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護理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護理風險是指病人在接受護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常常直接體現在護理糾紛和投訴上。
急診科護理工作的特點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廣、風險性強。急診科患者病情危重、復雜、變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屬對突發事件難以接受,對病情變化難以理解,易發生各種糾紛。因此,培養急診科護士必要的應急能力、熟練的搶救技術、良好的溝通素質,對于減少患者的痛苦和醫療糾紛、提高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范意識、保障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急診科存在的護理風險分析
1.1 社會因素所致的風險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識也明顯增強。患者要求有良好的醫療環境、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優質的服務態度[1];對搶救和治療效果期望值過高。對醫療護理的高風險和不穩定性缺乏了解;社會輿論與媒體對醫療機構的負面報道,個別不良事件影響了衛生系統的形象,致使患者對醫務人員缺乏信任。
1.2 醫院條件欠缺所致的風險
急診科患者多,護士缺編,長期超負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醫療條件差,急救物品、藥品準備不充分;搶救和留觀患者不能及時收住院,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
1.3 醫院方面存在的問題
1.3.1院前出診環節失誤
呼救電話接聽不詳,延誤患者的搶救;未在預定的時間內到達現場,甚至找不到呼救現場;出診搶救物品準備不充分、不齊全;出診護士心理素質差及操作技術不過硬,直接影響院前搶救工作效率;轉運途中未向患者及家屬交代途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如窒息、休克、血壓下降、呼吸心搏驟停等。
1.3.2急診科護士的法律意識淡薄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處理醫患糾紛時護理文書在法律上就形成了證據資料。而急診記錄事后補證的較多,記錄不及時、漏記、隨意涂改、字跡潦草等,都是潛在的風險因素。
1.4.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風險
1.4.1各項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醫務人員醫療行為有章不循,對危重患者搶救不及時,極易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
1.4.2搶救儀器沒有處于備用狀態,如搶救儀器無專人管理、擺放凌亂、違反操作規程、設備故障等都是導致護理糾紛的隱患。
1.4.3搶救記錄不規范,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在搶救危重患者時,醫生大多數是開口頭遺囑,護士在執行時可能發生錯聽或漏聽,以致執行錯誤或記錄不全而出現差錯。只注重搶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視了搶救記錄,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搶救記錄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
1.5. 護理行為所致的風險
1.5.1風險意識滯后,法律意識淡薄
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是有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以及護理過程中的服務意識組成的,這些意識的缺乏很容易導致護理人員的責任心不足,服務態度差,不能與患者家屬有效溝通,從而產生護理風險。
1.5.2急救經驗不足
急診護理理論知識涉及知識面廣,護理技術復雜,操作要求高,病人病情復雜,變化迅速,需要護士又綜合分析判斷能力。
1.5.3違反操作規程引發的風險
護士是醫療護理活動的直接實施者,如在護理工作中未能認真執行護理操作規程及各項規章制度,會導致護理糾紛和差錯事故的發生。
1.6 患者因素所致的風險
急診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發性、不可預見性,且普通存在急躁、憂慮、恐懼心理;由于患者基礎健康水平和機體免疫力不同,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患者和醫務人員接觸時間短,無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癥狀、不同疾病的相同癥狀都會影響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2、急診護理工作中的問題的防范措施
2.1 醫院各部門要支持急診工作
急診科設一線、二線值班人員,24小時待命,隨時處于應急狀態。遇到重大搶救或大批搶救患者時,應立即通知醫務處(院總值班),各科室全力協助,人員互動,保證搶救工作順利進行。
2.2 加強急救車輛、急救設備的維護和藥械的配備
“120”急救電話是維系生命的綠色通道,要求車輛、通訊、人員、藥品、器械、用物隨時處于應急備用狀態。對急救藥品、物品要做到到位,用后及時補充。搶救儀器必須處于完好狀態。
2.3 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護士要增強法律意識,謹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加強工作責任心。
2.4.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2.4.1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預防差錯事故的必要條件。護士必須紀律嚴明,堅守崗位,隨時處于應急待命狀態。
2.4.2及時總結經驗
護士長和護理業務骨干及時總結工作經驗,針對急診科的工作特點制定可行具體措施,使護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
2.5 加強業務培訓,確保護理工作質量
2.5.1加強基本業務的培訓集多專業護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診護士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提高護士的服務質量和救護水平,使護士掌握危重疑難病例的觀察要點、護理要點及處理方法,培養護士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認真做好急診護理的每個環節,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2.5.2加強急救技能的培訓對急診護士要進行專業化、規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訓,使其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術等。對常用急救藥品的使用、其藥物的作用機制、常用劑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練掌握。
2.6 護理文書的管理
急診護理文書是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搶救治療、實施護理及病情動態變化的記錄,是護士執行醫囑實施搶救治療的主要依據[2-3]。護士在記錄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出及時、客觀、清楚、準確、完整,不得涂改。
2.7 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
對待家屬熱情、周到、細心、耐心,理解同情其感受,耐心解答其提出的各種疑問,并給予必要的心理安慰、支持。
總之,護理工作是一項高風險的職業,護理風險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強化護士防范風險的意識,不斷提高護士自身能力和責任心,將熟練的技術護理和適宜的心理護理相結合,才能及時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毛云霞.急診護理中暴力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145-145.
[2]]陳在榮.急診護理潛在的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4(21):324-326.
[3]孫玉娟,李英,張亞娟.急診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4):216-2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