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繪本教學為途徑培養幼兒環保行為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全球氣候變暖、空氣污染、土地荒漠化、白色污染、淡水資源污染、沙塵暴突襲、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已經使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不堪重負。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已向人類敲響了生存的警鐘,隨之而來的,社會也愈來愈重視環保教育。幼兒是未來的主人,因此為幼兒保護地球的使命感打下穩固基礎就顯得非常重要?!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從幼兒開始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具備環保的意識與習慣是十分必要的?!薄?—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提到:“引導幼兒關注和了解自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漸懂得熱愛、尊重、保護自然?!庇纱丝梢?,幼兒環保教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環保教育從幼兒著手,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促其養成環保習慣,關乎人類的未來。幼兒是否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是否知道如何保護環境,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環保事業的發展與走向??梢哉f,幼兒園環保教育是整個環保事業的基礎。承擔著幼兒教育重任的廣大幼教工作者們,應該根據幼兒的成長規律和認識特點來開展環保啟蒙教育,使幼兒從小就懂得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初步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并逐漸外化為日常行為。
目前,國內外對幼兒環保教育的重視程度較高,關于幼兒環保意識和行為培養的相關研究也較多。但是,在培養途徑方面主要以游戲活動、環境教育、藝術活動、集中教學活動為主;干預途徑也較單一,教師指導實踐方面操作性不強。因此,大多數幼兒園教師缺乏借鑒意義。
兒童繪本,英文稱為“Picture book”,日文翻譯為“繪本”,在我國臺灣地區,還被譯為“童書”。近年來,可能是為了將其與我國傳統的圖畫書(文字量較多,開本較小,一般形式為“小人書”)相區別,越來越多的出版工作者與教育工作者將開本較大、以畫為主、文字量較小的圖畫書稱之為“繪本”,從而“繪本”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概念。彭懿在其《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中指出:“圖畫書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說得抽象點,它是通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訴說故事的一門藝術?!边@一類書籍特別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圖畫不僅具有輔助文字傳達的功能,還能增強主題內容的表現,更是專為閱讀能力尚不流暢的年齡較小的讀者設計的。
兒童繪本是幼兒最先開始接觸的文學形式,它以一種趣味盎然的方式,使兒童獲得各種感官體驗,易于理解,進而得到心靈上的滿足與喜悅,是一種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極為合適的載體。在工作實踐中,我發現幼兒園一線教師可使用的繪本資源較多,但尚沒有相關研究對涉及環境保護內容的繪本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歸納,這也就使得大批以環保為主題的繪本在幼兒園的應用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綜上所述,我嘗試著利用環保主題繪本這一工具在幼兒園開展環保教育,并建構了一套符合幼兒年齡階段特征且具有切實操作性的幼兒園環保教育活動方案,以促進幼兒環保意識的形成及幼兒環保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在實施環保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將實踐過程及經驗梳理歸納,形成符合3—6歲幼兒認知水平的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地球生物、低碳生活、綠色食品及家園共育五部分內容的課程紀實資料,力求環保主題繪本在幼兒園環境保護教學中應用這一方面,為廣大幼教工作者提供一些具有更強借鑒意義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支持。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精心選擇適宜繪本
在教學實踐中,我遵循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原則,根據教育目標、幼兒的生活經驗以及現有發展水平搜集整理現今的環保主題繪本資源,精心挑選繪本,如《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會走的房子》《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這片草地真美麗》等與環境相關的繪本教學,充分挖掘其在環境教育中的價值,在教育活動中加以利用。從教學效果來看,我所選用的繪本大多為幼兒所喜愛且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從幼兒的反饋來看,他們更喜歡色彩鮮艷、畫面內容突出、文字對白有趣的繪本。
二、借助繪本為幼兒創造體驗自然的機會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表明,幼兒尚屬于前運算階段,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性。我堅持以幼兒為主體,依照建構主義的觀點幫助幼兒通過自身經驗以及與周圍世界的互動來構建知識,借助繪本引導幼兒理解環保概念,并以繪本內容為切入點,為幼兒創造機會體驗自然,培養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幫助他們在環保教育活動中積累大量真實和愉快的體驗;引導他們探索環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們感知并充分享受大自然之美好,培養他們主人翁意識、相互依存意識,增強他們對環境問題的興趣和責任感,進而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保護關愛地球的愿望,逐漸將環保意識內化為自覺行為。
三、合理設計多元、貼近生活的環保教育活動
布魯納的“鷹架理論”告訴我們,教師仔細規劃課程,給兒童提供自己發現知識的機會,在合適的時候提供信息和建議。皮亞杰認為,兒童的發展是主動的,它通過同化、順應兩種形式以及平衡化的發展機制,主動地與環境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不斷發生變化并且豐富起來。因此我認為,教師要在繪本教學中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探索、自由表達、相互交流分享的環境。以此為思維起點,我在環保教育活動設計中,遵循自主性、游戲性和整合性的原則,所設計的活動內容包括了繪本互動式教學、繪本角色扮演、創編故事、自制圖畫書、問題討論等多種形式,并在建議延伸活動中加入體驗教學以聯結幼兒生活經驗,如“參觀污水處理系統”“我眼中的春天”等繪畫創作主題活動,“玉米種植過程”等自制書籍主題活動,“植樹節”體驗活動,“家庭節約用水”行動記錄,促使幼兒在親自觀察、親身體驗、實際操作中實踐環保行為。
四、結合多媒體的運用,提高教學成效
我摸索的目的在于挖掘繪本教學的獨特價值,促使幼兒萌發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從不同領域、不同層面認識到環境保護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先將繪本拍照、制作成課件,再由電子白板進行播放。這樣一來,每名幼兒都能清楚地看到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在重點或討論部分,我們還會運用電子白板中放大鏡、隱藏、繪畫等功能,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同時,我們還會結合環保教學內容從網上選擇適宜的視頻、照片等資料幫助幼兒拓展學習經驗。
五、重視家長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我想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深知,幼兒環保行為的養成很大程度上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摸索之初,我們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幼兒在家中環保行為發展狀況。我們還采用家長助教形式,邀請“家長老師”參與到環保繪本教學活動中,并引導家長在活動中出謀劃策、朗讀繪本、改編劇本、制作道具等。此外,我們還定期舉辦家長講座向家長普及環保理念,開展環保親子運動會、環保親子戲劇節、舊物置換日、跳蚤市場等活動,并通過反饋單與家長就幼兒在園環保教育活動情況進行溝通,從而引起家長對培養幼兒環保綜合素質的重視,達到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六、建議多創作本土化內容的環保教育相關繪本
有一個問題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那就是我們在進行繪本篩選時發現,大部分繪本都是從國外引進翻譯的,國內作家創作的本土化內容繪本較少,與環保教育主題相關的更是寥寥無幾。這就導致出現了一個尷尬的現象:環境保護與幼兒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但在進行環保主題教學時,因為具體國情不同,我們往往要對國外引進的繪本進行相當大程度的改編才能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甚至不得不對部分繪本的內容進行某種程度的“曲解”。作為教育一線工作人員,我們希望各出版社、各知名畫家,以及對繪本創作感興趣的作家,能夠多創作出一些本土化內容的繪本,特別是關于環保教育的繪本,以幫助幼兒通過繪本更加了解周圍的生活環境,增強幼兒的環保責任感,幫助一線教師更好地開展環保教育活動。
?。ㄘ熑尉庉? 焦 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