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大白菜的種植技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大白菜作為葉用蔬菜,種植范圍廣,生長周期短。近年,因受病蟲害影響,大白菜產量明顯降低,質量也大不如前。優選無公害大白菜種植技術,不僅能夠減少農藥殘留,保障消費者健康,而且種植效率和產量都非??捎^。文章簡要分析大白菜特性,深入探討無公害大白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以期在本地區推廣無公害大白菜種植技術。
關鍵詞:無公害;大白菜;種植技術;種子處理
大白菜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但它的種植過程要求非常嚴格。無公害大白菜經認證合格,可使用無公害產品標識。其無論產地環境、生產過程,還是產品質量,都與國家規范、標準相符。生產過程中,可適量添加無公害合成物質,并且確保有毒物質含量在可控范圍內。熟練掌握無公害大白菜種植技術,可保證產品品質及人體健康。
一、大白菜特性
大白菜屬于葉用蔬菜,根系發達,極富營養,無機鹽、維生素、食用纖維素等含量豐富,能夠對糖尿病、肥胖癥、癌癥等進行有效預防,并且在南北地區都有種植。按器官發生過程,可將大白菜劃分為營養、生殖兩個生長時期。在營養生長期,大白菜呈球形或圓錐形,以器官發育為主,經歷發芽、幼苗、蓮座、結球、休眠等各個時期。生殖生長期主要長出花莖、花枝、花、果實、種子等,花枝分枝通常為1-3次。
二、無公害大白菜種植技術
1.優選種植品種
大白菜品種多,宜優選高產、抗病、利于保存的品種,并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播種之前,對大白菜進行曬種處理,繼而用5%鹽水溶液浸泡10-15min,洗凈。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殺菌、消毒,使種子具備較高的發芽率。倘若不對白菜種進行消毒處理,會使種苗攜帶的病原菌進入田間,產生病蟲害問題。
2.確定種植場地
在遠離工廠、車站、公路的地方,選擇大白菜種植區域,始終保持種植環境清潔、清凈,遠離污染源,既要使生態環境、水質等保持良好,還要確保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深耕細作,達到良好的排灌效果,避免地塊中出現重茬情況。
3.科學處理白菜種
白菜播種之前,需要先采用正確的方式,處理種子,以提高大白菜產量。完成上述種子浸泡工作,且冷卻之后,陰干播種。在這之前,采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處理,比例為種子質量的0.2%-0.3%不等。大白菜種植時間依區域情況而定,分別將播種量和保苗量控制為3kg/hm2和3.8-4.2萬株/hm2不等。
4.整地和施基肥
種植大白菜時,除了保持土質深、松、肥之外,還要確保附近有水源,便于排灌。如果大白菜栽培環境為沙壤土或者輕黏壤土,且前茬是瓜類、豆類作物,禁止采用連作方式。完成前茬收獲工作之后,在最短時間內對土壤進行深耕處理,耕層深度以30-40cm為宜。倘若前作收獲時間比較晚,亦或播種期間雨水比較多,需要采用淺耕方法。該過程中,腐熟有機肥施加量以4-5t為宜,并按要求添加少量磷酸鈣。期間,肥料多施入土壤中下部,吸收率高,還有少量土壤被灑在地表。田地整平工作結束之后,進行初次起壟,6月中下旬進行二次起壟,及時把雜草除去,壟寬和壟高分別以15-18cm和65cm為宜。其中,腐熟有機肥施加量為75-90t/hm2,禁止使用化肥。在壟溝內施加肥料,用土掩蓋,壓實,達到良好的保溫保濕效果,便于播種。
5.種植季節和播種
通常,大白菜適宜在18-21℃環境下生長發育。倘若其平均生長溫度在10℃以下或者25℃以上,生長發育效果不佳,氣溫不足5℃會有凍害、不同生長階段,大白菜的溫度要求也存在差異。諸如,苗期、蓮座期具備很強的適溫性,結球期對溫度要求則比較高,葉球最佳生長溫度為12-20℃不等。溫度控制不當,會造成大白菜僅長葉不包心情況。具體種植實踐中,依據本地氣候環境、品種生長發育期要求,選擇合適的播種時機,達到良好的結球效果。
6.苗期管理
該環節需要兼顧氣溫、間苗、澆灌、施肥等一系列工作。通常,白天大白菜生長溫度不能超過25℃,倘若外部溫度過高,需要對其進行遮陽處理。反之,氣溫較低,無需該操作。初次間苗工作往往在出苗一周左右,苗距以4cm為宜。長到4-5片葉子時,執行第2次間苗工作,把苗距控制為1cm左右。對苗期澆水工作進行嚴格管理,增加澆水頻率,始終保持土層濕潤,避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當初次出苗后,在大白菜葉面噴施0.1%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如果真葉數量不是很多,澆水工作結束之后,可通過再次施肥,進行催苗。常規情況下,施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施加量以150kg/hm2為宜。
7.田間除草
大白菜出苗之后,第一時間開展除草工作,這期間做到“三鏟三趟”。具體而言,把鋤地次數控制為三次,深度依次減小。每完成一遍鏟地工作,都要立刻進行趟地,使用犁鏵除去壟溝中的草,還要進行起壟保墑工作。開展鏟趟工作時,一定要小心翼翼,避免對根系造成損傷,嚴格落實根苗保護工作。
8.大白菜采收工作
因化學藥劑會使蔬菜害蟲產生抗藥性,需要對農藥進行定期更換,或者對微生物農藥進行混合使用。藥效過后,采摘,實現高產無公害。
三、大白菜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問題在大白菜無公害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要加大防治力度。大白菜病蟲害防治技術包括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三種。種植實踐中,結合地區氣候、土壤、溫濕度等,優選合適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保障白菜種植品質。
1.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方法相對比較簡單,實施過程簡便。種植大白菜時,要選擇抗霜霉、抗病毒品種。在田間施加腐熟有機肥,做到精耕細耙,為大白菜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種植過程中,禁止采用連作方法,與豆科、蔥蒜類等作物進行合理輪作,加強中耕除草。依托這種農業防治方法,對大白菜病蟲害問題進行無公害處理。
2.化學防治
軟腐病,別名腐爛病,屬于細菌性病害,此病多發于蓮座期至包心期,嚴重時,還會導致葉柄基部組織腐爛。該病初發時,施加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噴施頻率每周一次,連續噴施2次;病毒病,此病頻發于白菜各個生育階段,倘若苗期發病,植株呈畸形矮化狀態。剛開始發病時,可采用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處理,噴施頻率每周一次,連噴兩次。霜霉病,其在大白菜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剛發病時,葉片上有黃綠色病斑,后逐漸轉變為黃色或者黃褐色,需要使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白斑病,大白菜剛發病時,葉片上有灰色圓形小斑,后逐漸擴大至類似圓形的白色病斑,需要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多次防治。蚜蟲、菜青蟲等在大白菜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樂斯本、生物農藥BT乳劑等防治效果非常好。同時,還要采用50%辛硫磷與玉米面混合,均勻撒在大白菜四周或田間,用于防治蝸牛、蟋蟀等。禁止把藥物灑在白菜葉上,以免出現藥害問題。
四、結語
無公害大白菜種植極具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備受青睞。實際種植過程中,要了解大白菜特性,優選種植品種,確定種植場地,并對白菜種子進行科學處理,全面落實整地工作,有效施加基肥,同時,還要重視苗期管理、田間除草、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營造良好的大白菜種植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的食品健康及安全,實現大白菜無公害種植及高產優質栽培,為人們供應優質綠色蔬菜。
參考文獻:
[1]常亮,胡雪,等.秋季大白菜無公害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13):33-33.
[2]塔吉古力·吾麥爾.秋季無公害大白菜種植技術要點[J].農家致富顧問, 2017(12):73-73.
[3]趙華強.祿豐縣和平鎮高山夏季無公害大白菜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 2017(4):36-38.
[4]馬志燕.大白菜病蟲害預防及無公害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2):68-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4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