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 嵐
摘要: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必定存在一定程度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的產生客觀上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一種威脅,如果控制不當將直接影響企業業績。探討企業增強規避風險的能力,對提高企業整體競爭能力,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財務風險;風險防范;財務管理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影響企業的各種風險因素也在增強,其中財務風險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的關注。經營者對財務風險的防范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財務成果,所以,在現實的經濟發展中,企業應樹立財務風險意識,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積極促進企業財務系統的健康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一、財務風險的含義及主要內容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的預期收益偏離實際收益而使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利率風險
企業通過貸款借入的資金必須按規定到期還本付息,因此,利率的變動使企業面臨著因利率上升無法按期償付本金和利息的風險,嚴重時會導致企業因資不抵債而進行破產清算。
(二)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企業以貨幣資金、實物資產以及無形資產等方式進行投資,由于被投資企業經營管理不善而不能收到預期投資收益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隨著企業投資品種的多樣化和投資項目的擴大,投資風險也在增加。投資風險主要表現在有價證券的變現風險、購買力風險和收益風險。
(三)流動性風險
企業的流動性資產應當保持一定的比例,以保證資產的變現能力和債務償付能力。存在大量固定資產和不能變現的有價證券的企業,很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因為資金周轉速度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循環,進而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
(四)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主要是在資金的收回過程中產生的,當交易的對方不愿意或沒有能力履行合約時就會產生信用風險。由于市場經濟中一部分企業履行債務的意識較弱,付款方到期不能償還商品款,造成賒銷方的損失。類似的是銀行貸款業務,當貸款企業因生產經營不善不能到期還本付息,破產清算又不能歸還全部貸款額時,銀行就會產生巨額損失。
(五)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企業在參與國際經濟活動中形成的,隨著資本全球化的發展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匯率的變動幅度也越來越大。在某一會計期間內,企業的收益可能隨著匯率的變動產生損失,尤其是外匯交易額較大的業務。同時,投資者所參與的外國投資額也會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
(六)收益分配風險
收益分配風險是指由于管理者制定了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而給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不利影響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制定不當會影響企業的變現能力和償債能力。
二、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生產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企業財務管理不適應國家宏觀環境的變化。財務管理受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的變化是企業無法控制的,任何一個環境因素的突變都可能使企業陷入財務風險中。比如匯率的變化必然會產生匯率風險,導致企業外匯收支不平衡,產生匯兌損失。
2、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企業在籌資過程中,為降低資本成本,更多的采用債務融資方式,從而導致債務資本在總資本中的比例過高,一旦資金鏈斷掉,企業無法及時償還到期債務,就會陷入財務困境。從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來看,普遍存在著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問題,因為企業在生產規模擴張以及流動資金不足時,首先會向銀行借款。
3、利率水平和外匯匯率水平的影響。首先,企業以負債籌入的資金,當合同利率固定時,市場利率的下降會使企業按合同水平支付較高的利息;當合同采用浮動利率時,利率的上升使企業付息壓力加大,都會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其次,如果企業采用外幣融資,那么浮動利率的變化也會導致企業產生財務風險。再次,匯率的變動還會影響進出口企業的收益情況。
(二)內部原因
1、企業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淡薄。傳統的財務管理中,財務人員認為只要合理利用企業的各項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沒有意識到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這是導致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2、企業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目前,我國的財務決策也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的現象,尤其表現在固定資產投資中,企業在分析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過程中,未能科學判斷投資的內外部環境以及對未來現金流量產生的影響,從而造成投資失誤,項目預期收益無法實現,產生巨大的財務風險。
3、企業存貨和應收賬款管理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企業的流動資產比例普遍偏低,即便是在流動資產中,存貨的比重相對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儲積壓商品。由于存貨的變現能力較低,大量的存貨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管理費用,也降低了流動資金的比重,不利于企業的資金周轉。同時,長期持有存貨還要承擔因存貨市場價格下跌而產生損失的風險。而且,企業為增加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經常會采用應收賬款方式銷售產品,但在收回應收賬款的過程中,一方面債務人長期占用本企業資金,影響本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對客戶的信用水平和經營狀況不夠了解,造成大量應收賬款不能收回,形成壞賬損失。
4、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目的就是為督促各項資金的合理使用,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在現階段,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合在一起,未能有效的對財務資金的投資和收回情況進行監管,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必然造成財務風險的加劇。
三、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加強財務管理對宏觀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雖然宏觀環境變化不受企業管理人員的控制,但是企業應當制定相應的財務戰略和風險調控機制,提高財務人員綜合判斷環境變化的能力,以充分研究應對環境變化的策略,將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各種環境因素降到最低水平。
(二)合理安排企業資本結構
片面追求財務杠桿效應而增加負債籌資是不科學的。在現實中,企業應當通過各種財務指標分析確定負債融資與權益融資的最佳比例,達到資本結構最優,并實現財務杠桿效應的最大化。此外,企業在行業發展不景氣時,應降低負債額度,以避免收益減少而負債壓力增大的風險;在行業經濟持續發展階段,企業應增加債務促進生產,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
(三)提高財務人員風險意識,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關鍵是使其意識到財務風險存在于每一個生產經營環節,風險意識應貫穿于整個財務管理過程。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要求各工作部門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權責分明,理清各種財務關系,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監督管理作用。在利益分配方面,也要起到促進公平,兼顧各方利益的作用。
(四)提高財務決策水平
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運用經濟模型進行科學決策,堅決杜絕主觀決策所產生的財務風險。根據模型分析,選擇風險較少而收益較大的財務決策方案來規避風險。
(五)分散企業財務風險
經濟發展表明,多元化經營方式有利于分散企業財務風險。同時經營多種產品的企業,某種產品的損失可能會被其他產品產生的收益抵消,避免了單一經營無法實現預期收益的風險。此外,在資本市場上,企業選擇不同的投資品種或籌資項目會大大減少單項投資的風險。證券投資組合就是一種很好的投資多元化模式,多元化投資可以在分散投資風險的情況下實現企業預期收益。
四、結論
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財務風險的加劇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我們在進行財務管理時,應當充分分析和認識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并積極采取各種防范措施來控制風險的發生。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欠發達的情況下,財務人員尤其要重視財務風險的管理,保證企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運珍.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防范淺析[J].中國農業會計,2010(1).
2、李燕.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會計之友,2008(5).
3、蘇文成.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現代審計與經濟,2009(6).
4、卡倫?A?霍契.財務風險管理最佳實務[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11).
(作者單位:常州市中元建設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34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