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經典教育,精彩人生”的國學教育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基礎階段,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踐,能夠對學生的文學素養、健全人格全方位的培養,對弘揚我國文化起到重要意義[1]。本文就經典誦讀校本課成開發意義做了簡單闡述,并對小學經典誦讀課本教程的開發與實踐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小學學生;經典誦讀校本課程;開發實踐
一、小學經典誦讀校本課程開發意義
(一)經典誦讀是弘揚我國民族文化的基礎
語文教學要完成民族文化的傳承,學生優秀品格的養成和語文素養的培養責任,就需要回歸到積累民族文化和人類思想的經典文本中去,要把人文教育的傳統語文教學重視起來,像《百家姓》《弟子規》《三字經》等,都是結合了古代圣賢思想和智慧結晶的經典之作,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2]。這些瑰寶中,包含著崇高的人格以及深刻的智慧,積淀著民族靈魂,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它是我們的財富,是世界瑰寶,我們要把這些經典傳承下去,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讓經典流芳千古。
?。ǘ┙浀湔b讀是學生道德教育的基礎
現在家庭當中很多都是一個孩子,家長對他們過分溺愛,導致其有過強的自我意識,另外家長引導教育上的欠缺,讓現在的學生不會關愛他人,道德水平下降,文明禮貌欠缺,人文素養不夠,種種情況都引起社會教育界的深思。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經典誦讀的熏陶和感染,去規范道德、言談舉止和禮儀風范,到達學生學會為人處世、品學兼優的目的。
?。ㄈ┙浀湔b讀是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基礎
《千字文》《百家姓》《孝經》這些經典中涵蓋了社會歷史、為人處世、禮儀道德等內容,并包含了很多歷史故事、成語典故、諺語,在誦讀上瑯瑯上口,易背誦。學生在誦讀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知識,以及思維的發展,提高文學審美,并理解感悟人生情感。另外,學生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能更好的了解我國民族的發展,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熱愛自己祖國。“腹中有書氣自華”通過大量經典誦讀的積累,能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素質[3]。
二、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實踐措施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整合教學內容
教師需要大量閱讀經典誦讀的研究文獻,增加教師自身內在涵養,提升知識量的儲存。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去篩選出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教材。例如教師在編排經典誦讀內容時,可以分為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三個階段。一二年級可以閱讀一些古詩,陶冶學生的優雅性情,安排學生讀《三字經》讓寫學生去享受誦讀樂趣,了解韻律的奇妙和歷史發展。還可以讀《百家姓》讓學生去了解中國姓氏;《千字文》讓學生增加文字量的認識等等。讓這個階段的學生能喜歡閱讀,并感受到誦讀的樂趣。而三四年級的學生,可以安排唐詩宋詞,讓學生形成更好氣質,增加審美能力。安排學生讀《幼學瓊林》,讓他們掌握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了解成語。培養他們對經典誦讀資料的收藏,能夠提升習作信心。五六年級階段可以在詩、詞、曲方面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古代各個朝代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選擇《孝經》讓學生更好的遵從孝道,傳承民族精神。讓這個年級階段的學生,能更好的把所思所想所感完美表達出來。
?。ǘ﹥热莶磺笊踅?,讓學生了解經典,培養經典誦讀興趣
教師對學生在經典誦讀的要求上可以“不求甚解”,沒必要每一個字都能解釋意思,每一句話都能分析明確,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出來就可以,經典誦讀其中的含義可以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慢慢領悟。學校在學生經典誦讀的實踐當中,要根據整合內容,分階段培養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讓學生愿意學、喜歡學,首先要必備興趣這一特點,而小學生對經典誦讀產生興趣的途徑是教師。“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親近教師,才會親近教師所教的內容[4]。所以,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建立輕松自由、愉快的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產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授課《登鸛雀樓》一文中,可以采用圖畫和表演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聯想意境把它畫出來,學生會很樂于這種形式,并積極給予配合。另外還可以把經典誦讀內容,編制成生動的故事,用故事內容去吸引學生進行探究、誦讀,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ㄈ﹦撔露嘣虒W方式,建立良好誦讀經典氛圍
在教課過程中,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促進學生積極向上,樂趣學習并開發思維的基礎。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去建立經典誦讀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濃厚輕松地氛圍當中,更好的掌握經典。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厚底蘊,吸取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現代學教學理念,把中國經典詩詞滲透到課堂中去,設計各種輕松的誦讀課堂,并展開各種愉快的課外活動。在這里提出以下兩點活動方式:
1.有效利用黑板報,校報等為載體,組織學生對名家經典作品的摘抄,內容可以是詩詞、讀后感、名言佳句或者書法等,利用作品展覽的形式去提高學生對經典詩文的積極性。把學生手抄的詩詞,佳句等裝飾教室,并對學生作品進行評比,評選出最優秀的,教師給予獎勵,用積極性促進學生興趣的產生,并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利用學校廣播站,去營造氛圍:學校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選出一定的時間段,比如每個星期五或者每天大課中間休息的時間,進行“經典誦讀”廣播,可以讓教師策劃,高年級學生去主持,面向全校學生進行經典詩詞,曲、句等選拔,讓每個學生認為好的、優美的經典誦讀都可以提交,經過篩選通過廣播朗誦出來,讓校內的師生都能感受經典誦讀的美妙。
總結:綜上所述,小學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意義深遠,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特質實施相關方式,培養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加強對相關方面的積累,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林芬.小學低年級經典誦讀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J].新課程(上),2018(03):91.
[2]李培培.小學生經典誦讀問題與對策——基于合肥市T小學經典誦讀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18(01):43-49+59.
[3]何明詩. 小學經典誦讀校本課程活動管理研究[D].廣州大學,2017.
[4]張瑾穎.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淺談優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J].文教資料, 2016(22):53-54.
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課題《經典誦讀社團活動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課題號:JCJYC160217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