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校本學業監測促教學行為優化的實踐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學業監測工作的啟動和開展可以促使學校建立基于實證數據的教學決策方式。為了實現促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的目標,我校申報了蘇州市教科辦十三五課題《基于學業質量校本監測優化教學行為》,并成功立項。本文試從背景、實踐、思考等幾個方面梳理課題研究的收獲,旨在為今后的再研究提供思路。
  關鍵詞:規范流程 科學定義 跟進自己 跟進同伴 跟進學生
  【中圖分類號】G 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7-0025-02
  1.緣起——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從理想化的理念向實際過程的轉化,而真正能使教師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具體的操作行為,再轉入到細節性的精細化操作研究,這離不開學校層面從把握理念,到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轉化,從某一個方面為突破口進行改造。可以促使學校建立基于實證數據的教育決策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質量的評價和分析上;它可以促使教師擺脫對個人教育經驗的依賴,更多的基于數據分析和學生實際開展教學研究;可以促使學校和教師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態度、學習品質,改進教學實踐;可以促使學校全面看待教育質量,為學生終身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我校是一所屬古城區邊緣的生源薄弱學校,隨遷子女比例占到87.0%,學生流動性大,家庭教育缺失,成長環境差異懸殊,給學校教育帶來了較多的困難。多年來,學校一直致力于基于學情的教學行為改革的探索。十二五期間,學校開展了《小學生自學指導的實踐性研究》的課題研究。通過研究,努力實踐“以學帶教,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的基本理念,探尋出一系列提高自學指導有效性的技術操作策略。使學生的自學在系統的理論指導下得以優化。學校在教學行為的改革路上不斷追求有效、高效、優質的成效,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2.回放——
  實行學業質量監測是為了加強對學校課程管理和質量監控。以往,學校除了進行語數外科目考試、考核學科綜合評價,不定期地參加上級對在校學生所作的學業樣態監測外,并沒有定期、科學地對學生學業水平進行監控。做為一名教師,想知道“如何客觀評價自己學生的學業水平?”“學生的成績又說明了什么問題?”“教與學的過程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應該如何做?”;做為學校管理層,也急切希望教師能學會發現問題,理性分析,及時反思,尋找有效策略,切實提升教學質量。
  3.實踐——
 ?。?)規范“監測”流程
  學校成立校本學業質量的監測與評價小組,以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為依據,以課程標準要求的達成度和合格率為主要指標,以階段性的質量監控和期末考試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
  由骨干教師組成的命題小組會在每月,定時對當月學生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梳理,站在輕負高質的角度,依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分語數外學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命題出卷,摸底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整個監測過程,力求做到客觀。交換命題,交換閱卷,交換分析,并及時將數據錄入電子分析表內。進行相關數據分析,進行實際診斷,提出改進建議。
  學校還致力于研究數據采集工具的科學性和分析方法的科學性,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數據采集和分析的專業水平,為項目研究提供客觀數據和深度分析。每位孩子每次被收集的數據會形成一張“均分圖譜”,既有縱向的,與班級平均水平的比較,也有橫向的自我比較,以此從縱橫兩個唯度較為科學地衡量每個學生學業質量的發展情況。
  (2)科學定義“跟進”
  每月檢測之后,總能發現一些問題。如果接下來,沒有跟進行動,校本監測就會變得有始無終,事倍功半。檢測中發現的問題應成為下一步行動的依據:比如,卷面上學生的典型性錯誤資源,教師可以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改進教學行為,找出最合適的教學策略,開展有效教學;又如,每次檢測后的學困生,可在分層后,制訂幫服計劃,實施有成效的行動,促進一部分最有希望提升的同學先行擺脫學困的行列……
  跟進一詞,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跟蹤前進。如:前沿已經突破,后續部隊源源跟進。跟進多指各行業銷售對現有的客戶進行溝通的進展記錄,以確保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轉介紹新客戶及客戶管理系統的完善。搜狗百科:按預期的目標,把任務向前推進,直到完成。例如,實施計劃時,需要不斷跟進,直到計劃落地。學校將“跟進”一詞定義為:按預期的“提升合格率,消滅低分率”目標,把質量提升的任務向前推進,直到完成。
  (3)實踐落實“跟進”
  第一,跟進自己(基于學生錯誤資源的教學行為跟進)。
  檢測后,質量分析表的填寫,是一種“中醫式的診斷”。將錯題分門歸類后對癥下藥,然后教學行為跟進,實現教學效果提升,具體操作流程:
  錯題收集→成因分析→對錯題篩選、分類→提出解決策略→教學行為跟進
  教學行為跟進的手段可以是:一是分析查找原因,同類型習題的演練跟進(日日練、周周練);二是修正教學設計,改進課堂教學(備課批注);三是課堂靈活調控,變錯題為課程資源(隨堂聽課);四是尋找深層原因,改進指導方法(教學反思)。
  第二,跟進同伴(同伴互助,行為跟進式的教研活動)。
  學校通過主題跟進式教研活動等手段,努力創設一種教師間互相切磋交流的文化氛圍,在相互的比較和學習中,達到優勢互補、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在親身了解自己的行為表現,在與他人進行論辯與爭議等過程中不斷反省。教師在學習別人的經驗時,潤飾自己的案例,填補自己經驗的空缺,為發展基于案例的實踐推理提供了源泉。毫無疑問,這也是教師不斷地將自己已有經驗外顯,進而建構一個屬于自己的實踐下的理論,從而獲得專業成長的過程。
  教研活動中,選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研究主題,由此選取教學內容,再通過專題教研活動,將圍繞同一教學內容幾節課的教學效果作比較,在教學行為的跟進研究中進行反思。反思的焦點匯聚于問題的解決和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與改善,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應用性,注重行為跟進,既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   第三,跟進學生(學習暫慢生的質量提升先行行動)。
  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快慢優劣之分。目前跟進的主要對象是學習暫慢生。監測只是幫助老師發現問題的一種手段,每次月考后,教導處將匯總每班各學科的學困生(不合格)名單。建立學困生數據檔案。目前階段我們提出的目標是“提高合格率,消滅低分率”。每位老師除了繼續對所有學困生進行常規幫教外,另立1-2名最有希望“脫困”的學生,分析其知識的薄弱之處,為其“量身打造”幫困計劃,制訂更具體的措施,并予以落實。在作業布置、上課提問、課后輔導、查漏補缺,乃至家校聯系方面認真思考,列出自己的行動方案,并堅持落實。
  4.思考——
  (1)提高教研組對監測方向的把握能力
  學業質量的內涵及監控的內容、方式會隨著現行教學政策、教學評價導向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校本監測的命題可以從骨干教師逐步向全體學科教研組成員進行發展。所有參與命題的教師,須梳理每一階段學生應掌握的學科知識內容和能力水平,反復思量、選取恰當的監測形式。全員的參與,一方面提高了教師對教學節點、要點的正確把握,另一方面也使教師對評價指標的科學、公正、合理性作出判斷,以便更準確的定位教學目標。
 ?。?)提高學校教師對監測結果的反思能力
  校本質量監測的目的是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監測信息的反饋和利用尤其重要。優秀的教學經驗需要進一步推廣,而不恰當的做法,則需要及時得到指出和糾正。在利用監測的結果時,一方面,既要將評價的結果反饋給教師,以便教師就評價中提出的問題在今后教學中加以改進;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培養教師對監測結果的反思能力,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改善,真正做到“診斷、交流、指導、改進、反思”多位一體。
 ?。?)提高學校領導對教學管理的執行能力
  有效的校本監測結果,可以為教學的決策提供科學的分析依據。從分析中,可以找出問題,找出思路,調整策略,定出措施。學校領導要整理分析質量監測數據分析和評價所提供的信息,認清優勢與不足,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的對策,使監測真正成為加強教學管理,改進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努力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總之,校本學業質量監測應是指引教育質量的航向燈。實現從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的轉化是復雜的,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是艱難的,不能指望一兩次的實踐就能改變習慣了的教學行為。唯有通過科學、規范、有效的監控,不斷地實踐、觀察、反思和分析,促使教師研究自己具體的教學行為,關注教學行為的過程,同時跟進,不斷優化,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永平.論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J].初中數學教與學,2007(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1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