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戀上這片熱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何邦陽

  改革開放30年來,神州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早在10多年前,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的蕭山市,便以迅猛的經濟發展勢頭頗為引人注目,吸引了千千萬萬來自大江南北的兒女,我們恒逸亦出現了他們勤勞的身影。他們帶著滿腔熱血,用雙手和頭腦在恒逸拓展工作和生活的空間,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恒逸的工作生活期間,他們已深深戀上這片熱土,恒逸接納了他們,他們也融入了恒逸?;貞浧鹋c改革開放同行、上世紀90年代的那批員工,更是感嘆恒逸發展的巨大變化。
  
  恒逸,第二故鄉
  
  談起工程師賀良震,大多數恒逸人并不陌生。
  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心寬體胖,一個來自黑龍江的正宗標準的北方漢子。1994年1月7日,在同班好友陳哲(當時正在恒逸技術開發部工作)的電話邀請下,次日便一人南下奔赴恒逸工作。沒多久,他又讓妻子帶著半歲大的兒子來到身邊,一家三口團聚在恒逸。
  對于人才,公司領導一直非常重視。其時,考慮到外來骨干人才日趨增多,恒逸不惜巨資,購置了七套商品房,大大改善了這些骨干人員的住宿條件。1995年3月,賀工一家三口就興高采烈地遷入了新居,滿意地在恒逸安家落戶。1996年5月,賀工被提升為生產技術主管,1997年10月,恒逸進行了改制,賀工成為了股東之一,他的妻子郗若梅也在公司的關心下成為化纖公司的入庫員。
  賀工一家人已把恒逸當作是第二故鄉。賀工曾經說出一句肺腑之言:恒逸的未來直接關系到我們的未來,我們衷心希望恒逸不斷發展,成為21世紀的排頭兵,我們也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恒逸作出新貢獻。
  
  駐留恒逸韻音符
  
  王笑英是一位來自江西玉山縣的女工,1994年2月進廠,當時她與四位老鄉一同前來的,學的都是捻絲,這工作跟織布廠其他操作工種比,需要耗費更多的體力。不到一年時間,與笑英同來的老鄉相繼離廠,但當時笑英留下了,并說一句頗有哲理的話:“走一處,不如守一處,我想讓人生的音符在恒逸駐留?!?
  笑英堅持勤學操作技術,并在1997年6月份車間舉行的打結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由于她勤勤懇懇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且表現出色,多次被恒逸集團評為年度先進工作者。工作是艱苦的,在工作之余,外來員工的業余生活卻也豐富多彩。王笑英時常光臨閱覽室,不時還經常到鎮里的書攤上租書看,自己還表示:不少外來員工是從農村過剩勞力的佼佼者,大多年輕而有點文化,如果恒逸閱覽室能擴大規模,一定更受歡迎。夢開始的地方
  1998年恒逸招聘進集團財務處工作的徐曉雯,是浙江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的畢業生。在來恒逸實習的第一天,恰好碰上集團中層以上管理干部會議,會上集團董事長邱建林那番旁征博引、激動人心的講話,讓與會人員大受鼓舞,曉雯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進廠次日,曉雯在參觀集團所屬企業時,看到員工那熱火朝天、忙而不亂的工作場面,她又一次震撼了。在當天的工作日記上,她寫下這樣一段話: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企業要發展,就要勇于摒棄一些陳舊觀念,同樣,一個人只有敢于接受新的挑戰,積極參與競爭,完善知識結構,鍛煉各方面能力,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接下來的實習日子里,曉雯更是感受到恒逸人的真誠和熱情,讓身處異鄉的她少了陌生感,多了親切感。于是,她在畢業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充滿活力的恒逸。
  在10多年前的恒逸,像他們這樣外來員工還有很多很多,一批接一批,有關他們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他們克服語言不通、飲食習慣不同等障礙,入鄉隨俗,為恒逸的發展貢獻力量,而恒逸本地員工也沒有地域性歧視,用誠心和真情祝福支援了外來的兄弟姐妹,共同譜寫了一曲發展的樂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436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