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監測導向下提升音樂學業質量策略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礎教育正在邁向核心素養的新時代,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的根本抓手,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學質量監測圍繞學生音樂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培育學生音樂基礎素養和音樂能力。教學質量監測怎么測將導向音樂課堂教學怎么教,下面筆者就教學質量監測導向下提升音樂學業質量策略談幾點思考。
【關鍵詞】質量監測 音樂學業質量 策略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音樂學業質量測評研究》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FJJkCG18-077。
【中圖分類號】G64;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210-02
教學質量監測引導音樂課堂教學改變以教材為中心來組織教學內容;改變教師口授為主要教學形式來組織教學;改變以掌握音樂知識為目標來組織教學。對音樂教育的雙基有了新的理解,即是對音樂作品的基本情感體驗和表達基礎情感的音樂經驗。更加關注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強調的是音樂欣賞能力、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包括感受能力、體驗能力、表達、審美、發現、想象、創造等能力。當然這不是一節課能體現出來的,這些能力的獲得是建立在聽覺的基礎上,是以音樂經驗的形式被學生掌握并應用一生的。
一、立足課堂,改進教學
音樂學科素養的形成包括音樂知識(審美、藝術、文化)+音樂活動(感知、表現、理解)。課堂教學是培育音樂學科素養的主陣地,提升音樂學業質量關鍵就看課堂教學怎么感知、怎么表現、怎么理解。
首先,要確立以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為中心的學生發展觀。正確處理傳統的課堂教學與活動教學的關系。確立以活動教學為中心的學生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明確素質型學校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是進行以人為本的素質化教育,強調音樂教育不應以傳授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為目的,而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讓音樂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為學生一生音樂需要服務。
其次,要掌握以音樂體驗能力為中心的體驗式教學方法。中小學音樂教育要著力避免專業化、知識化、傳授式傾向,實現音樂體系藝術化、音樂教育美育化、音樂教學感性化、音樂修養個性化。要以形成體驗音樂情感能力與養成用音樂表達感情的習慣為教學目標,以滿足學生主體需要的音樂為教學內容,采用以培養學生的音樂體驗能力為中心的體驗式教學方法,以接受與表達音樂情感能力和音樂綜合素質為標準進行教學評價。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體驗才能感染和帶動學生,關注學生音樂經驗的形成。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音樂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包括跟隨、模仿、獨立、個體或集體的體態律動、歌唱、表演、聆聽、即興創作等。以系統化、有時序的教學內容來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有效有趣的音樂活動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積累音樂經驗。
二、加強視導,隨機監測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實施方案》和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等三個文件的通知,強化美育評價與督導,實施美育評價制度,建立健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自評制度和學校美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加強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將美育作為中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重要內容。
?。ㄒ唬╆P注常態教學,加強教學常規督導。嚴格執行學科課程計劃,確保開齊上足音樂課,防止和糾正學校擠占音樂學科課時。
?。ǘ┲贫y評方案,加強教學質量監測。研制印發《中小學藝術教學質量監測考評方案(試行)》,以科學有效的手段進行教學質量監測。每學期以教育局統一確定的隨機抽測年段和學科為準,以隨機抽測的形式,組織對全市部分學校階段性學業水平監測。采用現場測試方法,主要考查學生校內學業質量教育的情況,考查教師在落實國家課程標準,完成教學內容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情況,考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應知、應會”內容的理解和實踐能力掌握情況。
三、常態實施,寫實記錄
《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飳嵤┮庖姟犯母锬繕颂岢觯?018年秋季入學的初一新生將實行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將音樂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藝術素養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五個評價維度之一,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學生畢業依據和升學的參考指標。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是教育部為了推動藝術教育的發展,實施全面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全面健康成長而推行的重要舉措。該指標體系由基礎指標、學業指標和發展指標構成?;A指標是中小學學生在校內參加課程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情況;學業指標是中小學生通過校內學習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發展指標旨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堅持面向全體,以合格為基本目標,重視學生音樂興趣和特長的培養,讓每一位學生通過音樂課程學習、實踐活動參與、培養基本的審美素養、培育音樂能力,初中畢業至少掌握一至兩項藝術技能,并做好藝術素養培育的常態實施和寫實記錄。
(一)制定實施學生美育素養提升計劃。開發美育課程,營造校園藝術氛圍;開展美育實踐活動,舉辦校園藝術節,鞏固提升“班班有歌聲,校校有校歌”活動成果。積極組建合唱隊、樂團、舞蹈團等藝術團隊,努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特色。定期開展校歌大匯唱比賽等常規賽事,推送合唱、器樂、戲劇、朗誦、舞蹈等優秀團體參加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交流展示美育階段成果。
?。ǘ┙⑺囆g素質成長檔案袋。學生的藝術素質評價是一項系統工程,暨包括有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統一組織的終結性評價,也包括平時的形成性評價,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評價有機結合,做好建立學生藝術素質成長檔案袋,制定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表,全面掌握學生美育學習情況。做到既關注學生藝術課程的學習水平,也關注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經歷;既關注學習成果,也關注學習態度;既關注學業基本要求,也關注學生特長的激勵,為全面實施新的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镒龊盟刭|教育常態化實施和寫實記錄。
四、課題研究,深化科研
問題即課題,在教學實踐中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依托省級立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音樂學業質量測評研究》,著眼于評價的“診斷、激勵與改善”功能,研究建立一套切合教學實際、有利于學生藝術學習與發展的教學評價和學習評價標準和方案,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引導規范教學,落地藝術核心素養。探索基于核心素養的音樂學業質量測評,開展測評研究。達到以評促教,以測導學;研究測評結果、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著力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ㄒ唬┙M織骨干力量研制有針對性的,實用的,適用于課標實施教材版本的測評試卷。組建現行教材的監測題庫,探索區域范圍內教學質量監測辦法。
?。ǘ┘訌姳憩F性為主的教學研究。研究學生音樂表現領域包括:演唱(演奏)、識讀樂譜、綜合藝術表演等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發展,注重音樂知識能力的運用。
(三)加強期末音樂自測卷交流與研究。根據音樂課程標準和音樂教材要求,參照國家音樂教學質量監測辦法,研究音樂自測卷的質量。定期組織自測卷評選活動,加強音樂自測卷交流與研究。分析測評結果,提出改進教學策略。
結語:
教學質量監測是教學活動的風向標,要真正落實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就必須有合理規范的質量標準,相關的評價體系正在實踐過程中研制,研制適用于音樂核心素養要素細化的方案,以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達成的過程性評價標準產生。因此,完善評價機制,實現多元化評價,掌握標準、落實標準,讓音樂學業質量成為培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最佳落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