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財政體制下加強地方高職校資金管理之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趙建新
摘要:新財政體制下地方高職校資金運動出現了新的特點,出現了與新財政體制不相適應的問題,對高職??沙掷m發展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預算年度與收費年度的不一致、資金撥款形式與資金使用習慣的失調、資金前緊后松的規律與事業發展需要脫節等都是導致高職校財務困境的原因。因此,高職校財務困境問題,必須采取重視高職?,F金流量管理、協調財政資金撥款模式及改善部門預算編制等對策才能加以解決。
關鍵詞:新財政體制;財務困境;資金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F81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4-0154-02
以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非稅收入和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為標志的新財政體制已經全面推行,作為主要以地方財政資金為經費保障的地方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已全面納入地方財政體制的運行模式中。新財政體制改變了高職校傳統的撥款模式和資金使用模式,也深刻影響了高職校的理財環境。在適應這種新財政體制的過程中,地方高職校在資金的管理方面出現了新情況和新問題,引起了我們對高職校資金管理的思考。
一、新財政體制下高職校資金使用的特點
?。ㄒ唬┎辉儆歇毩⒅涞你y行賬戶
在國庫集中支付模式下,高校原設置在商業銀行的基本存款賬戶已變更為“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其他多余賬戶要么撤銷要么轉化為當地財政部門指定賬戶。這種賬戶設置的變更大大削弱了高職校對貨幣資金的支配權,單位對那些沉淀資金的支配和收益權開始由單位轉移到了財政部門。
?。ǘ┬骂A算管理模式改變了高職校撥款模式
傳統高職校的資金來源主要分為預算內和預算外兩個部分,其中預算內資金由財政撥款形成,預算外資金主要來源于學校的學費收入。目前,盡管資金的來源形式上沒有多大變化,但其實質和內涵已發生了根本變化。在政府“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模式下,學校收費資金已作為政府財政性資金的一個重要部分,即“非稅收入”,其支配權已完全掌握在政府手里,單位只是行使政府授權的收費代理權。同時,作為政府一個預算部門的高職校,取得預算外資金的依據不再是學校自身收費的規模,而是經政府財政部門審定的年度部門預算。只有經財政部門實際撥入的預算外資金才能作為高校的“事業收入”。
(三)財政分預算科目下達資金,高職校喪失了資金的調劑權
為加強部門預算的約束力,目前財政部門下達的經費指標除分“預算內”、“預算外”兩個基本口徑外,還對按年度下達的預算科目進行指標分解,即基本支出中按人員、公用、補助科目下達,項目經費中按項目名稱下達,各塊經費原則上必須“專款專用”,單位不能調劑使用。如果單位預算執行偏差較大,單位將面臨“有錢不能用”的局面。
?。ㄋ模┕珓湛J较赂咝2辉儆鞋F金結算
隨著公務卡結算模式的推行,原通過現金結算的開支改由公務卡刷卡結算,單位不再保留現金,原有的“庫存現金”已改變為單位的“公務卡存款”。
二、新財政體制下高校資金使用的困境
與企業相比,學校的資金運動相對簡單,主要表現為上級部門撥入資金,到學校通過教學、行政、科研、后勤等活動對資金的使用,再到財政部門的核銷,就完成了學校資金的一次循環??墒牵c企業支出有一個明顯不同的是,學校幾乎全部支出都必須以“現金”的付出為代價,因此,學校對“現金”的依賴就更加明顯。而高職學校資金流轉方面有一個先天不足,由于收費年度與財政年度的不一致,學校在預算外資金來源方面呈現上半年緊張下半年寬裕的極不平衡的局面,凸顯高職校資金使用的困境。
?。ㄒ唬┕珓湛ńY算模式與高職校的支付習慣的不協調
財政部門推行公務卡結算模式的初衷,是為了加強政府對財政性資金使用的監督,貫徹公共財政理念,促進廉政建設。但有效推動公務卡結算模式,必須在銀行結算系統、公務卡消費點的普及、單位的開支習慣等方面得到高度協調。對于目前學校的支付習慣,公務卡結算模式還處在一個逐步適應階段,與公務卡本身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如勞務費的發放、學生助學金的發放、科研項目的結算等都與公務卡結算模式發生一定的沖突,造成公務卡的使用上出現許多不規范行為,影響了公務卡的實際功能的發揮。
?。ǘ╊A算年度與學校收費年度的不一致帶來了資金的不平衡
目前,地方高職校已完全納入地方政府部門預算的框架中,一般在每年的10月左右財政部門開始部署下一年度的預算。對于學校來說,編制收入預算時,預算內撥款完全與財政年度相匹配,但預算外資金主要來源于學校的收費收入。由于前已涉及的收費年度與財政年度的不一致,預算外資金姚在9月后才能形成學校的可支配財力,因此,學校在預算外資金方面始終呈現前緊后松的狀況,極大地影響了學校上半年預算的有效執行。
?。ㄈ┵Y金使用的“條塊分割”加劇了學校資金的緊張局面
新財政體制改革前學校長期習慣“大收大支” 的資金運作模式,學校所有資金包括結算中的各種債權資金,都可用來保證學校的各類支出,預算內外資金來源均可打通使用。而實行財政資金“條塊分割”的資金下撥模式后,盡管強化了財政資金使用的計劃性,但對使用部門來說帶來了不少問題。尤其是學校在預算外資金的分布上先天就存在前緊后松的不平衡狀態,如果在資金使用上人為設置界限,將加劇學校上半年資金緊張局面,甚至引發財務風險。
三、加強高職校資金管理的對策
現金流量管理一直是學校財務管理的薄弱環節,在新財政體制正式運行前,學校“以收定支”的預算模式使高?,F金流量管理變得無足輕重,在新財政體制運行后,學校資金的運作更多地掌握在地方財政的手里,學?,F金流量管理問題開始泛出水面。重視現金流量管理,采取相應資金管理對策,是化解學校財務風險,保證學校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關鍵。
?。ㄒ唬┲匾暩呗毿YY金的計劃管理,完善現金流量的信息披露
高職校要轉變學校資金管理理念,提高資金管理預見性和針對性。要重視資金計劃的編制,改變資金使用的隨意性。高職校要建立定期編制資金使用計劃的制度,對資金使用中產生的“入不敷出”的現象要提前采取對策。其次,要改革目前會計報表系統,完善現金流量的信息披露。目前,高職校會計核算主要采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或《高校會計制度》,以上兩制度均為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制定,在報表體系中均不包括現金流量表,在學校的財務信息披露體系中均沒有現金流量信息。這種會計報告體系不利于學校的資金管理,與目前高職校的理財環境發生的根本變化不相適應。因此,本文建議在現有報表體系中增設“現金流量表”,進一步完善高職校會計信息披露。
?。ǘ┻m當借助銀行短期融資工具,彌補高職校上半年出現的流動性不足
目前,銀校合作比較廣泛,從學生收費到公務卡結算,學校越來越離不開銀行的參與。但在融資方面,銀行大都只發放較長期的項目貨款,如基本建設和設備采購貸款等,很少做流動資金貸款。鑒于學校年度資金不平衡狀況,學校很有可能在上半年出現流動性不足,造成學校計劃內要做的事情有可能被推遲,甚至被擱淺,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事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對銀行來說,對學校發放短期流動資金貸款,也是一種高質量低風險的金融產品,因為只要學校一到開學季節,源源不斷的學費收入就為貸款提供了充分的還款保證。
(三)完善現有政府部門預算模式,真正破除預算內外資金的邊界
現有政府部門預算模式下,單位預算內資金指標在年內是均勻下達的,但對高職校來說,這部分撥款只能滿足人員經費的大部分,而人員經費的不足部分、公用經費和項目經費的絕大部分都要靠預算外資金渠道彌補,但單位預算外資金的撥款規模目前仍受單位非稅收入上繳規模所限,同時撥款指標的下達還受學校非稅收入上繳時間所限,這樣,學校上半年盡管有預算外撥款指標,但由于上半年學校較少收費,基本不產生上繳財政的非稅收入,就不能真正形成財政的預算外可下撥指標,這就是俗稱的“有指標沒錢”的現象。因此,對學校來說,上半年的預算外指標只是一個計劃數字,不能形成學校可用的財源。為了改變這種尷尬的境地,應改變目前財政的這種分資金來源渠道撥款模式,全面打破預算內外資金撥款邊界,使預算內外資金在年度內同步撥款、均衡撥款,有效避免學校上半年資金的“青黃不接”現象,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同時,也真正體現財政“收支兩條線”的管理理念。
?。ㄋ模┻M一步提高單位部門預算的水平,把預算、資金與學校事業有機地統一起來
以往預算的編制只要實現全年收支平衡就算萬事大吉,并不考慮預算收支在年度各階段的資金平衡。在以前財權相對集中的情況下,這個矛盾并不突出,但在目前單位財權逐漸回歸財政的前提下,就會出現在預算年度某個階段計劃內想安排的項目,因缺乏該階段配套的資金而無法實施的情況。因此,對學校來說,不僅要做到預算總額收支平衡,同時要把預算的執行與學校事業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預算年度內各階段的資金收支平衡。鑒于目前學校預算中收入部分相對明確,實現的時間也是有章可循,因而重點要做好預算的支出部分,要把支出分解到年度各期,并與資金的供給相對應。唯有如此,預算才能為高職校各項事業如期開展提供切實可行的財力保證,而不至于成為難以執行的一紙空文。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Z].財綜[2004],53.
[2] 財政部.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方案[Z].財庫〔2001〕,24.
[3] 財政部.財政部關于深化地方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Z].財庫[2007],51.
[4] 喬春華.高等教育投入體制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 趙建新.新型財政管理體制下高校財務管理的對策[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8,(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93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