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及防范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陳麗芳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銀行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國際貿易融資已被廣泛地應用。然而,由于國際貿易融資涉及到國際、國內兩個貿易市場,融合商業和銀行雙重信用,因此其又具有諸多風險。本文通過分析國際貿易融資的各種風險,提出了可行的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國際貿易融資;風險;措施
國際貿易融資,是指在跨國界的生產、采購、銷售、經營建設等一切與商品跨國流通有關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資金融通活動。它是賣方自發送商品至收到貨款前的時間內,或是買方在收到商品后需要支付貨款時,由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發揮作用的融資業務活動。伴隨加入WTO,我國對外貿易的數量及范圍將會迅速擴大,對外貿易的主體將向多層次擴展,國際貿易結算工具將呈現多樣化且新業務不斷推出,與之相應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亦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復雜性和專業化,其潛在的風險也在不斷增長和變化。
一、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
1.貿易風險
進出口貿易從談判、簽約到履約都是一種商業信用,因此,進出口企業雙方的經營能力,進出口貨物的質量、價格、交貨期限、市場行情和匯率變動情況以及生產廠家的生產能力等諸多因素均會影響到貿易是否順利完成。這期間,任何一個不利因素的出現,都有可能導致經營失敗,產生貿易糾紛,出現貿易風險,導致風險貸款。
2.操作風險
信用證結算是目前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結算方式之一,因而信用證貿易融資越來越被廣泛當作各家商業銀行拓展國際結算業務,加強競爭能力、提高經營效益的一種手段,但是由于各家銀行在發展這項業務初期,未對其操作實行嚴格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因而出現了許多制度不嚴、監察不力、管理失常等操作失當造成資金損失的操作風險。
3.銀行資信的風險
進出口雙方之間的交易屬商業信用,進出口雙方的銀行對促進雙方交易的順利進行起著關鍵作用。只有選擇具有良好資信的代理行,才能使貿易從商業信用轉化為銀行信用,但在實踐中常常遇到對方銀行資信不好、無理拒付及銀行本身破產、倒閉等情況,使應收款變為壞賬,使銀行蒙受損失。進出口雙方銀行對促進貿易的完成起著關鍵作用,國外銀行中國有銀行并不常見,銀行都是按商業化經營原則來經營的,如經營不善,隨時有倒閉的可能。此外有些發展中國家對貿易及金融慣例了解不夠或根本不按慣例辦事,某些開證行還常應進口商要求出現無理拒付信用證現象,還有些保兌行漠視國際慣例推卸其第一付款人應承擔的責任。這種銀行資信不佳的狀況,也會造成風險貸款。因此,選擇資信良好的代理行至關重要。
4.進出口企業資信風險
我國進出口企業總體效益不佳,普遍多頭開戶、結算、貸款和融資押匯,其資信狀況不甚理想。但是,迫于資金需求,常常鋌而走險,利用進出口押匯、打包貸款等國際貿易融資手段,套取銀行資金后或挪作它用,或將出口單證提交其它外匯指定銀行議付,致使貸款資金體外循環,銀行貿易融資雖然在名義上保留有追索權,但實際上與銀行信貸部門實行依法收息一樣難度很大,收效甚微。銀行短期融資實際上往往被長期占用,嚴重影響銀行經營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
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防范措施
貿易融資業務盡管存在諸多風險,但只要認真面對各種風險,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貿易融資風險防范機制,規范
各項業務操作,就能夠把經營風險控制到最低水平,保證貿易融資業務的順利進行,為銀行帶來豐厚的收益。
1.完善管理制度,規范業務操作
國際貿易融資屬高風險業務,因此,必須實施全過程的風險監管。首先,必須做好融資前的貸前調查,一方面了解申請企業的資信狀況、履約能力,企業負責人品行、經營能力以及該單業務的盈利情況,另一方面嚴格審查開證申請人、開證行的資信及信用證條款。其次應把握好貸中決策和管理,因國際貿易是一種時效性極強的業務,任何貽誤都可能導致交易的失敗。因此要依據貸前調查結果及時做出融資決策,融資后則要嚴格關注資金使用去向,嚴防企業挪作他用,必要時可派人跟單操作。當信用證交單期臨近時,應催促企業及時交單議付,審核單據時,應合理謹慎,做到“單證相符”、“單單一致”。對不符合出單、慎用擔保議付方式。第三應加強事后跟蹤,及時編制有關報表,分析考核各企業各種額度的使用情況,及時催收逾期資金,并對各融資的額度、比例和期限實行事后檢查。
2.嚴格信用證業務管理
首先要審查進出口雙方貿易的真實性、判別信用證的有效性,這是防范貸款風險的基礎。其次,要審查開證行的資信,在開證行資本實力與來證金額明顯不符的情況下,應當要求知名的大銀行保兌,為償付行確認償付,允許我國出口方分批裝運、分批收匯。再次,應調查了解產品市場價格、交貨、運輸方式、航運單證狀況、掌握進口商品的銷售渠道和需求情況以及國內外同類商品的價格,判斷開證申請人預期還款能力及是否有套取銀行資金的目的。
3.建立風險考核制度,進行事后監督和分析考核
根據貿易融資各項業務的具體特點,分別設立臺賬,隨時對業務運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反映和解決。銀行指定專人按客戶實行出口融資和進口融資的專項考核,對業務進行專項統計和分析,定期將不同客戶的不同融資業務執行情況及授信額度使用情況反映上來,對出現逾期的資金要加強催收實行督辦,并會同監審部、財會部、國際業務部對融資的額度、比例和期限進行事后檢查。業務執行完畢后,要對每筆業務進行分析,考核企業的履約能力,對每一個客戶的經營情況加以總結評估,提交給貸審會,供今后對客戶核定授信額度時參考。
4.完善與國際貿易融資相關的法律制度
一方面我國的立法部門必須加強對國際貿易融資的政策法律的研究,另一方面必須從現有的法律法規存在的漏洞出發,分析國際慣例與我國現行法律之間的問題,為科學立法提供依據,制訂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并與國際慣例接軌,進一步促進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我國現有的法律環境下,如何與國際慣例接軌,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業務操作方案,依靠法律來為我們的業務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5.提高貿易融資業務管理人員的素質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是一項知識面較廣、技術性強,操作復雜的業務,對相關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很高。我國開展這項業務時間短,目前急需既懂國際慣例、懂操作技術又精通信貸業務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因此,提高貿易融資管理人員的素質,增強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首先要引進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其次要抓好崗位培訓,三是不斷提高員工的服務質量和道德修養,四是強化風險意識,不斷提高員工識偽、防偽能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國際貿易融資風險。
隨著貿易迅猛發展和銀行業競爭的加劇,進出口企業對貿易融資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現實的貿易融資無論在方式上、業務數量上還是法律的健全上都無法滿足國際貿易的需要?,F實迫使我們必須認真面對和正視風險,在有效規避和控制貿易融資風險的前提下要大力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應該指出,貿易需要融資,融資有風險,但只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貿易融資風險防范體系和運作機制,規范各項業務操作,就能夠把貿易融資風險控制到最低水平,從而推動貿易融資業務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宏偉.國際貿易融資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26-127.
[2]黃海寧.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創新趨勢[J].新金融,2006,11:39-40.
[3]劉景華.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防范[J].甘肅金融,2005,1:87-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85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