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產出的陜西省文化產業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邢娜 李保林
摘 要:陜西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發展文化產業的巨大潛力。本文運用投入產出法對陜西省文化產業進行了相關分析。通過計算直接消耗系數、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總結出陜西省文化產業的現狀,并提出陜西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應建立完善的產業體系,實現文化產業各部門均衡發展,以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對陜西經濟水平的拉動作用。
關鍵詞: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法直接消耗系數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
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加快陜西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應建立在客觀分析陜西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 同時應了解文化產業在陜西省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兼顧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聯系。因此,本文運用投入產出法,旨在分析陜西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以期為政府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提供參考。
一、 文化產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文化產業包含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網絡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九個層次。本文對文化產業的研究基于上述分類和陜西省2007年142個部門投入產出表的部門劃分,將文化產業界定為造紙及紙制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旅游業,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文化藝術業,娛樂業11個部門。
二、 投入產出法
投入產出分析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是美國經濟學家沃西里?列昂惕夫(W. Leontief)提出來的,是通過建立投入產出模型,研究經濟系統各要素之間投入與產出的相互依存關系的經濟數量分析方法。通過分析能深入了解部門間和產品間的各種相互依存關系以及主要的比例關系,揭示國民經濟各種活動間的連鎖反應和相互聯系。
我國的投入產出表主要由統計局公布,每5年公布一次。目前最新的是2010年發布的2007年陜西投入產出表。本文的研究是基于陜西省2007年142×142部門投入產出表。
三、 陜西省文化產業投入產出分析
(一) 直接消耗系數
直接消耗系數aij表示j部門每生產單位產品需消耗i部門產品的數量,計算公式如下:其中Xj表示j部門的總產品數量(價值量或實物量)。直接消耗系數的數值越大,說明第j部門與第i部門聯系越密切。
直接消耗系數
根據陜西省2007年投入產出表,可計算出文化產業與其他部門的直接消耗系數矩陣,現將文化產業各部門直接消耗系數排名前兩位的部門列出。
根據表1可以看出,在制造業方面,陜西省文化產業各部門對其原材料的供應產業依賴程度較高,如:造紙及紙制品業對廢品廢料業依賴程度要高于對農業的依賴程度,說明陜西省造紙及紙制品業的原料主要來自于廢舊紙制品的回收利用;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對造紙及紙制品業和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制造業關系密切,這是因為二者是印刷復制業主要的原料和設備;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和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對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分別達到0.176和0.149;此外,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依賴于電子元器件制造業,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則對金屬制品業有較強的相關性。
在第三產業方面,陜西省文化產業各部門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其支撐產業。如: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旅游產品的供應和區域間的運輸服務;新聞出版業發展的前提是紙制品原料的充足供應;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有賴于生產膠片、磁盤等產品的專用化學品制造業;文化藝術業需要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提供物質支持;而娛樂業的發展需要銀行業提供大量的資金支持。
(二) 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
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用來分析產業間的波及效應。波及效應是指一個產業部門的生產或服務活動對其他產業生產或服務活動的影響。在這過程中,一個產業部門對其他產業部門的影響程度叫做影響力;其他產業對這個部門的影響程度叫做該產業的感應度,分別用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表示。影響力系數大的產業部門發展對社會生產具有很強的輻射、拉動效應;感應度系數大的部門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相對也較大。計算公式如下:
通過上式計算可得出陜西省文化產業各部門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如表2所示。
表2 陜西省文化產業各部門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
根據影響力系數的計算結果,陜西省文化產業中造紙及紙制品業的影響力系數最高,為1.173,即增加造紙及紙制品制造業1個單位最終需求將會帶動全社會增加1.173單位的產出;而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的影響力系數僅為0.644,說明其對陜西省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較小,這是由于該部門主要提供滿足人民精神生活的產品和服務,但同時可看出,陜西省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發展水平較低。
從感應度系數的計算結果來看,造紙及紙制品業受其他部門的影響較大,其感應度系數為2.3286,即國民經濟增加1個單位的產出,將帶動造紙及紙制品業2.329個單位的最終產出。文化藝術業受影響程度最低,為0.411,說明文化藝術業的發展主要依靠人的創意和理念,形成的有形產物較少,也可看出陜西省國民經濟發展對文化藝術業的需求程度較低,帶動作用較弱。
四、 結論及建議
本文基于陜西省2007年投入產出表對陜西省文化產業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陜西省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較小,而文化產業各部門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大,其中以旅游業和新聞出版業尤為突出。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以及文化藝術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則較小,說明這兩個部門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量也會日益增長,這也預示著陜西文化產業發展前景良好。在制定發展戰略時,首先應確保旅游業和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優勢,突出陜西省文化資源的特色,塑造文化品牌,進一步開發文化產業。其次,鼓勵創意類文化產品的發展,如電影、電視、藝術演出等,促進其對陜西經濟的拉動作用。第三,優化產業結構,實現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可引入民營資本,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悅,李平.產業經濟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2.
[2]王志標.文化產業關聯效應分析[J].武漢:統計與決策,2009(20).
[3]胡榮華,管于華.Excel在投入產出分析中的應用[J].江蘇統計,2001(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06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