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文化影響下的茶具設計元素及要點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吐蕃時期,藏族民間便有了嗜茶的習慣,至今為止,藏族飲茶已經有兩干多年的歷史,茶已經成為藏族文化脈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談及藏茶文化,離不開專門為飲茶發明設計的藏族茶具,藏族飲茶器具具有獨特的造型和美感,在設計的過程中融匯了藏族文化符號和元素,外表厚重古樸,紋理清晰,不僅實用而且美觀。本文在木里藏茶文化的視角下對藏族茶具的設計元素及其設計要點進行探討,以期用簡潔的語言將藏族飲茶器具的文化內涵和設計式樣進行詮釋,一方面讓人們通過藏族茶具更加深入地了解藏茶文化;另一方面為藏族茶具造型的創意設計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藏茶文化;藏族茶具;文化元素;設計風格
中國分類號:TS9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6-0114-02
在漢代時期,茶葉經茶馬古道傳入到藏區,并且逐漸成為藏族民眾解油膩、助消化的常備飲品。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飲茶不僅成為藏族的一個習慣,而且茶文化也已經與藏族的其他文化元素相融合,發展成為一支獨具民族特色的藏茶文化體系。在整個藏茶文化體系中,除藏茶文化的起源、發展以及禮儀等,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藏族飲茶器具。藏族民眾喝的茶有酥油茶、清茶、甜茶等不同種類,而且不同類型的茶制作方式和引用方式也不同,這便導致藏族的飲茶器具也多種多樣,如茶鍋、茶桶、茶碗、茶罐、甲羅等等[1]。藏族茶具雖多種多樣,但都是以木質和瓷質為主,而且造型豐富、外表精美,是藏族民眾審美情趣與藏茶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文以藏族瓷器茶具作為研究對象,對于深入了解藏茶文化,推進藏族茶具實現創意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藏茶文化與藏族茶具
每一種文化都會有相應的承載物,藏茶文化也不例外。茶葉在古代從漢地傳入藏區之后,茶葉的消食、保健的功能便被藏族民眾所發掘,于是喝茶便逐漸成為藏族從貴族到平民的一種大眾化習慣,在現在的藏族民間流傳著一個諺語“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由此可見茶已經成為藏族飲食習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飲茶也已經于藏族的生活、生產、習俗等緊密相連,并且產生了與我國其他地方不同風格的藏茶文化。
藏茶文化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包含茶產品、茶禮儀、茶藝、茶具等元素在內的文化體系,對于“無茶不成席”的藏族民眾來說,飲茶非常注重儀式感,因而他們對飲茶器具也非常重視。在千年的藏茶文化傳承發展過程中,藏族民眾發明并設計出各式各樣精美而實用的茶具,研創出適合藏族民眾飲用的茶品和制茶工藝。但是對于整個藏茶文化體系來說,茶具是藏茶文化最主要的承載物,也是為飲茶增添儀式感的關鍵所在。
2 藏族茶具的設計元素
由于茶具并不像茶葉那樣運輸方便,而且由內地運輸到藏區的茶具較為昂貴,一般平民百姓不具有購買能力,因而使得藏族茶具實現獨立的設計和發展。藏族茶具的設計一方面體現著藏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另一方面也凸顯著藏族民眾的審美情趣。總體而言,藏族茶具的設計元素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2.1 藏族茶具的造型元素
藏族茶具的造型非常獨特,而且為了更加實用,同一種茶具也會有著不同的造型分類,不同性別的使用者所使用的茶具在造型上也會不同[2]。具體而言,藏族民眾飲茶常用的茶碗可以分為高足碗和平足碗,其中高足碗是在吐蕃王朝時期從中亞引進并一直沿用至今的茶碗造型,在舊西藏時期,高足碗與平足碗被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高足碗只能在宗教活動中使用,并且只能是活佛或寺院中德高望重的人才可以使用,而平足碗則是普通民眾所使用的茶碗造型。除此之外,藏族男性所使用的茶碗在造型上要較大些,而女性所使用的茶碗較為細小。藏民可以將茶碗懷揣于藏袍之內,以便隨時隨地使用,也正是因為攜帶方便,茶碗成為藏族民眾人人必備的茶具。當然,除了茶碗之外,藏族茶具還有茶鍋、茶壺等等,這些器具在造型設計上,也都與茶碗一樣,講求實用的同時追求美觀,所以,在不同場所見到的茶鍋大小不一,家庭實用的茶鍋較小,而寺院使用的茶鍋則較大;而茶壺多為金屬所制的葫蘆、寶瓶狀或圓形,便于加熱、增加內容量的同時,造型也非常美觀。
2.2 藏族茶具的裝飾性元素
茶具對于藏族民眾來說,已經不單單是一種飲茶工具,而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和民族精神的寄托,因而藏族民眾對于茶具的裝飾性設計也極為考究,筆者將藏族茶具的裝飾性設計手法總結為兩大類,一類是將金屬器材與木制、瓷制茶具相結合,增強茶具結實度的同時也起到裝飾性作用;另一類是將各種吉祥圖案、紋樣或寶石通過雕、刻、印、繪或貼的方法嵌入到茶具當中,讓茶具呈現出古樸、熱烈的風格。對于兩類藏族茶具裝飾性設計手法,筆者結合具體的茶具來舉例說明。如藏族制作酥油茶所用的打油筒,均是木質或竹筒,但是會在打油筒的外圍用銀質或銅質的金屬圈將其箍起來,一方面增強其牢度,另一方面有了金屬圈作為裝飾[3],木質的打油筒看起來不那么單調。茶碗的裝飾主要是一些文字、紋樣或圖案,在傳統的藏族茶碗上,藏族民眾會把一些圖案簡單地繪在茶碗上,整體上相對粗糙,隨著生產工藝的進步,現在藏族茶碗上的裝飾圖案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整體上非常細膩,如木里所產的整套瓷器茶具上,紋樣的紋理清晰可見,茶壺、茶碗也顯得簡約而大方。
2.3 在藏族茶具的色彩元素
藏族茶具的色彩設計既與茶具工藝的發展有關,也與藏族的文化、習俗和偏好有關。在過去,傳統的藏族茶具,如茶碗主要是用耐高溫的黑陶制成的,因而茶具大多呈現為黑色或土色。隨著瓷器茶具燒制工藝的精進,藏族茶具也逐漸受到內地的影響,茶具慢慢由釉陶制成,經過施釉的釉陶在色彩上也變得豐富。而且,在現代藏族瓷器茶具制作工序非常細致,每一件瓷器茶具都要經過制胎、打磨、上漆、繪圖、烤色等等多道工序,最后的成品茶具不僅有著厚重的地色,還有著多種配色。但是在諸多色彩當中,藏族民眾最喜愛的是以紅色或黃色為地色,把金色作為裝飾配色[4]。通常來講,在藏族茶具中,以紅、黃為地色,金色作邊的茶具有一種貴氣和靈氣,深受藏族民眾的喜愛。對于這種色彩的偏好,與藏族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通常所見的藏袍也都是深紅色或黃色,這些藏族民眾所喜愛的色彩也被融匯到茶具的設計當中,使得茶具成為一種有內涵、有溫度的文化符號。 3 藏族茶具的設計要點
從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知曉藏族茶具是藏茶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藏茶文化主要的載體。無論是在造型上,或是裝飾性方面,更或者是茶具的色彩上,藏族茶具的設計都體現出實用兼審美的準則。除此之外,茶具對于無茶不歡的藏族民眾來說,已經不單單是日常的飲食用具,同時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寄托與象征。因而,藏族茶具的設計要遵循以下幾方面要點:
其一,茶具設計要尊重藏族文化習俗,契合藏族民眾的需要。在民族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當今的藏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地方茶文化的影響,藏族民眾所使用的茶具也逐漸與其他地方趨同。藏茶文化作為我國茶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支,其造型多元、風格獨特的茶具是根據藏族民眾制茶工藝、飲茶習慣而設計出來的,所以,在之后的藏族茶具設計中,依然要以藏茶文化為主線,依照藏族制茶工藝和飲茶習慣進行茶具的設計,同時要盡量保持傳統藏族茶具的設計風格,按照不同需要進行不同造型的設計,當然也要在原有元素的基礎上,進行茶具的創新設計。比如,原先金屬制成茶壺可以用瓷器制成,因為現在不需要用火爐加熱,只需要用電爐加熱,而且在葫蘆、寶瓶造型之外,可以把蓮花等與藏族佛教有關的符號作為茶具設計的造型[5]。但是,總體而言,對于藏族茶具的設計依然要沿襲實用與審美兼得的準則。
其二,在現代審美觀念下既要注重對藏族文化符號的挖掘運用,也要注重茶具設計風格的承襲。在現代開放的文化語境下,藏族民族也并不拒絕現代審美觀念,因而可以將現代簡約風格、流線型造型等審美元素融入到藏族茶具的設計中,推動藏族茶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接軌。同時,把藏族茶具設計與現代審美觀念對接的同時,也要注重對藏族文化符號的挖掘與運用,如曼陀羅花、萬字紋、回紋以及吉祥八寶紋等紋樣,都可以作為現代藏族茶具的裝飾性圖案,另外,其他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也可以作為藏族茶具裝飾性設計的元素來源。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茶具整體設計風格的把握,藏族民眾喜好古樸、厚重、熱烈、奔放風格的茶具,所以,除了引入現代審美觀念、挖掘藏族文化符號以外,還要承襲傳統藏族茶具的設計風格,從而保留藏族民眾寄托在茶具中的民族情感。
4 結語
通過對藏族茶具設計元素和設計要點的分析,更加明晰了藏族茶具對于藏茶文化的意義和作用所在,同時通過茶具也更深入地了解了藏茶文化。藏族茶具不僅實用,而且精致美觀,無論造型上、還是裝飾上,甚至色彩上,藏族茶具的具體設計已經與藏族的生活、習俗緊密聯系在一起。在現在的文化語境下,抓住藏族茶具的設計要點,一方面可以促進藏茶文化的傳承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新時期民族文化的交流。
參考文獻
[1]羅桑開珠.論藏族飲茶習俗的形成及其特點[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5 (04):55-57.
[2]曹琳羚,高漢君.藏族茶具的造型特點及其設計要點[J].福建茶葉,2016,38 (06):162-163.
[3]郝云華,李萌飛,香格里拉藏族茶具的種類及特征解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29(12):94-100.
[4]黃安輝,藏族的茶炊茶具[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11 (03):31-32.
[5]才多杰.藏族荼文化研究[D].西藏大學,2015 (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10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