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 新能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雷 珍
他懂得建筑設計又擅長人物工筆畫;他是為鄉黨忙活的“返鄉農民工”,也是負責城里大型浴場建設的總工程師;鄉親們都說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熱心人,他卻說自己每天都在瞎忙。他叫李文利,一位不斷用知識夯實自己的新型農民。
家住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寨村的李文利并不知道自己已經名聲在外了,他的事跡被網上諸多媒體轉載著,那些報道中的他“放棄了城市的高薪崗位,回鄉為村里搞基建、做工程,成了建設新農村的能人”。
村里人說起他,年長者的語氣中總有掩飾不住的驕傲:“文利現在在西安給人家干大工程哩!”與他同齡的人說起他時,都會很敬佩地說:“文利不是一般人,他絕頂聰明!”
當記者向李文利提到這些評價時,他先說自己并不知道那些報道,他上網除了學習之外,就是經營自己的精神家園――西莊菊士博客,而至于老鄉們的評價,他則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說:“我不是絕頂聰明,每個人的聰明程度都沒有太大的差別,可能我比別人多一些天賦,但更多的還是自己的努力。”
在此后將近三個小時的采訪中,一個立體、睿智、豁達的李文利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
倔強的選擇
李文利今年39歲,他說:“我的經歷很曲折?!?
從上小學起,他就開始了坎坷的跋涉。那時,李文利非常喜歡繪畫,不管是在上什么課,只要一開始畫畫,就會忘記一切。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還沒有“藝術特長生”一說,類似繪畫的事情就是不務正業,更別說是在課堂上不理會老師、埋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了。為了這,老師多次批評教育他,都無濟于事。不過,在父母的責備與老師的教誨下,他以優異的成績暫時掩住了因癡迷繪畫帶來的懲罰。以為找到了繪畫“門道”的他,一心想將功底練好,希望自己能去更高的美術學府深造,沒有料到,對繪畫的狂熱中斷了他的求學之路。
中考時,老師覺得他成績不錯,想讓他報考重點高中,而他一心想上美院附中。老師賭氣說:“咱們這兒的考生不能報考美院附中!”老師的初衷是想讓他上高中升大學,而少年的倔強卻讓他犯了一生不可饒恕的錯誤――中考時,他只答完了一份考卷,其余的考卷全部空白。最終,他的中考成績只有80多分。命運之手將他推向了絕境,他和第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失之交臂。
迷茫的守候
此后,他陷入了迷茫的境地。不用上學的他,雖然有了許多作畫的時間,卻再也沒有那樣的心思。一個大小伙子,在家里無所事事,他急,父母也急。1986年上半年,他開始鼓搗著做生意,在長安區韋曲街道上賣小吃。他腦子活,生意一直很好。但只做了幾個月的生意就放棄了,因為他想干更加男人、更加出息的活。
于是,父親托熟人給他找了一份很男人的工作――去火車站卸貨。第一天去干的就是卸油桶,300多斤的油桶像一座大山似的壓在李文利肩上。第一個油桶剛放在他肩膀上,他還沒有來得及喘氣,直接就趴在了地上。不服輸的他最終還是跪在地上,扛上油桶,一步一步往前挪著搬。第二天拉細沙,工友們告訴他,一車沙子有一噸重,架子車的皮帶狠狠地勒在李文利的肉里,他拉著拉著就想哭。僅僅兩天的工作,李文利的思想受到很大的沖擊,收工回家后他整夜未眠,身體的勞苦時時刻刻提醒著他現實的殘酷,他開始思索怎樣才能用更巧妙的方法掙到錢。思索的結果是繼續上學,他清楚地知道,憑著自己初中的文化程度,除了去做小買賣、干些苦力活,再沒有其他的謀生途徑,唯有去學習、去深造。
長安區那時候還是長安縣,去西安就是進城,李文利去城里投奔了他的舅舅,希望舅舅能幫助自己繼續上學。1987年,李文利開始了新的求學之旅,他上了中國函授大學的工藝美術班。之所以選擇上函授大學,只是因為函授不用全天上課,他可以邊打工邊學習。當時他在一個學校的食堂打雜,事務雖然繁雜,但是時間規律,剛好能與自己上課的時間錯開。3年的學習,讓李文利拓寬了眼界,增長了知識。1990年畢業后,他順利應聘到西安市民族工藝美術廠,開始了全新的人生。
做自己喜歡的事
李文利最不能忘懷的就是在工藝美術廠的那段快樂時光。那時的李文利由于干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滿是活力與干勁。22歲的毛頭小伙,從師一個半月,就將師傅的全部本事學會了,而同樣的技術,師傅當年學了一年半。半年后,李文利成了技術骨干,在大學里學習的理論知識,讓他能把新學會的技術升華為操作經驗,師弟們都很樂意向他請教。
1994年,家鄉長安縣也辦起了一個工藝美術廠,特意聘請李文利回鄉工作,家鄉企業的盛情邀請,李文利責無旁貸地答應了?;氐介L安縣后,工藝美術廠暫時沒有籌辦起來,李文利在基建工地閑轉時,看到建筑工人們正在研究設計圖紙,李文利是一個熱心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愛多管閑事”,工人們困惑的問題,他一眼就看出了門道,為工人指點迷津后,問題迎刃而解。這一眼,讓李文利從此“誤入歧途”。工藝美術廠的基建工程自此讓他負責,歪打正著的成了他之后的主業和“金飯碗”。
自打從事建筑工程后,李文利就成了“全才”,工地上的事情,沒有他不會的,他說,其實建筑圖紙和繪畫是相通的,扎實的繪畫功底幫了他大忙。
1998年,李文利的老家西寨村準備建一個仿古門樓,賦閑在家的李文利承接了這個工程。門樓的工程,從設計到施工,每一個環節,全由李文利一手操辦,就連門樓上的仿古工藝品,也是由他設計出來后再教給施工人員制作方法,一點一點完成的,這個古香古色的門樓一建好就轟動了長安縣韋曲鎮,惹得許多人慕名前去參觀,也有許多村子開始模仿。
李文利曾經在西安電影制片廠做過電影置景。當時西影廠正與意大利合拍《秦始皇》,電影中秦朝時期的古代器皿、兵器、人造景觀等,大多是李文利的杰作,連道具指導老師都贊不絕口,說他一個人頂三個人。別人只會自己干,李文利不僅會干,還能指導別人干,他能把每個人安排到最合適的位置,讓團隊發揮最大的力量。因為他的出色,1995年時,他在西影廠就取得了每天75塊錢的高工資,此時,香港一家公司看中了他的技術,想高薪聘請他去香港工作,李文利婉言拒絕了,一方面因為孩子太小,另一方面用他自己的話說:“咱就是這兒的人,爹媽媳婦都在這兒,舍不得離開?!?
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機會確實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這個門樓的成功設計,讓李文利獲得了去長安區水利局建筑工程公司工作的機會,開始了專門從事建筑工程的生涯。
進入管建公司后,5年時間,他就由最初的臨時工干到副經理,并且年年獲得由水利系統頒發的先進工作者稱號。他說:“說實話,我在乎的不是取得這樣的榮譽,而是覺得水利局能把這樣的獎頒給我這個臨時工,這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肯定?!痹诖似陂g,他獲得了建筑業的從業資格證書,但他沒有要這資格證,在他心中,還是想繼續自己的藝術事業,這些建筑類的證書他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但是,命運之神已經悄悄地將他推進了這個領域,只是他自己還沒有察覺。
2003年前后,長安縣興起了建校風,那時專業的建筑人才很少,許多村子修的學校都是按照民房的標準蓋的,而學校作為學習的公共場所,這樣的建造標準根本無法保障孩子們的安全,有些房子甚至出現房梁斷裂等問題。李文利看到這樣的情況,主動要求為他們村設計建造小學。李文利的這次主動請纓,被長安縣第二建筑公司看中了,盛情邀請李文利去二建工作。在二建,李文利負責的工程,從工程監理到工程技術,他全部包辦。
2004年,西寨村開始籌建村民社區,工程的總負責人自然是李文利。“能為父老鄉親辦這件實事,用自己的本事為村民服務,讓他們住上放心房,是我的責任,也是我對生我養我的故鄉的回報?!崩钗睦_心地說。他不只是這么說說,而是在實心實意地履行著自己的承諾。2004年到2007年,李文利每天都在村民社區的工地上奔忙,每個月的工資他只要1200塊錢。他說:“說實話,這些錢我在外面隨便兼職幾天就掙回來了?!倍鴮τ诰W上報道中所說的他拒絕了的高薪工作,李文利說:“那是我正在為我們村的社區搞基建時,一個朋友介紹我去一家建筑公司,說這家建筑公司年薪十萬聘人才,如果特別優秀年薪還能上調。朋友相信我的能力,說我去了至少年薪會有十五萬,但我正在搞社區基建,那時候走不是沒良心嗎?因為錢毀了自己的名聲,劃不來!再說,人生在世也不光圖錢,還有很多別的東西啊。”
這番話說得很誠懇,讓人不禁對眼前這位普通的農民工心生敬意。
西寨村有了李文利,大家都有了福氣。村里富裕起來后,家家戶戶都開始蓋新房,許多家的房子都是李文利設計的。
2007年,社區建好了,本該松口氣的李文利還是沒有閑下來,搬進去居住的村民,無論哪家漏水、哪家停電,都要找李文利修理,不管什么事情,他都親歷親為,毫無怨言,他已經成了村里的“熱心腸”。
采訪結束時,記者問李文利,如果有機會,還會繼續自己繪畫的藝術夢想嗎?年近不惑的李文利沉思了一下,說:“那是我的追求,但不能成為謀生的手段?!碑斢浾邌査X得自己是否成功時,他說:“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賽跑,比的是耐力。成功與不成功之間,比的是能堅持多久,我現在離成功還很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05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