔬菜優質豐產,為農作物的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改善農業種植中的生態條件。
3.4合理利用動植物性肥源
作物的秸稈與動物的糞便結合在一起得到充分腐熟后便是絕佳的有機肥源,在追肥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但人類尿液中含有鹽分并且有機成分含量較少,因此應先把人類尿液與植物性秸稈充分混合再投入使用,以此來增加有機成分的含量。
綜上所述,有機農業種植的各個環節中,采用何種種植技術直接關系到種植效果,有機農業種植土壤的培肥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在有機農業種植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地在實際的土壤培肥過程中,要堅持的平衡施肥的理念,結合土壤的實際情況,對有機肥進行合理的利用,達到改善土地土壤條件的目的,為農業生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迎接農業發展帶來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
?。ㄗ髡邌挝唬?18000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7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