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文至江戶時代日本傳統農業文化的發展簡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簡述從繩文時代到江戶時代日本傳統農業的發展,將其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傳統時期早期農業的萌芽,二是上升發展的農業階段,三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階段。
關鍵詞:日本農業;物種傳播;農耕技術
中圖分類號: F33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9.02.060
傳統農業時期中國對日本影響頗深,“日本在農事方面向中國學習。凡農家種植、耕祿、培溉、收獲之法多同于中國”。繩文時期有些栽培植物,自中國傳入日本。經琉球引進西瓜種子、秋海棠、臘梅、菜豆(隱元豆)、薏苡等。有不少學者認為, 東漢馬援從越南引入薏苡。中世紀大量引進中國農業典籍,在我國傳統農業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與中華農業文明同質以精耕細作為突出特征的日本傳統農業文化。
1 萌芽階段(繩文時代10000B.C.-300B.C.)
使用弓箭狩獵,使用木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與骨角器等。晚期開始栽培種植水稻。公元1世紀在北九州已形成許多部落,水稻傳播到近畿,隨后普及到關東。旱田種植谷子、大豆、稗子等;菜蔬是野菜;衣著用樹皮作紡織原料。飼養家畜是狗,動物性食物是魚類。到公元前后北九州地區和大和平原開始修渠引水灌溉,村落形成,農業生產占主導地位。
早期鐵從中國傳到西北九州, 由輸入開始自己鍛造;后期日本生產鐵, 也制造農業工具和武器。彌生時代中期,鐵器在日本普遍增多, 包括鍬、鐮、斧、鑿、刀、劍、戈、矛等。中國水稻種植技術與農耕文化相關的民間信仰禮儀風俗也隨之傳播進來,形成日本文化的基礎。稻作早在公元前4世紀由逃避戰亂的吳越人(江南)渡海到九州一帶。1世紀傳入京都,3世紀傳到關東,12世紀傳到本州北部,明治時期才進入北海道。
2 農業發展階段
4世紀中葉,大和朝廷基本統一日本列島。通過與百濟交往,吸收了中國文化,從朝鮮南部輸入鐵資源、鐵農具、工具及其制作技術,不少秦人帶去先進的農業技術。4~5世紀之交,秦漢兩朝帶去“樂浪文化”,其根源可追溯到漢魏文化。日本統治者積極倡導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為日本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平安時代逐漸形成獨特的本國文化。這一時期手工業生產有較大的提高。農田布局也趨于規范化。其次在種植業上,水田旱地和園地種植均有較大發展。馬限于軍用及貴族騎乘,牛用于農耕。養蠶業在部分地區也得到發展。
3 莊園土地大發展
莊園土地耕作技術趨向精細,荒地進一步得到開墾,耕地面積擴大。麥類作物上升為主要糧食作物之列,有的地方實行稻麥輪作,作物種植形成地方特色。水源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用,水車廣泛使用。防治蟲害的方法開始增多。經濟作物芝麻、茬(燈油原料)、藍草(染料)在各地開始栽培,各地出現特產。魚市在各地出現。制鹽大規模利用鹽田,取代燃燒海草的制鹽法。棉花由中國和朝鮮傳入現在三河地區種植之后逐漸推廣到日本。茶道和花道在這一時期逐漸奠定基礎。京都成為紡織業的中心,絲織業尤其聞名。
江戶時代水利工程和土地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棉花種植范圍擴大。這一時期的日本農業被馬克思譽為“小規模園藝式的農業”。江戶時代的農具實現由人力向畜力的轉變和升級。標志著日本進入了精耕細作的農業發展階段,同時也奠定了近現代農業的格局和基礎。日本各地形成地方水旱田耕作法,為明治農業的開展打下基礎。稻作技術體系日臻完善,出現極具地方特色的插秧技術;發展出暗渠排水,制成了干鰯、油粕等商品肥料,改進施用技術;中耕的方法趨向多樣和精細;發明使用鯨魚油除蟲技術;發展出專門化的脫粒與脫殼工具。這一時代被稱作“農書的時代”,涌現出大量農學著作。
4 結語
目前學術界關于日本農業的研究,多集中在考古學、民族學、歷史文化,近現代時期日本農業發展、日本水稻傳播種植,中日文化物種交流方面。日本古代農業歷史專題論文解見,成果相對較少,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參考文獻
[1]李未醉,魏露苓.古代中國農業生產技術在日本的傳播[J].農業考古,2011(01):120-125.
[2]能登健,趙輝.繩文農耕論[J].農業考古,1991(01):90-9.
[3]張建世.日本學者對繩文時代從中國傳去農作物的追溯[J].農業考古,1985(02):353-357.
[4]杜石然,范楚玉,等.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350-360.
[5]李昕升,王思明.中國原產糧食作物在世界的傳播及影響[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7,16(04):557-562.
[6]游修齡,曾雄生.中國稻作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68.
[7]夏應元.相互影響兩千年的中日文化交流[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305-310.
[8]胡錫年.隋唐時代中日關系中的二三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78,(03).
[9]王軍彥.日本室町時代的文化及其特色[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8(03):57-65.
[10]吳廷繆.日本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70.第29頁.
[11]李紅,游衣明,衣保中.日本江戶時期傳統農業科技和農學思想研究[J].農業考古,2011(01):116-119+128.
[12]葉磊.日本江戶時期的農學成就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13.
作者簡介:辛月,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學技術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1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