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開發模式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校本課程能夠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又能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實提供絕佳的平臺。對于校本課程的開發模式眾說紛紜,因此探索能夠落實核心素養的課程開發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073-02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思想基礎
 ?。ㄒ唬┦┩卟紝嵺`模式課程理論
  受到人本主義等思想的影響,施瓦布提出實踐模式的課程理論。強調課程的終極目的是“實踐興趣”,將師生看成是課程的創造者,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課程。在實踐模式課程理論中,課程開發的主體不僅僅是課程專家,教師、學生也能夠參與其中;課程開發的基地在具體的每一所學校。該理論既體現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思想,也為解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ǘ┧闺浪惯^程模式課程理論
  過程模式的課程理論是由英國課程理論專家勞倫斯·斯滕豪斯提出的。在該理論中,斯滕豪斯提出“教師即研究者”的思想,因此學校就成為課程開發的中心,這與校本課程開發的思想不謀而合。教師在課程開發時要秉承著研究的態度,所進行的課程開發即是研究的過程。盡管該課程理論沒有提出課程開發的具體步驟和方案,但是討論了課程開發中的原則及方法。斯滕豪斯認為,學生的興趣、態度等可能會隨時發生改變,因此在進行課程開發時切不可閉門造車,這為校本課程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ㄈ┧够鶢栘惪饲榫衬J秸n程理論
  情境模式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英國教育學家斯基爾貝克。該理論注重對學校情境的具體分析,強調要在全面評估實際情境后進行課程開發。斯基爾貝克將課程開發分為五步:分析情境、確定目標、設計方案、解釋與實施、檢查、評價、反饋與重建。情境模式理論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適應性,主張從學校實際入手,這為基于核心素養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二、核心素養的內涵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就開啟對核心素養框架的研究。2005年DeSeCo項目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以及態度的集合,并將核心素養分為三個維度九項素養。同年,歐盟發布了《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歐洲參考框架》。該框架提出了八大關鍵性素養,分別是:母語溝通、外語交流、數學和科技素養、信息素養、學會學習、社會與公民素養、創新意識、文化意識與表現。新加坡的核心素養框架包括三方面內容,即核心價值、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以及新21世紀技能。2016年9月13日,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新鮮出爐,該素養框架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三大方面、六大素養。我國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關注學生的“雙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核心素養更注重學生的態度以及價值觀的養成。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開發模式
  結合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基礎、核心素養的內涵,為了在校本課程中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可以將校本課程的開發模式分為以下五個步驟:分析實施情境、明確課程目標、撰寫課程方案、實施校本課程、評價校本課程。
 ?。ㄒ唬┓治鰧嵤┣榫?
  在校本課程開發前,有必要對學生、教師、學校環境等進行全方面的分析,以幫助課程更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分析學校的實施情境一般包括對需求進行評估,對現有資源進行調查以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等多個方面。對需求進行評估是針對學生的發展、家長的期望等做出判斷,在分析學生的課程需求時可應用多種方法,例如問卷調查法等。對現有資源進行調查是要對學校自身現有的硬件設施及教師軟實力的一種了解,從而明確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學校能夠提供哪些資源,在哪些方面還有所限制,做到心中有數。
 ?。ǘ┟鞔_課程目標
  校本課程目標包括一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部分,在設計課程目標時要綜合考慮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常識及身心特點等多方面。課程目標的表述要用具體的行為動詞,切不能模棱兩可,最好能夠清晰地表示出該目標需要達到的水平。其中一般目標即課程的總目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育目的,它與整個課程的價值觀等緊密相連。課程的一般目標要符合期望,即希望通過本課程所要達到的目的、效果。具體目標則是描述在這門課程結束時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發生的變化,具體目標的描述要盡量清晰。
 ?。ㄈ┳珜懻n程方案
  校本課程的開發首先要有一個總體框架,然后才能更好地進行實施。將框架落到實處就是課程方案。課程方案是將理論付諸實踐的具體說明。課程方案一般包括課程名稱、授課對象、課程介紹、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活動安排等方面。課程目標確定后要對課程的內容進行選擇和組織,以便開發出的課程在體現學校教育哲學的基礎上更能滿足學生們的整體需要。課程內容無論是從已經編制好的課程方案中選擇,還是對某些知識進行全新的編寫,都要注意知識內容要變多元、巧綜合、重時效、求新穎。
  (四)實施校本課程
  在實施校本課程時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選修課、興趣小組、社團活動等。本文中著重介紹以社團形式實施校本課程的流程。首先,明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對象,高年級學生課業任務較多,但身心發展水平較高,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組織能力較強;低年級學生相對來說課業任務較輕,但歸納總結能力需要加強。為了全員參與,可以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開設不同內容的校本課程。接著向校方提交書面的社團開設申請,明確社團宗旨。校方認為方案可行同意開團后,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特長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社團。然后按照學校統一規定的社團活動時間實施教學活動,也可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調整活動時間。最后針對課程進行評價反饋,以便課程修改后再次重施。
 ?。ㄎ澹┰u價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不是靜態的結果,而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是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交替進行的過程,開發的結果即是校本課程。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評價時,大致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第一,課程目標。不管課程目標的呈現方式如何,最終都要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從而促進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第二,教學內容與組織形式。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對內容如何進行組織對課程目標能否達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課程開發中的關鍵部分。第三,課程實施情況。校本課程的實施既是將課程方案落到實際教學中,也是對校本課程內容再開發的過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課程新問題、新情境的生成,這也有利于校本課程的進一步完善。第四,開發效果。課程經過實施后,對學生學業、教師發展、學校特色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未來的校本課程開發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學校在政策和經濟上可以給予更大的支持等,以使校本課程的路越走越遠。在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研究者、學習者的態度思考如何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落到實處。將核心素養具體化,在具體的課程內容上體現核心素養。在2017版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科核心素養,未來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還要重視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
  參考文獻:
  [1]歐用生.臺灣農村小學校本課程改革的省思——追求農村小校的核心價值[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6(02):84-87.
  [2]史學正,徐來群.施瓦布的課程理論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5,(01):68-70.
  [3]范敏.斯騰豪斯的課程開發觀及其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5,(24):46-49.
  [4]顧書明.論作為校本課程理論源流的幾種課程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22):55-58.
  [5]張娜.三大國際組織核心素養指標框架分析與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7,(07):42-49.
  [6]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4):10-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2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