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至萬州鐵路(興山段)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通過對鄭州至萬州鐵路(興山段)水土保持監測的實踐探索,歸納總結了監測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探索出切實可行的監測模式,對同類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鄭萬鐵路 水土保持監測 實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TV213.4
鄭州至萬州鐵路北起河南省鄭州市,南至重慶萬州。該鐵路是西南地區與中原、華北地區之間的干線鐵路,對補充完善我國鐵路“十縱十橫”客運專線網,促進沿線旅游開發,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庫區移民穩定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9年全國水土保持工作要點》從做好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建立水土保持監測成果應用管理制度、開展水土保持監測點優化布局、推進水土流失生態安全監測預警、加大水土保持信息化應用力度等方面,對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提出更加嚴格要求。鄭萬鐵路項目(興山段)是興山縣目前國家投資最大、受益面最廣的項目,跨越縣內兩大主要水系(香溪河和涼臺河),途徑4個鄉鎮10個村,既經過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又經過水土流失重點監督區。線路總長度53公里,建設周期長達6年,橋隧比為96.7%,取土場和棄渣場較多。沿線地貌類型主要為低山丘陵和中低山丘陵,沿線氣候、地形、植被、土壤、水土流失類型復雜多樣,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任務艱巨。
1.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概況
鄭萬鐵路(興山段)于2016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項目開工以后,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服務單位積極開展監測工作,省、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多次開展水土保持監督檢查,興山縣鐵路建設辦公室全力做好相關協調服務,積極聯合縣水利局等部門深入企業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同時依托臨近鄭萬鐵路興山站的興山縣張家灣監測小區(長委和湖北監測中心所屬監測站點)對項目水土流失情況開展監測。
2.監測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難
2.1地方監測業務工作有待加強
當前,我縣正在進行機構改革,由于新三定方案尚未批,新組建的水利局目前尚無專門負責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股室,各股室人員尚未全部配備到位。目前鄭萬鐵路(興山段)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由縣鐵路建設辦公室配合水利局完成,開展水土保持監測督導人手不夠。
2.2監測單位工作質量有待提高
按照水利部辦公廳《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規程(試行)》(辦水保[2015]139號)等相關規定,線性項目山區長度不小于5千米的應增加遙感監測方法;正在實施取土(石、料)場、棄土(石、渣)場方量、表土剝離情況不少于每10 天要監測記錄一次,臨時堆放場監測頻次不少于每月監測記錄一次,土壤流失量、取土(石、料)、棄土(石、渣)潛在土壤流失量應不少于每月一次。但在實際監測工作中,僅興山段水土保持監測工作若開展一次全面的外業監測工作,至少需要20天左右時間,正常開展一個監測周期需要近2個月。監測單位同時承擔了鄭萬鐵路湖北段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線路總長286.57千米,監測點多面廣,僅靠12名監測人員完成全部工作,監測相關數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不能得到保證。因此,對鄭萬鐵路(興山段)這類大型線性工程,要全面準確掌握項目造成對水土流失情況,監測工作全部依靠監測單位來完成是不切實際的。
3.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實踐
為認真做好鄭萬鐵路(興山段)水土保持監測工作,興山縣鐵路建設辦公室充分發揮服務協調職能,積極研究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問題的解決辦法,調配專業技術人員聯合水利局開展監測工作。通過深入各施工單位建設現場宣傳政策,實地踏勘了解工程進度安排和水土保持工作開展情況,獲取各施工單位水土保持負責人及監測服務單位負責人的聯系方式,結合項目水土保持方案進行監測點位布局。監測過程中,根據工程進展,對監測工作的方向和重點進行適度調整。
3.1施工擾動面積監測
擾動面積最能直接反映施工擾動破壞情況,同時也能反映擾動面土壤侵蝕狀況,我們將擾動面積監測作為本項目水土流失監測重點內容。為了準確獲取本工程建設各時段的擾動面積數據,我們采用了GPS、激光測距儀等設備對工程建設所有擾動區進行了逐一量測,同時與現場施工圖進行對比,以掌握真實的監測數據。由于在施工過程中,取土場和棄渣場的擾動面積會隨工程進展不斷變化,我們對擾動面積不斷變化的區域(如棄渣場)加大了監測頻次。工作中,我們根據工程施工進度,適時調整監測工作重點和方向。
3.2取土量和棄渣量監測
通過實地監測和調查發現,項目實際啟用的取土場數量和棄渣場的棄渣量多于設計的數量,所取的土方主要用于路基工程和站場基礎鋪筑,棄渣主要來源于隧道工程。對于取土量,通過查閱相關記錄(施工記錄等)、測量取土場面積等方式,估算取土量,并逐一核對。
對于棄渣量,利用手持GPS等設備進行現場量測,并結合現場調查進行推算。對于隧道口棄渣場的棄渣量,我們通過隧道斷面進行推算。為確保推算數據準確,監測人員及時與施工單位聯系,準確掌握了隧道施工進度,同時對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記錄進行核對。監測過程中,為確保棄渣量盡量準確,要注意棄渣再利用情況,例如棄渣就地用于施工便道路基鋪筑等。鄭萬鐵路興山段向家灣隧道工程由于受地形限制,規劃渣場不能完全滿足棄渣需求,縣鐵路建設辦公室積極聯系水利部門,協調將多余棄渣用于古夫鎮河道綜合整治工程,不僅減少了渣場占地,也解決了河道整治工程用料問題 。
3.3水土流失量監測
我們將鄭萬鐵路(興山段)水土流失量作為水土流失監測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在監測工作中重點關注。對土壤侵蝕量進行監測時,首先按照低山強度流失區昭君段、低山強度流失區南陽和古夫段、中山巖溶剝蝕區高橋段選定代表點進行背景值監測,再按照路基、站場、橋涵、隧道以及臨時工程區的取土場、棄渣場、施工便道等選定具有代表的點位進行擾動侵蝕量監測。在監測過程中,存在因施工活動以及其他原因對監測點位造成破壞對現象,需要監測人員加大巡查頻次,及時對損毀的點位或監測設施進行補設或調整。
3.4監測模式探索
根據鄭萬鐵路(興山段)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結合項目實際情況,明確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由監測單位主導進行,監測過程中及時向相關單位報送監測資料和溝通工作情況;縣水利局加大水土保持督查檢查力度,督促施工單位認真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鐵路建設辦公室等部門全力搞好協調服務,積極參與水土保持工作;施工單位要嚴格執行水保方案,同時協助管護好監測設施,以確保監測工作順利開展。經2年多的實踐,我們探索出了“監測單位為主、縣水利局為輔、相關部門積極參與、施工單位密切配合”的監測模式,破解了重大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普遍面臨的問題,有力促進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測服務單位和監理單位嚴格執行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提高了鄭萬鐵路(興山段)水土保持監測水平,同時也極大提升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自覺性。
4.結語
近年來,興山縣鐵路建設辦公室全面服務鄭萬鐵路(興山段)項目建設,全力配合相關部門做好了鐵路建設項目征地拆遷及相關協調服務工作,主動協助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著力解決監測工作難題,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我縣重大項目建設實際的監測模式,確保了水土保持監測工作質量,對同類監測工作有較高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小林.從渝懷鐵路建設談線性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實施與管理[J].中國水土保持,2006,27(12): 42-44。
[2]杜蓓.青藏鐵路水土保持工程及管理技術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38(2):320-325。
[3]李德良,李耀增,步青松,等.青藏鐵路水土保持后評價研究[J].鐵道建筑,2014, 42(3): 85—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11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