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議建設生態園林化新農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筆者圍繞新農村生態系統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新農村生態園林設計原則和具體內容,讓新農村的建設更好的朝著生態園林化發展,讓農村的環境更宜居。
  [關鍵詞]生態系統;生態園林;新農村
  1 農村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
  1.1 植被的破壞
  農民為了尋求當前利益,濫砍濫伐、開荒種田、過度放牧、動物挖掘等,使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對礦產資源不合理的亂采濫挖,使植被稀少變成荒山禿嶺。山林火災也會造成植被的破壞。
  1.2 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農業上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使有益生物遭受其害。工業排放有害物質造成動植物的中毒,使某些生物死亡。某些地區大量捕殺野生動物,使食物鏈遭到破壞。生態系統的破壞和退化,使生物的棲息地被破壞,也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1.3 環境的污染
  《2017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2591個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與2015年相比723個縣域中2017年生態環境“變好”的縣域有585個,占7.9%;“基本穩定”的縣域有585個,占80.9%;“變差”的縣域有81個,占11.2%[1]。雖然國家加大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但農村環境污染形勢仍然嚴峻。污染不但表現在土壤、空氣和地下水中,而且還體現在鄉村居住環境,包括生活垃圾和臭水溝污染。
  2 生態園林設計原則
  2.1 因地制宜生態適應的原則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是生態適應原則的具體表現。對某一特定環境,通常會有一兩個因子起主導作用,故考慮生物適應性時應有所側重。科學種植應考慮生態適應性原則,不能盲目跟風,不能勞而無獲。引入外來物種,慎之又慎。
  2.2 保護、利用原生態原則
  注重原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性設計。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盡可能利用原生態環境中各個元素,提升原生態環境的價值與功效,減少人工的痕跡,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農村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綠樹植被、山體坡度以及獨具地方特色的居民庭院等要素都是寶貴的鄉村景觀資源,在尊重原有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的基礎上并加以強化,則更有利于鄉村景觀個性與特色的設計[2]。
  2.3 自然優先和諧共處原則
  人與自然,倡導自然優先原則,確保自然生態服務功能持續、有效的發展。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相互促進發展、相互扶持發展的良性循環,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能保持地球的青春活力、才能促進自然界的可持續發展。
  2.4 經濟高效的原則
  在園林生態設計環節中,要提高經濟實用度,在同等條件下,設計者應盡可能選擇壽命長、耐粗放管理的植被。少施用農藥、化肥,少設計噴泉、人工瀑布等高消耗園林小品。要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用最少的投入來建立健全園林生態系統,促進自然生態過程的發展,滿足人們身心健康的要求。
  3 新農村園林生態設計的主要內容
  新農村園林設計不能生搬硬套城市園林設計模式。將有形的山水、建筑、花草樹木與社會文化相互融合。植物的配置盡量選擇鄉土植物種類,適當保留野花、野草。同時考慮植物的生態適應性和植物種群間的種間競爭和種間共生。還要考慮植物落葉期、花期對植物配置空間效果的影響。
  3.1 道路綠化設計
  行道樹主要選擇生長快、抗性強,耐貧瘠、易管理的樹木??蓡坦嘟Y合并配以地被植物形成層次感,彰顯鄉村道路整齊潔凈、綠色怡人。以山東省為例干旱地區可選擇白蠟、國槐、榆樹、欒樹、苦楝、楓楊、毛白楊、合歡配連翹、丁香、紫薇、月季、錦帶、白三葉、紫花地丁、半支蓮、萱草等。低洼地區可選擇懸鈴木、垂柳、玉蘭配棣棠、金絲桃、唐菖蒲、麥冬等。
  3.2 庭院綠化設計
  根據實用性選擇經濟樹木配置蔬菜、花、草。樹木選擇忌高大、忌蟲害多。栽植對稱栽植,疏朗有致。房前屋后、墻壁旁種植蔬菜、水果類藤蔓植物,既有利于垂直空間綠化又有利于夏季避暑降溫。
  3.3 公園綠地的設計
  盡量多采用鄉土樹種,增加植物種類,促進生物多樣性,保持景觀效果的持續性。避免選用對人體容易造成傷害的種類,如有毒、有刺、有異味、易引起人過敏或對人有刺激作用的植物[3]。園林設計不但要利用植物的優美造型,還要從時間上讓人們感受到美,利用植物的形態、顏色、香味的變化,讓人們感受到季節的交替。公園可選擇喬、灌、藤、花、草結合復層綠化模式。引入園林小品要體現當地的文化特點,建筑裝飾具備一定的文化氣息,能夠展現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文化特色。
  3.4 生態農業園林設計
  生態農業的設計要實現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園林設計者通過園林造景手法,使農業生態園區觀賞效果、景觀特征大大加強,營造一個完善的、自然性和文化性相結合的游覽空間,保證示范區景觀建設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和完整。合理安排土地及地上的植物種植,可根據功能不同進行劃分區域。如農業示范區、觀光旅游區、休閑采摘區、科普教育體驗區、農產品展示銷售區等。
  4 園林生態養護管理
  加大保護環境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生態環境意識,愛護身邊一草一木,節能減排,為維持生態平衡做貢獻。在園林植物的日常養護時少使用農藥和化肥,科學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對于病蟲枝、干枯枝及時修剪。
  5 結語
  鄉村園林的設計應本著以人為本、服務于人、防塵降噪、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原則。應科學恢復、合理利用、積極保護生態系統。應充分結合當地固有的歷史、文化、古跡進行設計[4]。植物的配置選擇易活、管理少的鄉土樹種,減少日常維護費用。利用園林手法建設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的新農村。
  【參考文獻】
  [1]2017中國環境狀況公報[Z].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17.
  [2]崔伊飛,譚海平.生態規劃和設計在新農村聚落景觀中的應用[J].廣東農業科技,2011(19):184-185.
  [3]宋志偉.園林生態學[M].2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7:241.
  [4]胡永忠.精準扶貧下鄉村園林景觀設計研究[J/OL].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7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