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條形碼到二維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今天,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掃碼”的時代。遍布各處的小方塊——二維碼,令人們的生活大大地便捷,收款付款、信息查詢,全都能通過手機掃碼搞定。這小小的二維碼,是何時,又是怎樣來到我們身邊的呢?
  條形碼是先驅
  在二維碼“大行其道”之前,條形碼是人類第一種通過掃描幾何圖形識別信息的發明。今天,即便二維碼幾乎占領了所有領域,但條形碼依舊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瞧,超市中的每一樣商品包裝上都有條形碼。
  條形碼最初的創意距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了。
  1948年,美國費城的德雷克塞爾研究所有一名研究生,名叫約瑟夫·伍德蘭德。伍德蘭德當時被一個問題困擾——當地的零售商提出,怎樣能夠將結賬登記自動化,加快商店結賬的過程,提高商店的運作效率?
  伍德蘭德有時會坐在海灘上思考。他漫不經心地用手指在沙灘上劃拉著,當他看到手指劃過的沙灘上留下一條條痕跡時,突然想道:是否可以根據線條的粗細來代表不同的信息,從而進行編碼,以便機器簡單識別呢?
  口香糖上的條形碼
  伍德蘭德的創意非常棒,但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了這個想法付諸實踐。
  直到20年后,1967年,在美國辛辛那提的一家百貨商店里,條形碼價格掃描器問世了。這種裝置不僅可以掃描價格,還能統計哪些商品已被售出。但是,當時的條形碼掃描裝置還不完善,缺乏通用型的掃描儀。
  很快,技術人員發現,氦氖激光器發射的激光可以快速、精準地識別條形碼。1974年6月,在美國俄亥俄州特洛伊市的馬什超市,一位名叫沙龍·布坎南的31歲售貨員在激光掃描儀上掃描了一包50支裝的箭牌口香糖,自動記賬67美分。
  口香糖售出,條形碼正式誕生。
  條形碼的缺陷
  條形碼有一個缺陷,那就是信息承載量有限,這個缺陷令日本人非常頭疼。二戰之后,日本的工業和經濟起飛,大量的工業生產應用到條形碼。但是,條形碼每一條只能存儲20個日文字符,這顯然無法滿足越來越復雜的產品信息區分需求。
  1994年,日本人騰宏原發明了一種新碼。這種碼四四方方,由很多小方塊構成。實際上,從技術原理上來看,二維碼和條形碼是一脈相承的,都是用幾何圖形代表0或1兩種字符,再通過不同的組合,用0和1來生成不同的文字信息,并通過圖案存儲成一個個小小的碼標。
  騰宏原發明的二維碼,可以存儲5000個日文字符,信息量比條形碼增加了250倍,而且制作成本也進一步降低。由于存儲的信息更加龐大復雜,防偽性和保密性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日本人發明了二維碼,但將它發揚光大的卻是中國人。如今,在中國,“掃一掃二維碼”幾乎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行為。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二維碼已經成為互聯網與現實世界最便利的接口。那么,未來會不會產生新的發明——三維碼呢?
  本期“我在現場”答案:
  警長看到死者將幾千日元的零錢塞進風衣口袋,犯罪嫌疑人在找東西時一定也發現有零錢了。他知道自己被懷疑,一定不會使用這些零錢(有死者的指紋),也不會用自己的錢(有自己的指紋)。因此,刷信用卡的人就是犯罪嫌疑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46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