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全球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現代化進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基礎教育學校的現代化過程是一種追求學校標準化建設的過程。全球基礎教育學校的建設標準是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而不斷發展的過程,遵循著學校辦學基本標準的確立、學校辦學規范化與制度化的形成以及現代教育系統的完善與優質均衡轉向的過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實現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目標,這對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的現代性要不斷得到增強,教育的過程要更加趨于現代化,人的現代化要得以逐步彰顯。
  【關鍵詞】教育現代化;基礎教育學校;學校標準化建設;教育現代化進程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4-0052-05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基礎教育學校的現代化則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基礎教育學校的現代化過程是一種追求學校標準化建設的過程。國際教育發展表明,世界各國對學校標準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并納入國家教育發展戰略任務,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廣度和深度都有明顯推進,注重針對不同教育事項,諸如校長專業標準、教師專業標準、課程標準、辦學條件標準等,開展分類的學校標準化建設,同時針對不同學校教育類型進行標準化的課程設置、教材開發和教學方式的探索,政府、產業、教育界進行廣泛的合作,致力于推進學校的標準化建設,交流學校標準化建設的經驗。[1]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是一項教育現代化工程,全球基礎教育學校的建設標準是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而不斷發展的過程,遵循著學校辦學基本標準的確立、學校辦學規范與制度的形成以及現代教育系統的完善與新時代優質均衡轉向的過程。研究全球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學校標準化建設方面的經驗和特色、基礎和條件,有助于思考全球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共同經驗與一般趨勢。
   一、班級授課制作為現代學校辦學的基本標準
   全球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開端可以追溯至17世紀的歐洲,以標準化的班級授課制為基礎的現代學校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可以看作是教育現代化進程的起始標志??涿兰~斯創立的班級授課制,給人類社會的教育帶來了世俗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可能,“班級”逐漸成為現代化學校的標準配置,成為衡量學校是否符合辦學規范的“現代化”標準。直到19世紀末,以現代學校班級制度為核心的現代基礎教育模式在歐洲及世界各國才基本確立,各國對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道路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就現代化的先行者英國而言,其重商主義的傳統為英國教育的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其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表現出務實的精神,英國的學校較早引入了科學知識內容,表現出實用的課程標準取向。與美國等新興移民工業化國家相比,歐洲國家在教育現代化過程中相對而言有更多的傳統教育因素被保留下來。美國作為一個新興的移民國家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較少受到傳統因素的制約,在移植英國古典學校模式的基礎上,又借鑒德國、法國等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義務、免費、世俗、普及”的現代學校標準化建設經驗,在繼承與創新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美國特色的現代學校教育體系。作為教育現代化的后發國家,日本以及其他新興國家,其教育現代化的過程都經歷了一個外源與內化的轉變過程。日本的教育現代化走了一條“引進—創新”的發展道路,通過仿照歐美建立的現代學校制度和模式,其制度架構和教育內容無不充滿歐美色彩,并逐漸通過改造日本社會既存教育資源來推進其教育現代化,以便有效地加速教育的現代化進程。[2]
   二、現代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工廠化”與“車間化”
   20世紀的現代學校是“現代工廠制度”的翻版,現代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基本樣態是學校的“工廠化”與班級的“車間化”。對標準化教育的需求最早出現于近代工業革命先驅的英國。19世紀中期,隨著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形成,鐵路制造企業意識到標準化對于保障產品質量的重要性。1841年,英國工程師惠特沃斯建議國家采用統一的螺紋制度,其編制的惠氏螺紋標準很快被英國采用,推動了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的行業標準建設。盡管標準化起源于英國,但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則是在20世紀的美國。
   1911年美國管理學家泰勒出版《科學管理原理》一書,把標準化方法應用于制定“標準化作業方法”和“標準化時間流程”上,開創了科學管理的新時代。泰勒的標準化思想是建立在觀察和實驗基礎上的,強調方法的有效性、最優化、可操作性和標準化,對于學校如何建立嚴格合理的教育質量標準、教師教學質量標準、學生發展質量標準以及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機制和教育財政預算與決算的控制方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3]追求效率至上的學?!肮S化”、班級“車間化”,奠定了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基本現代學校模型。
   美國教育管理學者卡伯雷明確提出學校教育應當實行自上而下的科層制、集權化的“工廠”管理體制。他認為,“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的學校就是工廠。在工廠里,兒童作為原材料被制成產品來滿足不同的生活需求,制造的詳細流程來自20世紀文明的需求,也就是說,學校的事務就是按照詳細的流程來塑造學生”。
   三、現代學校的“制度標準”與“體系標準”的確立與完善
   效率至上的“現代學校”注重以現代學校的制度標準與體系標準來規范學校的辦學行為,把公共教育系統的建立與完善,作為基礎教育學?,F代化發展的公共性與民主性的體現,也成為基礎教育學校辦學的基本規范標準與體系標準。
   1902年,英國政府頒布《巴爾福教育法》,這是英國進入20世紀頒布的第一個重要的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法案,它的頒布促成了英國現代基礎教育制度的形成,把地方教育當局作為英國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機構,影響了英國現代學校標準化建設的進程。英國《1944年教育法》則提出加強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控制和領導,開始設立“教育部”統一領導全國的初等與中等教育,同時加強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權限,設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組成的“公共教育系統”,形成了中央教育行政管理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相結合、以地方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建立了初等、中等和繼續教育相互銜接的“現代學校制度”,促進了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為英國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對學校的現代化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學校教育條件的現代化和管理的專業化等方面,確立了現代教育體系,改進了學校教學制度。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強調:學校標準化建設要增加學生的入學機會;學制由原來的“八四”制,改為“六三三”學制為主;擴張課程標準所涵蓋的范圍,并對課程進行重新組織;根據學生成績重新編班,鞏固加強學校教育的成績;教學法的創新、教材的編制與其他教學材料的選用,要注重參照學生心理發展特征;注重校園建筑的改善,學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師資水平的提高。[4]在這種現代公立學校的體制標準與管理標準下,美國的現代城市公立學校系統曾被標榜為一種“最佳體系”,被看成是美國現代教育制度的重大成就和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為了促進本國學校的標準化建設,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明確了標準化的辦學理念,制定了標準化的教育發展戰略規劃和具體政策,配套實施了很多標準化建設項目。例如,1983年美國聯邦政府發布了《國家處在危機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旨在通過高要求的學業成績標準與評價標準、專業化的師資培訓標準等提高基礎教育質量。英國則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提出了“國家統一課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標準,對學校的科目設置、教學大綱和成績評定作出了具體規定,包括:所有公立學校必須開設10門基礎課程,其中英語、數學和科學為核心課程;為各科目起草法定的教學大綱;規定在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4次全國統一考試,根據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公布學校成績排行榜等。
   日本在1958年就頒布了《公立義務教育諸學校班級編成及教職員定額數標準法》(簡稱《基礎教育標準法》),明確了50人班額的基本標準,要求在5年內實現《基礎教育標準法》規定的50人班額的目標。[5]經過數次修改,到2011年日本已將公立中小學各年級的班級標準定為每班40人。通過制定最低辦學標準,日本對于學校用地面積的最低標準做出規定,各級學校的設置基準規定了學校校舍的面積和操場的面積,如規定學生數在40人以下的,應有校舍500平方米,學生數在240人以下的,應有操場2400平方米。國家也規定了學校內應有的基本設施,如教室、圖書室、保健室和職員室,規定小學除了操場以外原則上應有體育館、游泳池。各地可在此最低標準之上,根據自己的財力增添其他設施。
   四、基礎教育學校現代化發展的“優質均衡”轉向
   21世紀以來,全球學校標準化建設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國際組織開始在全球范圍推動標準化教育,實現利益和資源的共享。進入21世紀,隨著教育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學校標準化建設已經從國家層面發展到國際層面,強調教育的發展要轉向“全球共同利益”。國際標準化教育合作組織(ICES)、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國際組織不斷推動現代化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努力實現資源共享,謀求利益的共同發展,這也突出體現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的“共建共享”理念上。二是培養現代化的國際人才成為競爭的焦點。教育現代化在根本上是人的現代化,新一輪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建設也聚焦在現代化人才的“核心素養”上,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對現代化的學校培養模式進行新的探索。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學校標準化建設面對的問題是不同的,因此,各國學校標準化建設走的是不同的現代化道路,但共同的選擇是走“公平而有質量”的學校標準化建設道路,既謀求優質的教育,又追求均衡發展的教育。
   以美國教育標準化運動為例,美國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強調各州在學校標準化建設中的作用,注重發揮州以及地方學區在學校標準化建設中的作用,在追求“新教育公平”的基礎上,謀求卓越的教育、優質的教育。美國州政府掌管著教育決策和行政的主要權力,州政府教育廳負責制定所有的課程規劃和全州的教育發展標準,地方部門遵照州法令行事,并將課程事務方面的自主權賦予學校,由學校和教師決策、編制課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就開啟了“基于標準”的教育改革運動,形成了“國家標準”(National Standards)、“州立標準”(State Standards)和“地方標準”(Local Standards)的三級架構。各學科的國家課程標準由聯邦政府提供資助和領導,由全國具有權威性的學科專業團體或研究機構主持,在社會的廣泛參與下制定。各州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參考制定本州的課程標準和框架。地方學區根據實際需要和具體條件進行評估之后,在具體課程設置、教材選擇、師資培訓和教學等方面做出相應改進。
   美國“教育標準化改革”主要關注以下六個方面:學生的學業期望,即學生應該和能夠學習什么;教育系統各關鍵要素的統一化;使用學生成就測驗來監控學業表現;把與課程和教學相關的決策權下放到學校;增強對教育服務改進的支持和技術援助;執行問責制的規定,在測量表現的基礎上獎懲學?;驅W生。
   美國學校標準化建設的過程,還特別重視教師隊伍的標準化建設。為了確保有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先后由很多機構制定了一系列教師評價標準。從教師評價標準的認同度及在實踐中的影響程度來看,“全國教師教育認證委員會”“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和“美國優質教師證書委員會”三個機構制定的教師認證和評價標準有代表性和權威性。
   美國在制定和實施各級課程質量標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行動,規定了學生“應知”和“能做”的學校辦學質量標準,這是一種結果導向的“問責標準”,主要涉及課程的“內容標準”和“表現標準”兩大方面。“內容標準”重在說明在核心課程領域內,學生應知能做的內容。“表現標準”主要是對學生掌握內容熟練程度和表現水平的規定,用以區別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诖耍绹⒘嘶凇柏熑螛藴省钡膶W業成就監測系統,要求監測系統與課程標準應達到四個一致性,即內容一致性、深度一致性、廣度一致性、知識樣本平衡一致性。強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概念的掌握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即基于“責任標準”的評價必須與課程相匹配,與表現性評價密切聯系。
  21世紀以來,推動以標準為導向的學校改革是美國聯邦政府強化其作用的主要表現。所謂以標準為導向的教育改革,即聯邦政府提供資源,協助各州為所有學童擬訂并實施有挑戰性的教育標準,同時利用這些標準及連貫一致的課程與評價去改善學生的學習。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制訂嚴格的課程標準,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或職業生涯做好準備;運用統一的評估體系,保證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學校教育課程;實施績效責任制,改造表現不佳的學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強學校能力建設。[6]
   通過全球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現代化進程可以發現,學校標準化建設的發展遵循著標準化實踐的現代化軌跡,而且隨著標準化實踐的發展,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范圍在不斷擴張,學校的現代性不斷得到增強,教育的過程更加趨于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得以逐步彰顯??梢哉f,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是隨著人類標準化實踐而產生,也隨著標準化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吨袊逃F代化2035》提出“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目標,對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礎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工程。
  【參考文獻】
  [1]余曉,吳偉,周立軍.標準化教育發展的國際經驗及中國的策略選擇[J].現代教育管理,2011(09):117-120.
   [2]項賢明.比較視野中的教育現代化進程[J].比較教育研究,2007(12):1-7.
   [3]黃崴.西方古典組織理論及其模式在教育管理中的運用與發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6):73-81.
   [4]趙章靖.美國基礎教育[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7.
   [5]高益民.《基礎教育標準法》與日本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J].比較教育研究,2011(10):77-81.
   [6]段素菊.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路徑與特征[J].教育發展研究,2010(09):58-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929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