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陳永麗
一、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運用現狀的成因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健全與完善,管理會計在其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上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充分運用管理會計理論(如責任會計、全面預算、標準成本等)解決好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難題,在為企業預測、決策提供信息資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據調查,管理會計理論在我國企業中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運用。以全面預算為例,南京大學會計學系2000年初起對我國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的現狀及其作用的調查報告表明,盡管有94.4%的企業認為全面預算較生產經營計劃更具科學性,但企業預算管理尚存在很多認識與實務上的盲區,尤其是對一些重要的子預算(如資本支出預算、預計資產負債表等)并未引起應有的重視。除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本身存在的問題外,企業對管理會計運用也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環境基礎對管理會計運用的制約
會計發展歷史告訴我們,環境因素是導致會計發展變革的根本動因之一。作為會計的兩大分支之一,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運作中也必然受環境因素的制約。在這些環境中,經濟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管理會計的應用狀況、方法體系、運行機制、工作內容及范圍等;法律環境影響管理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信息的規范化程度等;文化環境影響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規范及企業內部責任會計的激勵方式;管理環境影響管理會計的內容與方法。中國管理會計理論工作者只有立足于企業和環境并在變化的環境中研究管理會計,才能使管理會計充分運用于企業實際中。
(二)信息基礎對管理會計運用的制約
管理會計的運用是建立在信息自由流動基礎之上的。離開了信息基礎,或者沒有合理的信息供給渠道,管理會計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可見,信息基礎是管理會計實務賴以生存的土壤。通常,信息基礎受多方因素制約:1、信息無償假設,即管理會計所需的信息資料是建立在信息無償取得基礎之上的(即交易成本為零),而現實中企業必須以高昂的代價取得所需的信息資料。2、信息計量與整理難度大。主觀上,管理會計的方法體系在理論上是先進、科學的,但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客觀上,管理會計處理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也同樣制約了信息的計量與整理。3、信息滯后的影響。我國很多企業都沒有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統,使所收集的信息在及時性、全面性上都無法適應經營管理者決策、控制的需要,嚴重削弱了管理會計的作用。
(三)制度基礎對管理會計運用的制約
企業制度包括人事制度、管理制度、文化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組織制度、財務制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管理的科學性、完善性,它規范了經營者和企業員工的行為,對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企業制度的作用與管理會計是相通的,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管理會計運用的有效性應建立在科學、合理的企業制度基礎之上,然而,在我國,約有65%左右的企業在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嚴重阻礙了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作用的發揮。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一種管理理念,是企業的價值取向,是企業制度的重要構成部分。從表面上看來,企業文化與管理會計運用及其運用效率不相關,事實上它對管理會計的影響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邯鋼的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企業運用管理會計理論(如責任會計等)加強內部管理,從內部挖潛,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建立在“利企興企”的企業文化基礎上,以此提高職工責任感、使命感、敬業感。
(四)素質基礎對管理會計運用的制約
管理會計是人造的會計決策支持系統、內部控制系統,在運用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人的因素(如企業管理者、會計人員等)的制約。其中,會計人員的素質高低是影響管理會計運用的重要因素。有調查顯示,我國從業會計人員總體素質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1、知識層次低。全國1200多萬會計人員中受過大學專業教育的不及20%。2、結構不合理。會計人員中多數人屬于記賬、算賬型,而缺乏管理會計專門人員。3、職業水準不高??傊髽I會計人員以現有的業務素質是絕對難以勝任管理會計工作的。
二、加強管理會計在企業中運用的對策研究
(一)加強管理會計在企業中運用的環境基礎建設
環境基礎建設是企業生存的土壤,是制約企業管理會計充分發揮運用的根本動因。因此,當務之急是構建適應管理會計普遍運用的環境基礎。其基本思路是:(1)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市場環境,強化市場觀念。這是管理會計在企業中充分運用的根本所在。(2)建立健全管理會計法規體系,強化管理會計人員的法制意識,規范管理會計人員的行為,為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與實際運用提供法律依據。(3)加強管理會計道德規范建設,健全企業內部制衡機制,為管理會計的應用創造良好的企業氛圍。(4)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優化企業治理結構,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激勵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二)借助MIS推進管理會計的運用
大多數企業在運用管理會計的決策方法時,在信息收集、整理、計算、分析等方面都會遇到一系列難題。為此,企業應借助MIS。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統)是70年代在美國發展起來的管理理論,是伴隨著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核心的IT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而產生和發展的。作為MIS的關鍵技術之一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是一個面向企業外部系統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它運用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實現信息在企業內外部系統中的高度集成和高度共享,通過物流、人物、資金流、信息流等程序模塊對企業內外部系統中的所有環節實施有效管理。ERP憑借其對內外環境變化的“能動性”以及信息集成的“系統性”、“完整性”,必然從根本上解決了管理會計在企業運用中的上述難題,為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引入ERP為企業管理所帶來的好處是無可估量的,但是,由于ERP系統的構建是企業的一項巨大工程,其人、財、物力資源和時間耗用之多,是許多企業無法承受的,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在條件成熟時進行科學決策。
(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運用
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的一項長期的、重要的系統工程,它的構建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外部的人為賦予,而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自發生成的,代表企業整體的管理理念,這一理念將長期作用于企業的未來發展。企業文化有積極和消極之分,不同的企業文化會導致管理會計應用效率的不同。積極的企業文化具有催人奮進的精神張力,使員工產生共同愿景,并促使員工自覺地向著企業既定的統一目標努力;而消極的文化將助長員工的惰性,必將導致企業的消亡。因此,企業當務之急是繼續強化企業的市場觀念、風險觀念、人本觀念、時間價值觀念、競爭觀念等市場經濟機制作用下企業應具備的觀念,建立與市場機制相符合的、積極的企業文化制度(如海爾文化),為企業管理會計的良性運行創造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四)提高管理者素質,優化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素質結構
管理會計之所以未能在企業中充分運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管理者自身和會計人員素質的制約。對此,一是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對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強管理人員的管理會計理論水平,徹底改變管理者重會計管理、輕管理會計的思想,為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運用掃清障礙。二是優化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結構,加強會計人員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培訓,使其逐步從記賬算賬型人才向經營管理型人才轉換,為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五)從實際操作入手加強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
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長期以來主要局限在純管理會計理論問題的研究上,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其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之間人為地筑起一道厚厚的屏障,嚴重制約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及。因此,管理會計理論工作者應立足企業實際,對現有管理會計理論(如預測方法、決策方法、預算管理、責任控制方法等)進行恰當的修正,以達到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客觀、真實、可靠的信息資料,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只有這樣,管理會計理論才能為企業普遍接受,才能實現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真正價值。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財務會計系)
(責任編輯 : 熊一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81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