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國際貿易摩擦對我國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階段來看,我國的全球發展戰略主要就是不斷提升本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通過這種方法增加我國在世界經濟方面的參與度,并且完成國家價值維度的轉型,促進工業大國發展成為工業強國。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必須要面對國際貿易摩擦和爭端的一系列影響。根據有關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國際貿易摩擦對商業信心和投資決策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本文根據國際貿易摩擦的實際情況,對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國際貿易摩擦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 國際貿易摩擦 影響
從國際貿易摩擦的角度來說,歐美發達國家往往認為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吸引了過多的制造業,取代了發達國家的地位并且使其就業崗位大幅度下降,同時中國大量輸入的低廉商品也會產生巨大的貿易逆差,直接影響到其國內的經濟發展。所以說,很多發達國家企圖利用各種手段阻止中國制造業進一步發展,比如說提升關稅以保護本國制造業等。這種行為對于歐美發達國家而言是保住經濟增長率的有效措施,但是對我國也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國際貿易摩擦對我國的消極影響
?。ㄒ唬Ξa能、就業及居民收入和政府稅收的影響
歐美發達國家為了保證本國經濟增長,給中國的產品設置了超高的進口關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國也隨之進一步提升對這些國家原產商品的進口關稅,必定會造成中國經濟增長疲軟,對國內的制造企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同時會使我國國內市場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這樣一來制造業企業的產品都會向成本較低的國家轉移。這種商品出口率低下的情況,會對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勞動力就業崗位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導致原材料、設備、運輸等一系列關聯產業發展速度放緩,最終形成就業率下降的嚴重社會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政府的財務和稅務部門為了確保政府年收入的穩定性,也必須要不斷的提升稅收標準向企業征收更多稅款,從而確保政府機構的正常運行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穩定開展,但是對于一些原本就根基不牢固的中小企業而言,這種增收稅款的舉措會對它們的經營運行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大批中小企業倒閉,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二)壓縮我國就業的空間
若進口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壓縮我國的就業空間。從宏觀經濟來講,加大產品的進口數量會造成國內產品需求減少,從而造成產能過剩。以原油為例,發達國家的原油價格水平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如果我國大量進口原油,將會對國內原油市場形成沖擊,使其本國生產的原油所占市場份額下降,從而影響石油及其關聯產業的生產經營,最終造成就業崗位的減少。
?。ㄈ┬纬蓢鴥韧ㄘ浘o縮壓力
若進口增加,出口減少,將會形成國內通貨緊縮壓力。從宏觀經濟指標看,近年來居民消費品價格一直走低,2018年5月價格指數為1.8%,制造業生產者購進價上漲為4.3%,而消費品出廠價漲幅只有0.3%,這說明進廠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而消費品出廠價低迷侵蝕了企業利潤;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8.3%,比預期也低了0.2個百分點,增幅比去年4月更是降低了4.5個百分點。長期的通貨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ㄋ模鴥扔兄Ц赌芰Φ南M需求形成收縮性影響
在商品進口量增加的情況下,國內市場上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將會大幅度下降,比如說從國外大批量進口價格低又優質的農產品,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會縮減國內消費者的支出,但是也會造成我國農業發展的遲緩。除此之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加大農產品的進口量在影響國內農業就業人口收入的同時,也會使產能向著發達國家進行轉移,關聯性產業也會隨之受到負面影響。而這種就業崗位和勞動者收入的縮減,會進一步造成支付能力者消費需求的收縮,最終導致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
(五)形成較為緊張的財政收支格局
中國的稅收主要是間接稅,也就是說政府的大部分財政收入從企業得來,商品進口量的增加和出口量的縮減都會給市場需求帶來影響,在需求縮減的情況下我國的生產力又不斷提升,二者之間必定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具體來說,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受到需求縮減的影響無法正常銷售,企業的經營效益會大幅度下降,而企業經營不善,政府的稅收也就無法提升。舉個例子來說,我國市場上對玉米的需求量是不變的,如果從國外進口玉米那么國內生產的玉米就會無法銷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產能過剩,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收縮,企業的工作者收入同時受到負面影響大幅度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財政收支將會陷入僵局。
二、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國際貿易摩擦對我國的積極影響
無論什么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我們不能單方面的去看待事物,必須要從全局出發認識到事物的雙面影響,對待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國際貿易摩擦對我國的影響也是如此,其有弊必有利。從國家的角度來說,貿易摩擦中雙方之間的博弈有利于推動國內有關產業的自主創新,使之快速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除此之外,還能夠有效的調整國內的產業發展結構,讓能力強水平高的企業生存下來,而各方面都不足的企業則盡快淘汰,這對于中國產業競爭力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國際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國內外的生產企業都會想方設法的提升產品質量,并且不斷豐富產品的種類,讓產品更加符合貿易標準,這樣一來消費者將會得到實惠。更重要的是,在國際貿易摩擦的基礎上,我國各個行業內部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企業想要讓產品正常銷售就必須要在價格上進行調整,消費者將能夠以更少的貨幣換取更多的使用價值。
三、結語
總體來說,從十年前的金融危機開始,全球經濟貿易格局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價值鏈各個環節的調整和融合成為了必然之勢。而我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一直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到今天歷經幾十年的努力正在從代加工環節向著研發環節發展,為全球價值鏈重構提供動力,因而在國際化貿易摩擦中受到的影響必定會越來越大,我們必須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爭取找到最佳策略促進中國經濟穩步增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2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