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個人素質及整體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2010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實施了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此后,各省市縣也隨之出臺了相關的教師培訓計劃。以H省2013-2017年參與培訓計劃的老師為調查對象,調查此類培訓計劃是否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對其影響程度,以及教師對此類計劃的滿意度等情況。根據調查結果對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中其培訓模式、培訓課程設置等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培訓滿意度;對策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6.076
1前言
自2010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實施了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后,各省、各市縣也隨之出臺了各類與之類似的相關教師培訓計劃,例如省培計劃以及各縣市自主開展的各類專項培訓計劃、新入職教師培訓計劃、單一科目教師培訓計劃等等。這些培訓計劃都是為了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個人素質及整體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而采取的必要舉措。這些培訓計劃自實施至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但是通過對目前各類相關培訓計劃進行研究發現:在培訓管理實施中的課程設置、培訓模式以及訓后長期跟蹤調研方面仍然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本研究通過對H省2013-2017年參與過相關培訓計劃的中小學教師進行訪談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訓后效果調查,總結了目前各類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中各個環節存在的相關問題,并對其進行分析提出可行的改進或創新方法。
2研究設計
2.1問卷的預調研
為了確保本次研究所采集的數據適用于樣本處理及分析,在進行問卷調查之前,向部分教師發放了預調研問卷。綜合預調研樣本量的項目分析、相關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對問卷的相關維度和問題設計進行了調整,得到了修訂后的正式問卷。
2.2問卷的設計
修訂后的正式問卷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是自然情況調查,主要了解受訪教師的基本情況,包括所在地區、年齡、性別、職稱、文化程度、所授科目等。
第二部分為滿意度調查。問卷題目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法記分的方式,選項分別記為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此部分共涉及五個維度,分別為培訓師資、培訓(研修)內容、培訓形式、培訓管理、后勤保障。
第三部分為培訓需求及意見反饋調查。問卷采用多項選擇的方式,針對培訓中的各個項目需求進行調查。
2.3研究內容
本文研究內容主要有三點:第一,了解H省中小學教師參加教師培訓計劃的整體滿意度狀況。本文基于目前各類中小學教師參加相關培訓計劃設置了包含五個維度的調查問卷,包括培訓師資、培訓(研修)內容、培訓形式、培訓管理、后勤保障,基于此進行滿意度研究;第二,依據滿意度調查的結果對各個維度出現的滿意度較低的項目進行探究分析,找出可能造成滿意度較低產生的原因;第三,針對研究發現的問題,通過培訓需求及意見反饋調查、查找文獻等方式對其進行分析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或創新對策。
2.4調查形式及樣本情況
本次調研對象為2013-2017年參加H省相關教師計劃培訓的學員。調研采取定量與定性結合、總體與抽樣結合、即時與遠期結合的方式。本次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含網絡問卷)1017份,回收815份,回收率為80.14%,被調查對象涉及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科學、體育、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等多個學科的參訓教師,實現各培訓學科的全覆蓋。
3研究結果的檢驗及分析
3.1研究數據的檢驗
筆者根據回收的問卷數據,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進行標準化處理,再進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信度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分析結果顯示,問卷數據的KMO值為0.904,并且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0.05的巴特利球型檢驗,表明問卷調查的數據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且變量間的相關性較強。
從上述信、效度分析可知:調研所用的調查問卷,各維度均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問卷調查的結果可用于本研究的分析。
3.2研究結果及分析
3.2.1滿意度調查結果
滿意度情況調查在問卷中設置了五個指標,涉及14道單項選擇題。經過數據統計與分析,滿意度情況調查結果如下表,并按李克特五級評分法計算出各項滿意度的平均得分,如表3所示。
表3是調查問卷中針對各檢測指標得到的滿意度情況,從滿意度平均得分來看,受訪對培訓師資、培訓(研修)內容的滿意度較高,得分均在4.0分以上,說明經過長期以來的實踐和積累,相關培訓在這兩方面已取得較高的接受度。針對培訓的總體滿意度這一項的平均得分達到了4.2054分,說明受訪教師對于培訓的總體滿意度是較高的,也表明了從省、市、縣幾個層面所開展的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計劃是值得肯定的,被廣大中小學教師所接受和認可。
但根據調查結果,不容忽視的是:在培訓形式這一指標下,培訓形式多樣性和有效性,滿意度得分分別為3.9571分和3.9633分;在培訓管理中,受訪教師傾向于認為訓后跟蹤管理已經落后于教學管理、學習管理和管理團隊服務態度和質量這幾方面,相較于以上三方面4.00分以上的滿意度平均得分,訓后跟蹤管理的滿意度平均得分為3.8993分;而在后勤保障方面,教學設施與條件、餐飲條件和服務質量這兩項的滿意度平均得分也低于其他項目,得分分別為3.9491分和39616分。這表明在培訓形式、訓后跟蹤管理和后勤保障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3.2.2培訓需求及意見反饋調查結果
為了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分析和研究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在調查問卷中設置了4道多項選擇題,分別為:最有效的培訓方式、受訓教師訓前需求情況、訓中存在的問題和需改進的情況以及訓后跟蹤服務需求情況,以此來統計和分析受訓教師的培訓需求和相關意見。 ?。?)最有效培訓方式調查。
針對最有效培訓方式的調查,在問卷中從研究統計結果來看,“觀摩名師課堂教學型”和“案例評析、參與式培訓型”是受訪教師認為最有效的培訓方式,二者分別占樣本總人數的71.78%和69.02%;其次是“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型”、“專家研討互動、交流對話型”、“實地參觀考察型”和“專家講座、報告型”,四者占比分別為55.83%、53.37%、45.40%和4233%;參考整體數據,其他五類培訓方式占比均不到30%,可適當考慮改善或創新。
(2)受訓教師訓前需求情況調查。
關于受訓教師訓前需求的調查,問卷中在此題下分設了三個不同方向的多項選擇題,分別為“知識能力”、“專業能力”和“課堂教學能力”。
在知識能力需求方面,“教育科研方法”和“專業學科知識”是較多受訪教師希望掌握的知識能力,二者占樣本總人數的72.09%和69.94%;其次是“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理論”、“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知識”和“新課程標準的解讀”,三者的占比分別為57.06%、5061%和44.79%;“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其他知識能力是受訪教師認為培訓需求不是很大的類別,占比均不到30%。
在專業能力方面,80.98%的受訪教師認為,“班級管理和教育活動”是目前他們最迫切需要掌握的專業能力。其次是“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溝通與合作”,三者均有超過60%的占比,分別占樣本總人數的67.48%、61.96%和60.43%;同時,還有部分受訪教師認為“反思與發展”和“教育教學評價”兩種專業能力也有一定的培訓需求。
在課堂教學能力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能力”和“組織學生自主活動的能力”是受訪教師有較大培訓需求的三種能力,三者占樣本總人數的83.13%、73.01%和71.78%;其次是“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控的能力”、“準確診斷學生水平的能力”、“重難點教學指導能力”和“講授教學內容的能力”這四種課堂教學能力,均有50%左右的受訪教師認為有培訓需求;而“難點教學效果檢測能力”等其他課堂教學能力的占比均不到40%。
(3)培訓訓中存在的問題和最期待改進的地方情況調查。
為了更全面的了解受訪教師對于各類教師培訓計劃是否存在相關問題或者建議,筆者針對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最期待改進的方面,問卷中在此題下分設了兩道多選題,分別為“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培訓中最期待改進的地方”。
對于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有53.07%的受訪教師認為“資源整合困難”是培訓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有近40%的受訪教師認為“平臺建設需進一步優化”和“學員互動不足”是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此外,“學員學習督促困難”和“培訓內容不符合教師工作需求”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值得關注。
對于培訓中最期待改進的地方,有近一半的受訓教師認為,培訓的“食宿條件”是有待改進的,其比例為45.05%;“組織管理”和“教學設施”等其他方面也備受訪教師認為是有待改善的,其占比均在20%左右。
?。?)訓后跟蹤服務需求情況調查。
對于培訓實施單位應當通過哪種方式進行訓后跟蹤服務, 68.40%的受訪教師認為“定期溝通與交流”是他們比較看重的跟蹤服務方式;此外,還有超過半數的受訪教師認為“課題研究指導”、“建立培訓學員資料庫”和“發放培訓課程資源光盤”這三種方式也較為合理,占樣本總人數分別為61.04%、59.20%和57.06%。
4對策與建議
通過對參與過2013年至2017年各類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的教師進行的滿意度調查和培訓需求及意見反饋調查,并結合與部分受訪教師進行訪談。筆者根據調查所得的結果與訪談分析,歸納出了目前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存在的一些不足,針對性提出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與建議。
4.1完善遴選方式,避免資源浪費
在遴選方式上,部分地區存在按照“福利”制度分配、按學?;蜞l鎮輪換的情況。同時,過度強調培訓教師數量和形式,未按照實際培訓需求遴選對象。要做好訓前的準備和調研,要留給地方足夠的時間去遴選受訓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教師需求去安排課程和培訓方式。同時切實做好考察和選拔工作,避免造成 “想培訓的去不成,去培訓的不珍惜”以及 “頂包培訓”這些資源浪費的情況出現。
4.2加強承辦單位監管,創新培訓方式與內容
在培訓組織方面,部分培訓的承包方資質不佳,提供的培訓資源未配套,不夠完善。承訓高校的培訓生活條件、教學設施等配套設施未達到學員預期要求。要加強對培訓承辦單位或高校的遴選或監管,從講師聘請、培訓內容選取、配套設施是否完善、生活條件是否達標等多方面去考核。
在培訓方式方面,過于注重理論培訓,講座或上課式等“填鴨式”培訓過多。而對于實踐性的培訓,例如實地參觀考察、名師教學示范課和小組學習交流等培訓方式不多。因而培訓方式要有所改變,不應該只是灌輸式教育,要有所創新,例如增加訪談、分享、交流和互動等學習形式,避免造成培訓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的情況。
在培訓內容上,目前的培訓計劃大多未按需培訓,對不論哪個職位(普通教師或行政人員)、哪個科目的教師,采取了籠統的“大雜燴”式培訓;是思想、師德和心理等方面的傳統項目培訓過多,而忽視了教學技能和實踐方式的培訓。未能對接當前形勢下的一些熱點需求,如“新課標”、“新高考”等培訓需求。綜合研究結果,首先筆者認為對于教師和行政人員的培訓應當區分開,分別進行管理和教學技能方面的培訓;其次應加強培訓的時效性和實用性,要涵蓋到不同層面以及教師的不同學科需求;最后創新培訓內容,從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上入手,與當前的“新高考”的內容對接,還要考慮到與大學知識對接的問題。
4.3合理分配培訓指標,謹慎安排培訓時間 在培訓數量和時間上,目前的教師培訓計劃種類數量繁多,加上大多安排在正常教學時間段內,許多教師教學任務重,難以同時兼顧到教學進度和培訓。對于基層鄉村學校,教師匱乏的地區來說,這個問題尤其突出,容易造成大量教師外出培訓,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狀況。建議綜合考慮各市縣學校的師資情況,結合實際,合理分配教師培訓指標。同時對于時間的選擇,建議考慮學校及教師意見,安排在可接受的假期時間內。
4.4配套訓后跟蹤服務,發揮長期引領示范作用
在培訓后續跟蹤服務方面,這是目前存在的比較廣泛的問題。由于培訓都是短期的,培訓后許多教師可能有咨詢和幫扶等方面的需求,缺乏相關的組織或平臺進行溝通交流以及反饋。同時,受訓教師回到本學校和當地,是否發揮了作用、是否達到了訓后應有的相關要求等這些問題都沒有合理的監管和考核措施。建議加強訓后的跟蹤服務,包括建立微信群、學習論壇等供老師們交流學習,也可以提供專家答疑解惑等平臺。同時也要加強訓后的跟蹤調查和監管措施,例如建立類似于“學習記錄卡”等制度,便于監督教師訓后落實情況和返校后發揮的引領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徐秀美,李潔.美食主題街區顧客餐飲滿意度評價模型研究——以昆明祥云美食街為例[J].旅游研究,2013,5(01):79-83.
[2]楊靜.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第三方物流顧客滿意度測評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0.
[3]呂曉敬.酒店業員工流失與服務質量關系研究[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2.
[4]李丹,沈旸.中澳教師教育政策比較研究——以“國培計劃”與“優質教師計劃”為例[J].繼續教育研究,2014,(07):139-141.
[5]于維濤,楊樂英.“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政策的延續與變革[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06):7-11.
[6]范李晨.“國培計劃”背景下湖南省農村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訓質量保障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7]馬秋菊.遼寧省中小學教師職后培訓政策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
[8]單兵.黑龍江省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模式評價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9]田莉莉,邱小健.新課標背景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問題探討[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05):13-15.
[10]吳俊娜.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歷史演變和改革走向[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2.
[11]黨瑋璽,羅睿.“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訓問題與建議——以甘肅省2010“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短期集中培訓為例[J].繼續教育研究,2012,(01):113-1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2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