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具到文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十幾年來,我國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祖國未來的棟梁,掌握信息技術是非常必要的。對于小學信息技術來說,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并且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實用性,教師要積極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愛好等,創設生活化課堂,創新教學方式,順應時代的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課堂,實現課堂的高效化,最終達到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目的。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中,由于不是決定學生成績的關鍵性學科,所以教學課堂的效率長期不受到重視,而在如今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非常必要,所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非常重要,特別要從小學開始,重視信息課堂的高效化。
一、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體驗信息技術生活化
信息技術不僅滲透進生活的各個領域,在教育領域中也幾乎都有了完善的設備,在小學課堂中,基本都安裝了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工具,雖然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擴大教學的容量,并且直觀地將一些信息操作的點演示給大家看,但是對于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來說,通過觀看就能記住掌握并不是不可能的,學生對其的理解就僅僅停留在表面,教師還需要充分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學會去體驗,對教師演示的知識有更加深入的體驗。
比如在教學生開展畫圖時怎么使用“復制與粘貼”“旋轉與翻轉”時,教材中提出的具體任務就是讓學生自己畫花盆。為了讓任務完成得更加高效,給學生帶來新的認知,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先帶領學生學習鋪地磚的任務,讓學生對各種規格大小不同的地磚有一定的了解,再剪貼出不同的圖案,然后設計出一款教室的地磚,讓教室充滿溫馨。在具體的準備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現實中教室的構造進行了解,再在電腦上模擬出地面的草圖;其次,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自主思考或者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判斷如何鋪地板,又應該用什么樣的圖案來剪貼設計,這其中,教師還要給出各種樣式的地板,讓學生自己設計或者共同設計出一款溫馨、好看的地板磚。通過這樣的教學任務以及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情境 ,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圍繞教學任務完成學習,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積極思考教學對策,巧用半成品開展教學
著名的兒童專家杜威說過,兒童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快樂的過程,是一種情境體驗,教師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從而吸引學生,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開啟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索。學生的學習要努力做到做中學,學中做,進而掌握信息技術技能。
比如在開展畫圖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精美絕倫的圖畫來促進學生因景生情,激發興趣,積極投入課堂活動中。為了讓學生能夠不由自主地進入課堂情境,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畫出思維停留在割裂過程的圖畫肯定是不行的,要讓學生的畫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想象。首先,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到電腦,現實中繪畫技術都還在學習狀態,利用鼠標進行畫圖的能力更是不行,比如學生在畫卡車的過程中,如何利用矩形這個輔助工具來進行操作呢?為了簡單化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畫好的半成品來簡化學生的操作,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不會因為太難而降低學習情緒,也不會因為太簡單而降低課堂效果。所謂的半成品也就是教師提供的一個比較完整的作品,而把課堂中重點教學部分進行留白,從而促進學生進行針對性實踐,提高教學的效果,保證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三、促進學生再次體驗,開展小組的合作學習
通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新的知識,雖然學習得很快,但是沒有經過理性思維的理解和記憶,會很快忘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開展“再體驗”的教學過程,并且利用這一過程,了解學生是否能夠準確運用知識,以及對知識創造性地使用。有的學生會使用以前的方法進行,有的學生也會將自己的做法推翻,重新發散思維,利用不同的思路來完成任務,甚至還可以對自己的成品進行加工改造,通過這一過程,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最后,教師還可以開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適當地安排一些表現良好的小老師去離開座位,幫助還不能掌握知識的同學。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充當老師角色,有利于降低教師大班制教學壓力;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對其他同學的講解,深化知識,促進理解,有利于學生團結合作意識的培養。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是如今每個學生都需要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要從學生的兒童階段就開始進行信息技術的培養和興趣的激發。要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如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使課堂氛圍輕松化;還可以積極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引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因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就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識,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素養。教師只有深入學生群體,帶著足夠的耐心和愛心,開展相應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才能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為以后更深層的信息技術學習做好鋪墊。
【作者單位:昆山市千燈中心小學校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