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包裝領域可調節塑封張口器的工作原理與結構優化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基于加工技術及實際應用的塑料型材或管材的包裝領域的生產規范的基礎上,目的是提升產品整體形象的設計依據,幫助企業在品牌塑造中提升產品系列化程度、規范系列產品形象、提升企業品牌識別度,本文采用張口后的薄膜,傳送帶式送料的方式,從而進行優化可調節張口器設計,實現能夠方便、自動和快捷地撐開塑料薄膜的效果。
  關鍵詞:可調節;張口器;薄膜包裝;優化設計
  中國分類號:TB4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6-0155-02
  1 可調節張口器的工作原理
  本文基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調節張口器,能夠方便、自動、快捷地撐開貼合產品,例如薄膜、編織袋等。對于張口后的薄膜,用于后續包裝,可更安全、快捷、可靠地對塑料管材或型材進行高效的包裝,可廣泛應用于塑料管材或型材的包裝領域??烧{節張口器包括本體和底座,本體下部設有下軸承,本體兩側分別設有一軸承組;底座上設有兩個下滾筒,底座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側滾筒;本體的下軸承和底座的下滾筒相對,底座的側滾筒和軸承組相適配。通過在本體上設置下軸承和軸承組,以及在底座上設置下滾筒和側滾筒,實現對貼合產品的自動撐開。以薄膜為例,將薄膜的自由端套裝在本體上。套裝時,薄膜穿過下軸承和下滾筒之間的空隙,以及側滾筒和軸承組之間空隙。拉動薄膜,使得處于貼合狀態的薄膜被本體撐開。在拉動薄膜的過程中,下軸承、下滾筒、側滾筒和軸承組隨之滾動,而本體和底座的位置不變。隨著薄膜一端的移動,處于貼合狀態的薄膜逐漸通過本體被撐開。
  2 可調節張口器的結構優化設計
  2.1 可調節張口器的本體結構設計
  可調節張口器包括本體1和底座2,本體1下部設有下軸承3,本體1兩側分別設有至少一軸承組4。底座2上設有兩個下滾筒5,底座2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側滾筒6。本體1位于底座2上方,且本體1的下軸承3和底座2的下滾筒5相對,底座2的側滾筒6和軸承組4相適配。上述可調節張口器,通過在本體1上設置下軸承3和軸承組4,以及在底座2上設置下滾筒5和側滾筒6,實現對貼合產品的自動撐開。以薄膜為例,將薄膜14的一端纏繞在膜輥13上,薄膜14的自由端套裝在本體1上。套裝時,薄膜1 4撐開,并穿過下軸承3和下滾筒5之間的空隙以及側滾筒6和軸承組4之間空隙。拉動薄膜1 4,使得處于貼合狀態的薄膜14被本體1撐開。在拉動薄膜14的過程中,下軸承3、下滾筒5、側滾筒6和軸承組4隨之滾動,而本體1和底座2的位置不變。隨著薄膜14 一端的移動,處于貼合狀態的薄膜14逐漸通過本體1而被撐開。除了薄膜1 4之外,張口器還可以用于撐開其他處于貼合狀態的產品,例如編織袋。
  2.2 可調節張口器本體不同結構的優化設計
  本體1可以有多種不同結構。為使得結構簡單緊湊,本優選例選擇以下結構:所述的本體1包括兩個支撐單元7,兩個支撐單元7之間通過第一連接件8固定連接。每個支撐單元7包括支撐桿組件和固定連接在支撐桿組件中的第二連接件9。下軸承3連接在第一連接件8上。軸承組4連接在第二連接件9上。本優選例中,本體1由桿件和軸承組成。支撐單元7用于撐開貼合產品,例如薄膜。通過支撐單元7撐開后的薄膜,具有所需要的形狀,例如,圓形、矩形等等。通過合理設置支撐單元7的外形輪廓,可以得到薄膜撐開后所需的形狀。例如,兩個支撐單元7平行布設,且兩個支撐單元7組成的整體的一端為矩形,那么本體1撐開后的薄膜呈矩形。
  2.3 可調節張口器的安裝設計
  作為優選例,所述的支撐桿組件包括第一桿1 01、第二桿102、第三桿103和第四桿104,第一桿101位于第二桿102上方,且第一桿101和第二桿102平行布設,第三桿103位于第四桿104上方,第一桿101和第三桿103固定連接,第二桿102和第四桿104固定連接。本優選例中,支撐桿組件由四根桿組成,薄膜套裝在支承桿組件上。支撐桿組件撐開了薄膜。當然,為了制作和安裝的便利,所述的第一桿1 01和第三桿1 03為一整體件,第二桿102和第四桿104為一整體件,這樣有利于安裝。對于側滾筒6,可以在底座2設有腰形調節孔,將側滾筒6安裝在腰形調節孔中。通過調節側滾筒6在腰形調節孔中的位置,使之和軸承組4的位置調節相適配。這樣,通過調整側滾筒6和軸承組4的位置,可以改變本體1的寬度。為便于在本體1上套裝薄膜,作為優選例,所述的第三桿103和第四桿104傾斜布設,第三桿103遠離第一桿101的一端位置低于第三桿103與第一桿101連接的一端;第四桿104遠離第二桿102的一端位置高于第四桿104和第二桿102連接的一端。第三桿103和第四桿104傾斜布設,是為了使得薄膜能夠逐漸產生形變,最終套裝在本體1上。如果這樣設置,那么處于貼合的薄膜直接套裝在本體1上,容易對薄膜造成損壞。這樣,第三桿1 03和第四桿1 04相當于過渡段,實現薄膜從貼合狀態到被完全撐開。
  3 可調節張口器的結構優化結果分析
  3.1 穩定性優化
  上述實施例中,軸承組4的設置是為了和側滾筒6相配合,對薄膜的兩側進行限位。軸承組4的設置可以有多種方式,本優選例選擇以下方式:每個軸承組4包括四個軸承401,所述四個軸承401分別連接在兩根第二連接件9上,每根第二連接件9上連接兩個軸承401,一第二連接件9上的軸承401和另一第二連接件9上的軸承401一一對應布設。四個軸承401上下兩兩布設,使得薄膜通過軸承組4和側滾筒6之間的空隙時,更加穩定可靠。
  3.2 組件間距離優化
  第一連接件8用于連接兩個支撐單元7。兩個支撐單元7之間的距離根據薄膜被撐開的形狀而定。也就是說,當兩個支撐單元7之間的距離可以調節時,有利于張口器在不同規格尺寸的薄膜上應用。因此,本優選例采用如下方案,所述的第一連接件8包括第一調節柱802和兩根第一連接桿801,第一連接桿801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支撐單元7上,第一連接桿801的另一端與第一調節柱802固定連接。通過設置第一調節柱802,可以改變第一連接件8的長度,進而改變兩個支撐單元7之間的距離。同樣,支撐桿組件之間通過第二連接件9連接。通過改變第二連接件9的長度,可以改變支撐桿組件之間的距離。本優選例采用如下方案,所述的第二連接件9包括第二調節柱902和兩根第二連接桿901,其中,一根第二連接桿901的頂端固定連接在支撐桿組件的上部,該第二連接桿901的底端固定連接在第二調節柱902中;另一根第二連接桿901的頂端固定連接在第二調節柱902中,該第二連接桿901的底端固定連接在支撐桿組件的下部。通過第二調節柱902,可以改變第二連接件9的長度,進而改變支撐桿組件之間的距離。
  3.3 空氣阻力優化
  為使得在拉動薄膜過程中,本體1的位置保持穩定性,所述的側滾筒6位于下滾筒5之間。薄膜穿過下軸承3和下滾筒5之間的空隙,以及側滾筒6和軸承組4之間空隙,被本體1撐開。將側滾筒6設置在下滾筒5之間,可以使得本體1不易向兩側移動。作為優選例,所述的下滾筒5為兩個,下軸承3為兩個,下滾筒5位于底座2的兩端,下軸承3和下滾筒5-對應設置,且下軸承3位于下滾筒5的正上方。通過將下軸承3設置在下滾筒5的正上方,使得本體1在底座2上可以穩固。在拉動薄膜過程中,本體1不會上下晃動。為避免外界物體進入薄膜中,所述的張口器還包括擋料板12,擋料板12固定連接在本體1靠近第一桿101和第三桿103的一端。擋料板12可以阻擋外界雜物進入被撐開的薄膜中。當貼合產品的透氣性不佳時,例如薄膜,為避免在拉動薄膜過程中,由于被撐開的薄膜內部壓力小,使得外界氣壓壓扁撐開的薄膜,增大拉動阻力,所述的擋料板12上設有通孔。這樣通過設置通孔,使得外界和位于本體1上且被本體1撐開的薄膜內腔相通,使得薄膜被本體1撐開后,不會被外界氣壓壓扁。這樣就防止在自動張口過程中,薄膜內部產生真空,從而減小或消除由于真空而產生的阻力。
  4 結論
  上述可調節張口器可以適用于多種不同材料的薄膜、編織袋等,如PE、PP、PVC等,同樣也適用于尺寸大小不同的薄膜張口,適用范圍非常廣。對于張口后的薄膜,便于后續包裝,可更安全可靠地對型材或管材進行高效的包裝。采用張口器自動張口薄膜,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張口器穩定性強。
  參考文獻
  [1]吳宗澤,機械設計師[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1.
  [2]劉勝新,五金大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4.
  [3]成大先,機械制圖精度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4.
  [4]王教慶,孫英麗.論產品包裝設計的適度與過度[J].藝術教育,2010 (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104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