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港口數字化轉型之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在新的時代,港口行業發展面臨很多挑戰
第一,港口發展存在結構性風險,我們看了過去20年的數據,過去20年港口運營商快速發展,但是它的利潤增長率呈下滑趨勢。也就是說單靠港口優勢是很難持續的。
第二,只有不斷投入硬件資源,才能業務增長。港口是靠硬件打造的,沒有硬件不行,但是只有靠不斷的建碼頭和堆場才能保證業務持續的擴展,其實還是有些問題的。因為資源永遠是不足的,不可能永遠是足的。我們也不可能永遠靠硬件投入來增長,所以要考慮內生式的高質量的增長。
第三,港口收費要不斷下降,而成本在不斷上升。我們的成本不斷的上升,如果純粹的從企業的視角來看,我的收入在不斷下降,我們的成本在不斷上升,那這個企業就會倒閉。
第四,客戶的美好期望和港口服務水平的落差。現在港口在客戶體驗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是我們港口發展面臨的一些挑戰。
二、面對這些挑戰,我們能否歲月靜好
因為港口畢竟是占據著一定的資源,有一定的壟斷性。但是,危機和威脅,它是踏著貓步來的,不是轟轟烈烈來的,當你意識到有響動時,它已經到你面前了。也就是說,危機產生了,你再去解決,實際上已經晚了。第二,不轉型,你的企業不會馬上消失,但會悄悄地變得無關緊要。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平庸,所以我們應該要變,要看到數字化的轉型。
什么是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不只是簡單的技術應用,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的一場港口生產作業、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一次深度變革和重構。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業務轉型。數字化轉型是港口實現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如果是數字化轉型之后,未來的港口是怎樣的?
第一,未來的港口應該是一個便捷、安全、智能、開放、共享的智慧港口生態圈。大家跟港口做生意很簡單,智能,開放共享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沒有開放共享就難以可持續發展。智慧港口生態圈應該是一個港群的概念,它是開放協同的港口生態。港口從只是物流的節點變成生態的體系,這是第一個特征。
第二,提供便捷可靠的客戶體驗。從客戶洞察,需求感知;早期介入,方案引導;物流規劃,路徑設計;全程可視,數字追溯;綜合服務,持續運營被動響應,最終實現主動服務,線下為主,線上為主,全程不可視,可知可見可預測。
第三,開放協同的港口生態。從船靠岸來說,它把海事等方面多方面協同,船靠岸之后,更多的作業是通過自動化來實現的,包括自動化的裝卸和智能的理貨。當貨到了堆場之后,更多的是采用智慧駕駛,包括堆場之間智能的調度,以及港區內部的安防。還有口岸的通關環境。整個效率不僅是碼頭自身的,還有港口的通關環境。來實現快速查驗,同時查驗的過程全程可視。未來它一定是智能的閘口,它有無感知的東西,包括交通指引。最后這個車出了港口之后,首先有智能的預約平臺和調配的手段。未來的集卡更多的是無人集卡,或者說要實現全天侯的。
最后一點,就是透明可視的管理,華為從小帆船發展到航空母艦了,但是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管理體系沒有跟上,這也不能稱之為智慧型港口。所以,更多的是把流程打通,更多的是數字化運營。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共商。愿景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要把數字世界帶入到每個碼頭,每個港口,每個箱子上。
那么,華為做了幾件事,幫助港口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立港口水運拓展部,擁有港口數字化轉型咨詢團隊,成立港口創新解決方案研發團隊,這在世界上是僅有的,尤其是解決方案研發團隊,華為去年投入了一千多億成本來做研發,但是還是不夠,尤其像5G和人工智能。所以,很重要的使命是把港口和人工智能結合起來。
華為能為港口企業提供什么?提供頂層設計及落地咨詢服務,提供基礎設施和平臺。華為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我們也是博采眾長,聚合生態,為客戶打造數字化服務生態。我們也做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我們和廣州港簽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深度的合作,希望未來和更多的港口開展戰略合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77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