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考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師教學工作當中的重要環節,其能充分體現出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從而讓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有效提升。文章通過對提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考與實踐進行分析,先思考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核心素養的構成,之后對其具體實踐進行了研究,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具體實踐
引言:
由于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今后在社會中不同的角色和發展方向,所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充分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特色,以此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數學學科學習能讓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知識技能素養,這要求教師要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感知和意識,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能力。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指的是在小學數學教育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等。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考
當前,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教育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由于小學數學教育是現代教育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要按照相關要求及標準,以此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可從中感受到樂趣,從而凸顯學生的個性。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要讓學生具有核心素養,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并在實際生活里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校本課程中的構成
?。ㄒ唬祵W思想方法素養分析。數學由于比較抽象,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比較困難。數學需要運用數學方面相關的運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會受到部分人的質疑,所以數學學習要不斷積累經驗,逐漸形成數學模型,并且數學建模運用需要將數學和現實生活相結合,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數學應用意識素養分析。數學應用意識指的是通過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等,然后逐漸形成數學語言,并以數學視角進行解釋,最終解決相關問題,其不僅體現出了一種數學精神,還是一種數學意向。數學應用意識素養主要由使用工具和靈活適應性等。其具體如下所示:(1)使用工具:數學中包括了定理和法則等,學生需靈活的運用才能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2)靈活適應性: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不斷拓寬其思路,并逐漸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
三、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實踐
?。ㄒ唬└淖兘處熃虒W的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逐漸改變教學理念,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和互動當中來,以此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索知識概念,而不是讓學生對結論進行強行記憶,所以教師要根據所要學習的知識,并充分結合數學教學的實際,在備課時適當設置相關的情境教學,從而慢慢引導學生尋求學習,探究問題的答案。例如教師在講述小數點向左移動會引起大小變化而規律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0.1×10=?,0.1×100=?,0.1×1000=?”,然后讓學生自己計算找到答案,并且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問“1000÷10=?,100÷10=?,10÷10=?”,之后教師根據答案讓學生觀察其中的變化規律,并讓學生任意寫出一個數字,用上面的規律進行計算,以此總結出小數向左移動存在的規律。教師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可讓學生的學習印象得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逐漸形成獨有的學習和思考模式,最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ǘ┎粩鄡灮n堂教學,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校本課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并逐漸形成自主探究的模式,以此充分發揮其價值。例如教師在對認識圖形進行教學時,可先講解圖形的相關概念,讓學生從現實中認識黑板的形狀?其長和寬在哪里?然后讓學生回答,可讓學生聯想實際存在的物體,并對學生進行提問,以此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如教師在講解數的加減法運算時,教師可向學生進行提問“5×4=?,20÷5=?”,然后讓學生計算得出答案,教師再將加法和減法運算應用到同一題目當中,以此引導計算“5×4÷5=?”。通過這種方式,遵循善誘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此讓學生在教學中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讓學生找到答案,提升自信心,最終讓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ㄈ┲匾晫W生數學意識的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校本課程開發時,為強化學生數學學習的核心素養,教師要重視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如教師在教學認識貨幣和認識鐘表時,應結合之前的教學,以此讓學生對這些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數感,增強學生數學素養和數學思想,教師在對認識貨幣和時間進行教學時,可聯系實際生活,以此創新教學方法,或者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貨幣和時間通過課件展示出來,然后讓學生予以識別。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正確區別人民幣,還能準確認出具體數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又如教師在對認識鐘表進行教學時,可拿出實物進行具體化的教學,教師可對鐘表進行相應調整,改變指針或者是分針的位置,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讀出顯示的時間,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總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不斷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也更高,特別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這要求教師與實際需求相結合,然后采取相應的方式進行培養。由于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的結果,所以教師教學要堅持反思性教學實踐,不斷優化教學方式,以此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繼,鄧勇攀.基于學生發展的歷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分析——以歷史人物性格分析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3):152-155.
[2]辛濤,姜宇,劉霞,等人.淺談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具體的構建方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7):67-6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