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盲人出行產品市場與可行性研究綜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據調查,我國是世界上盲人數量最多的國家。盲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其生存現狀需引起廣泛關注?;谖覈と藛栴}的概況,深入分析了研究盲人出行產品的市場價值、社會意義及可行性,以期用現行的智能技術助力盲人出行問題的解決,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盲人;出行;產品;市場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1.038
1 我國盲人問題的概況
1.1 我國盲人的現狀
李詩蕓(2018)在著作中表明,根據衛生部統計,中國的盲人達一千四百萬之多,數量列居世界之首。每年,我國新增盲人和弱勢群體約45萬,他們的出行問題亟需解決。徐進波(2018)在文獻中提到,我國是世界上盲人數量最多的國家,平均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盲人。并且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開始重視弱勢群體的生活,加快了無障礙設施的建設。
盲人處于社會的弱勢群體,同時我國盲人在我國殘障人群中占有較大比例,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既有市場上盲人產業還未得到足夠發展,與盲人相關的生活用品及服務尚不完備。正因如此,盲人群體更需要引起廣泛的重視與關懷,需要社會給予關愛和幫助,使其享受更人性化、便捷的生活與服務。
1.2 影響盲人生活的因素
徐進波(2018)提到,由于盲人很少能夠參與到社會的活動中,他們的交友圈子也十分狹窄,僅限于自己的家人和少量的盲人朋友,與社會融入的程度不深。盧江勇(2019)認為,殘疾人身上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生理殘疾或心理殘疾,使殘疾人在生存和發展中受到限制,進而造成殘疾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被排斥,失去平等、參與、共享的權利。
綜上,我們認為影響盲人生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由于盲人自身生理的缺陷,造成了盲人生活上諸多不利因素;第二,盲人因為出行不便難以很好地接觸外面的世界,缺乏相關的娛樂設備與社交,因此盲人的生活相對于普通人來說較為平淡;第三,在很多情況上,由于身體上的缺陷,在社會工作與人際交往中,盲人遭受著相比于正常人的不平等對待。
1.3 盲人產品的現狀
劉天金(2018)在論文中說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電子產品的普遍,一些智能盲人出行輔助設備的出現改變了盲人對傳統的盲杖的依賴,但是有些智能電子設備價格昂貴,且類似于智能盲杖之類的設備帶來了一定的勞動強度,給盲人的出行帶來了不便。余震(2018)認為,近幾年來,單片機技術發展越來越成熟,單片機的價格也相對較便宜,以單片機為核心的技術可以為盲人提供很多方便。
根據調查,目前市場上盲人產品的研究仍處于發展階段,服務于盲人的產品從早期的開發難度大到如今逐步走向品種多樣化、服務人性化的趨勢。為方便盲人的日常生活,提高盲人出行的安全系數,除了日常可見的盲道以外,盲人導航儀、盲人出行鞋、盲人紙牌等服務于盲人生活的產品日益增加,科學技術的成熟也將會擴大對盲人產品領域的研究與開發。
2 盲人出行產品的市場現狀
2.1 盲人出行產品行業內競爭情況
姜金麟(2012)指出,市面上沒有針對盲人出行用的交通工具,周邊產品也相當匱乏,盲人出行的助行工具也局限于盲杖與導盲犬,由于導盲犬普及率不高,具有多方面的限制,現在盲人出行主要依賴于盲杖。倪珍(2016)表明,我國還沒有一款專口為盲人開發的導航設備。國外研發的盲人定位導航的電子產品種類很多,如導盲手機、導盲鞋、盲人眼鏡、導盲機器人、導盲機器狗、磁力引導盲道等。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盲人都是通過普通的盲杖來輔助行走,而盲杖作為一根普通的長桿,存在太多的局限與不足。導盲犬雖可以協助盲人行進,卻存在訓練周期、成本較高的缺點,這也降低了導盲犬的使用性。為了協助盲人安全行進,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行業內也發明了許多高科技產品來助行、導航。然而,這些高科技產品成本過高,使用復雜,受眾小,無法投入量產。目前在市場上針對方便盲人生活的智能設備尚未普及,且并未發現一款科技含量高且方便、友好的為盲人服務的電子導航器械。
2.2 盲人消費者行為分析
尚琳琳(2012)指出,由于視覺障礙,迫使盲人群體形成了不同于明眼人的感知世界和傳達信息的溝通模式,據調查顯示,每天外出的盲人僅占27%,有55%的盲人表示在出行時無法辨清方向,34%的盲人擔心出行的過程中被障礙物撞到。姜金麟(2012)調查得出,盲人不經常出行主要是因為沒有完善的交通系統和友好的導航代步設備,并且盲道占用率高,利用率低下。盲人們普遍渴望友好的代步工具保護自己不受傷,渴望有一個針對盲人出行的交通系統,渴望引進高科技產品以更好的導航助行。
一方面,盲人群體因為生活受限渴望來自外界的幫助,當幫助不得時,他們很容易產生忽略感和自卑感;另一方面,盲人希望能夠受到他人的平等對待,希望自己不被孤立,希望自己能夠和常人一樣參與到社會生活和活動中,有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所以其對于優化、陪伴式的助行設施的渴望十分強烈。
2.3 盲人出行產品市場需求預測分析
王麗麗(2012)指出,在我國每年約有 45 萬人失明,無論是電子導盲儀龐大的市場需求,還是落后的導盲輔具與現代化生活的矛盾,都將推動電子導盲儀的快速發展。諶小猛(2017)認為,雖然新出現的產品不斷朝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定向行走輔具近年來也已種類豐富,但是仍然只有為數不多的輔具被視障群體接受,目前盲杖仍然是盲人使用最多的輔具。未來輔具設計不應只追求科技含量,還要進一步考慮盲人的心理特征及使用習慣。
我國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國家,約占全世界盲人總數的18%,隨著盲人群體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教育水平的不斷增高,未來導盲器的市場仍會逐步擴大。在科技發展的同時,盲人對于導盲器的優化程度和人性化程度有了更高的期待,對其路況探測掃描功能、RFID盲道識別、紅綠燈語音提示、攜帶方便程度、續航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較于普通群體,盲人更期望高科技產品帶來生活的改變。 3 研究盲人出行產品的意義及可行性分析
3.1 研究盲人出行產品的意義
研究盲人出行產品具有以下重要的意義:第一,盲人因為出行不便難以很好地接觸外面的世界,因此盲人的生活相對于普通人來說較為平淡。諸如盲人導航器等關于盲人出行的產品能夠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方便盲人的出行,增加出行的安全性,同時讓盲人的出行不再乏味,以便利的出行服務幫助盲人融入當下的智能生活,感受到科技帶給他們的便利,感受到社會給予的關懷。第二,盲人與普通人同處于一個社會,但是因為殘疾的原因,在很多情況上,盲人遭受著相比于正常人的不平等對待與相處。關于盲人出行產品的生產與推廣能夠通過社會上更多人民對盲人等殘障人士的認識與了解,更好地弘揚、傳播良好、互幫互助的社會風貌,促進社會群眾之間的平穩發展與和諧共處。同時有利于消除殘障人士在社會上的不平等對待,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步入正常的生活。第三,盲人出行產品運用近代科技已經成熟的導航定位與藍牙科技系統,能夠通過簡單的制作與安裝,達到低成本高質效的效果,在能夠滿足盲人出行的相關應用上,更好地推進社會上對于低成高效產品的生產與普及,有利可持續發展、綠色企業的創造,提高國民的創新意識,進而服務社會中各個方面的人民的需要。
3.2 盲人出行產品技術可行性
阮驍揚(2016)在著作中提出,超聲波測距模塊設計與實現是在超聲波避障功能的實現中的關鍵技術。他們選擇了HC-SR04超聲波測距模塊作為超聲波避障的核心模塊,因為其本身能夠實現2cm-400cm的非接觸式距離感測功能,測距精度可達到高3mm,這就使得這一模塊可以滿足盲人出行時近距離的避障需求。而且同時HC-SR04超聲波測距模塊通過計算發射超聲波后遇到障礙反射回的反射波和系統處理計算過果后,就能準確向盲人反映出障礙的距離??梢允褂昧薘PR220光電傳感器作為防踩空功能的技術實現,RPR220光電傳感器的能夠通過對電壓的檢測,對較深的坑道予以發現,并通過系統告知給使用者,從而達到規避效果。
如今,超聲波測距、GPS定位技術都十分的成熟,智能手機普及率也極高。在當今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背景下,圖像場景識別技術和智能語音交互技術也是較為成熟。但是經調查,當前我國盲人市場上導航產品集中于擁有警報功能電子導盲拐杖和導盲犬,功能單一,傾向于娛樂和安全,并沒有根本上解決盲人的自主、自由出行問題。我們認為,當前盲人產品應用遠遠落后于技術開發,設計一款更加人性化、實用化的盲人導航器產品,來取代功能單一的導盲拐杖和成本高昂的導盲犬,在技術層面是可行的。利用GPS+藍牙+超聲波測距+智能終端+圖像場景識別+語音交互、播報技術,只需要佩戴藍牙耳機,語音輸入想要到達目的地,就能快捷、便利、安全地通過收聽耳機能通過GPS導航語音功能抵達目的地。在盲人出行過程中如果有停留、等待的時間,可以通過使用盲人導航器的附加功能,收聽實時播報、舒心音樂,此外,還可以利用無線數據,還可在盲人及其監護人之間建立起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溝通與交互橋梁,讓盲人的每一次出行更便捷、安全、舒適。
3.3 盲人出行產品社會關懷可行性
天津市民政學會和民政部社研所(1996)認為,盲殘職工下崗與否與其年齡無太大關系 ,但與其盲殘程度和文化程度有一定關系。同時下崗對盲殘職工的打擊往往比對正常職工的打擊大得多。紀剛(2008)在文章中提到,滿腔熱情地關心殘疾人,切實尊重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給他們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讓他們共享社會物質文化發展的成果,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目前,我國盲人產品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現狀,低端的生活用品用具比如盲人拐杖、盲人眼鏡、盲人手表、低視力助視器、無線語音盲人門鈴、盲人防溢報警器等產品較為豐富,但是像超聲波盲杖、紅外線盲鞋這類高技術產品卻極為稀缺。而這些高技術產品在解決盲人出行活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只有解決盲人獨立出行、無礙出行、安全出行的問題,以便利的出行服務幫助盲人融入當下的智能生活,使他們感受到科技帶給他們的便利,感受到社會給予的關懷,盲人才有更強的尊嚴感,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因此,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設計更先進的盲人出行產品是必須的。
4 結語
我國有著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大的盲人群體,但現下服務盲人的智能設備卻不足,出行作為盲人生活中的主要障礙因素,盲人出行產品體現了較大的市場需求。伴隨科技的發展,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背景下,盲人導航器、盲人鞋、盲人腰帶等可方便盲人出行的產品的研制和開發應該受到更多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關注和投資。如今許多高科技日漸成熟,成本逐漸下降,亟需將這些技術集合一起,設計出一款低成本、安全、人性化的電子盲人導航器或系統,讓盲人群體也能享受到后工業時代技術發展的福利。
參考文獻
[1]諶小猛.計算機虛擬技術提高盲人空間表征之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2,(09):40-44.
[2]賀春祿.“智能”系統方便盲人出行[J].科學時報,2011.
[3]紀剛.永遠與春天同行——中央領導集體關心殘疾人事業發展紀實[J].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2008,(11).
[4]姜金麟.關于盲人出行用品市場的消費習慣報告[D].沈陽:沈陽工業大學,2012.
[5]盧江勇.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對消費需求的影響探析[J].人口與發展,2019,(70).
[6]王麗麗.電子導盲儀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甘肅科技,2012,(03).
[7]李詩蕓.基于可穿戴的智能盲人導航設計[J].工業設計,2018:103.
[8]倪珍.智能盲人導航儀的設計與實現[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2016.
[9]劉天金.基于單片機的智能盲人避障靴子[J].探索與觀察,2018,(09):16-18.
[10]錢志亮.如何幫助視障人[M].北京:中國盲人出版社,2008.
[11]阮驍揚.一種基于Arm技術的智能盲人出行輔助設備[J].廣州: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18):138.
[12]尚琳琳.盲人助行產品的無障礙設計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5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