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業跨界融合下的河南中原文化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給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內容和活力,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對提升區域文化競爭力具有重要價值。在產業融合背景下,借助文創產業的高滲透力和強輻射力,從多元、創新、可持續等方面助推河南建設中原文化高地,以逐步建立起特色鮮明、精品迭出、品牌知名、制度完善、環境優良、發展融合的中原文化發展新格局,以實現河南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市場開放有序、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中原文化;河南省;文創產業;融合;文化高地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1.004
1 文創產業的發展對于文化建設的作用與價值
文創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能提升傳統產業,改善產品和服務品質、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催生新業態、并能在文化的挖掘、保護及創造性傳承方面發揮作用,對河南建設中原文化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1.1 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文化內容的“變現”與傳播
文創產業在推動品牌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促進產業轉變發展方式,培育新興產業。催生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推行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文化內容通過具體的產品形象,個性化的特征表達,全面細致的服務,實現文化資源向商業價值的轉化,同時借助網絡、智能、綠色等手段進行新的詮釋,有利于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宣傳。其次,進一步刺激帶動與相關產業的滲透融合。如文創旅游、文創地產、文創金融、特色會展、特色酒店等,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有利于文化內容的深度開發和文化價值的體現。第三,改造提升傳統行業。通過應用技術的嫁接,深入地融入傳統行業,實現傳統行業的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通過文創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的附加值,為企業和產品“講故事”、“做包裝”,以及在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各個環節進行文化創意的投入。在激活傳統行業的同時,對其文化背景也是很好的宣傳。
1.2 促進消費升級,為中原文化的創新賦能
隨著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長和消費升級,未來質優價高的高端創新產品及服務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促進文創產業創新發展已成為拉動消費升級的重要抓手。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是融合了創意智能和文化娛樂這兩個要素,例如文創領域中的“IP”和“網紅”。河南不缺“IP”和所謂“網紅”,有少林文化、豫劇文化、“炎黃”文化、杜甫文化、商城文化等傳統中原文化“IP”;也有二七紀念塔、“大玉米”、燴面等新晉“網紅”。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文創產業以工藝紀念品、演藝娛樂、文化特色旅游、會議展覽、文創周邊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一方面文創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了產品與服務供給總量和質量的顯著提升,在帶動文化消費、促進消費升級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另一方面,有利于文創產業的領域細分,有利于中原文化的理念創新、路徑創新、內容創新。
1.3 引領社會意識形態,提升中原文化的認同感
文創產業在體現人文價值、改變思維方式和促進社會變革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創產業把具有意識形態的文化內容以產品化的生產、營銷、推廣策略傳播到社會,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反映客觀現實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社會價值觀,具有傳播、教化、趨同功能,是現今社會意識形態實現的重要載體。中原文化在文創產業中的體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起到積極作用。如文字博物館、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立足于傳統文化,結合具有時代感和創新性的形式、回歸現實主義的表達,追求和弘揚真善美,通過發展正能量的文創產業,推動中原文化在新時代獲得大眾認同,增強文化自信,使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在文化消費的過程中內化為大眾的共同追求和價值目標。
2 河南文創產業的發展現狀
總體來看,河南文化產業雖均突破千億大關,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但與其他省份相比,文創產業在發展水平上仍有很大差距,處于起步階段。
2.1 基本情況
河南人口全國排名第三,GDP第五。龐大的消費人群和不斷提高的收入水平,意味著文創產品及相關服務的需求將開始加速增長。近年來,河南文創產業需求旺盛,規模不斷擴大,每年規模增速高于同年GDP增速,發展潛力巨大。河南現有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洛陽龍門石窟等一批精品節會、演藝和景區品牌;重視文創產業園和產業基地的建設及規劃,包括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中原廣告產業園等,以及規劃建設中的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貴姓”、“生肖”華人設計大賽,打造如周口太昊陵廟會、開封菊花節、平頂山寶豐馬街書會等傳統的民間節會。
2.2 存在的問題
2.2.1 河南傳統文化產業積極轉型,但整體缺乏競爭力
河南注重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新業態的單位數和增加值增長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網絡化、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逐漸適應新時代不斷發展的文化需要。但目前仍存在整體規模小、總量低、產業增加值及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低,集約化程度不高,企業規模以小微企業為主,盈利能力不足,缺乏綜合實力強的大型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集團,品牌影響力較差,創新程度不高,特色挖掘不夠,缺乏核心競爭力項目,經濟附加值偏低。
2.2.2 河南文創產業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是復合型人才不足,創新能力不強。文創產業作為“智慧經濟”,需要較高的創造力與創新力,創新型人才是核心、知識產權為基礎。由于河南的高層次大學和科研機構較少,相應的人才政策體系仍需不斷完善等,導致相應的創智性人才的后備力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二是扶持力度及資金投入不夠。文創項目一般具有投入大、時間長、成效慢、前期收益低的特點,尤其是內容型的項目,導致文創企業及項目往往很難吸引到資金支持。政府扶持文創產業的主要表現是在政策導向、規劃用地、資金支持等方面,但投資規模有限,難以支持大多數文創小微企業發展的要求。 另外,目前河南文創產業雖然融合范圍較廣,發展速度較快,但整體融合程度仍不深。除了廣告業、建筑裝飾業之外,其它行業文化創意層次及設計服務水平不高。
3 促進河南文創產業融合發展建設中原文化高地的對策建議
3.1 創新模式打造中原文化知名產業品牌
3.1.1 產業品牌跨界創新
一是加強各相關產業板塊與本土知名品牌企業或知名文化形象的創新合作,與旅游、媒體、出版業融合,打造視聽、互動、體驗式的文化、娛樂、休閑空間,重點開發傳播影響力大的高品質影視項目,搭建影視基地等。二是重視文創產業在農業、工業、金融等領域的不斷深入,形成創意農業、創意產品、創意金融等商業形態。結合河南農業大省、食品產業規模較強的基礎,以藝術創作型模式、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模式、規?;l展創新農副產品及品牌等方式來促進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注重創意金融業的發展,包括建設設計眾籌、授權、交易的網站、平臺等。
3.1.2 區域、模式融合創新
一是重視區域分布融合,強化產業集聚、互助、共生發展。集合河南省及周邊相關資源,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品牌,以打造品牌藝術區、產業園等形式,促進產業集成化、多元化、復雜性發展。借鑒沿海發達城市文創產業聚集現象,加大企業品牌獲得市場資源與發展空間的優勢。二是持續推進網絡模式融合創新?;ヂ摼W行業中的社會化媒體、移動互聯、電子商務等模式選擇,為文創產業的市場推廣、互動營銷、用戶管理、內容運營均提供了載體空間,并能夠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創新技術趨勢帶來創新品牌項目,促進文創產業更加快速生態的發展。
模式創新還包括資本化運作創新,充分使用投資融資類金融杠桿助推文創企業或項目的發展。另外需要關注以下幾點:一是打造文創產業中的企業、個人、個體形象,注重品牌效應的優化研究和實踐。二是積極降低技術創新門檻,營造相對公平、合理、開放的競爭環境,推動科技型文創產品的轉化。三是加強文創產業小眾市場上的活躍度,為各類中小型文創企業提供不同的利基市場。四是支持第三方咨詢服務業的發展,強調品牌效應營銷。以“孵化”和投融資的形式為文創企業打造品牌創新層面上的效應化發展目標。
3.2 文創產業多元融合,促進中原文化創新發展
3.2.1 文化+產業
提升傳統產業文化內涵,使促進文創產業與相關產業間的功能優化互補和鏈條創新延伸,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與制造業融合,使傳統文化與創新創意相結合,不斷創新管理經營、營銷策劃,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品牌效應;與旅游業融合,以文化內涵和創意設計提升旅游地點、旅游內容、節慶項目的吸引力,增加旅游內涵與體驗,擴大地區和文化的影響力;與農業融合,提高農副產品創意設計水平及品牌建設,拓展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空間,推進特色農業文化宣傳交流。
3.2.2 文化+科技
促使科學技術成果向文創領域的轉化應用,不僅是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還需要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融合,以培育新業態,強化文化對科技產業的內容支撐和創意提升。一是基于互聯網展開構建包括文化信息傳播、娛樂內容、文化生活、文化服務、文化消費等互聯網文化科技生態布局。二是基于體驗經濟促使企業在交互體驗類的文化產品生產、硬件設備、文化媒介、創意服務、裝備制造等領域展開競爭。三是基于工業與制造的文化科技生態。應著力迅速扭轉創意設計在工業設計領域的短板,工業設計的未來不再是單純功能設計和模仿復制,而是文化設計、形態設計、創新設計、綠色設計、人性化設計和個性化設計。
3.2.3 文化+服務
應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思路,繼續推進各級政府、機構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平臺),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軟硬件的投入,繼續推進“形象工程”、“惠民工程”等文化項目的建設,鞏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深入開展文化精品創作,以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滿足群眾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文化發展提供基礎。
3.3 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優化中原文化發展環境
一要加強對文創企業相關稅收政策的宣傳,切實落實國家相關稅收政策,做到公正執法、優化服務。二要建立切實有力的扶持文創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統籌整合現有扶持資金并不斷提高規模,拓寬投資融資渠道,在鼓勵產業集聚發展、企業品牌發展,鼓勵內容創新發展、激勵文創人才創業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三要探索構建符合文創產業特點的金融服務體系。借鑒杭州、南京的經驗和模式,設立特色金融機構,專門為中小文創企業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四要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創新人才服務、激勵和保障機制。一方面吸引、聚集相關領域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注重培養文化水平高、創意能力強、有技術、懂運營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進一步發揮高校人才培養、研發的職能作用,建立持續穩定的人才培養體系,又好又快地培養本土文創人才。五要優化創新版權保護的政策法規,以制度保障文創業的發展。政策設計上要有利于鼓勵企業創新能力與競爭力提升,以及傾向“走出去”的扶持政策與優惠措施,不斷提高河南省文創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六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參加各類文化博覽會、組織創意集市、參加和組織各類設計比賽和展覽,大力宣傳展示河南的文創產品,打造文創品牌。評選重點文創企業和示范文化創意園區,使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集中宣傳報道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和帶頭人,引導更多文創企業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重慶市渝中區委黨校課題組.京滬廣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實踐及政府支持借鑒[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5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