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動識別技術推動企業信息化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刊編輯部
北京愛創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創”)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9年來,愛創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從早期的簡單的應用條碼技術幫助企業準確、快速地解決采集數據問題,到提供給企業合理的數據采集方案,再到鎖定以自動識別技術為核心的供應鏈管理“ERP執行系統”。如今,愛創已逐步發展為一家具有一定軟件產品開發和科研能力、以自有知識產權軟件為主的信息技術企業,針對制造、倉儲、配送、零售連鎖等領域,開展以條碼和RFID、無線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及數據采集系統的理論研究、管理咨詢、軟件開發、技術服務等業務,實施了家樂福全國約100家門店條碼RF系統、天津家世界集團的約80家大賣場的無線信息管理系統,并參與諾基亞、通用、LG、海爾、濰柴、聯想、邢鋼、首鋼、鞍鋼、國家造幣總公司、神東煤炭、軍隊RFID項目等典型客戶的大型系統解決方案實施工作。
謝朝暉,北京愛創未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接觸自動識別技術,對這一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有獨到見解。在他的帶領下,愛創經過多年的摸索,不斷在市場中明確自己的定位。
記者:結合愛創在自動識別技術領域的發展,您認為國內自動識別技術應用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謝朝暉:愛創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8年~2001年,我想可稱為愛創的“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主要是做一些標簽、炭帶、掃描器、打印、磁卡等設備的銷售。因為在那時,自動識別技術本身還并不太容易被掌握,市場需求很有限,設備幾乎全是從國外進口。
隨著市場的發展,純粹代理設備的貿易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后來愛創參與了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企業的項目,從中學到了不少自動識別技術應用上的做法,于是我們便開始考慮尋找新的定位。
第二階段:從2002年開始,愛創開始和思科、朗訊等網絡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合作,開拓基于條碼技術的無線網絡管理系統業務,并為沃爾瑪、諾基亞等用戶做了一些與系統集成配套的小型軟件開發。在這一階段,愛創的業務主要以項目為主,還沒有形成完善的行業解決方案。
當時,中國一些本土企業在信息化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海爾,他們除了關注設備、方案,也開始更多地關注自動識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帶來的價值。尤其是對于那些迫切需要使用這些新技術快速發展起來的企業,如果能告訴他們都有哪些企業在用,并提供使用前后的投資回報數據,客戶很容易接受。
第三階段:也就是近兩年來,愛創開始轉型為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公司。針對大型零售、鋼鐵、煤炭、離散制造、制藥、食品、電信等行業提供標準化的行業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咨詢、軟件、現場維護、教育培訓等增值服務。
就技術本身來看,條碼作為自動識別技術中應用最普遍的一項技術,已經十分穩定,市場需求主要表現在,如何通過其應用實現整個系統的高效率。
記者:目前,自動識別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愛創能提供怎樣的產品和服務?
謝朝暉:隨著企業間在整條供應鏈上的競爭日趨激烈,盡可能實現對物品在整個流通過程中的控制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從上游的供貨商的物料倉庫,到生產配送、成品庫管理,再到零部件的維修,整個鏈條的管理分為生產供應、流通、產品售后服務三段。要想實現這些環節的良好銜接,進而實現高速運轉,現階段除了借助自動識別技術外,沒有別的出路。
基于這種認識,愛創提供的是以條碼、二維碼、RFID、WLAN等技術為核心的供應鏈管理執行系統,面向制造業、物流業提供信息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記者:請您簡要介紹一下“ERP執行系統”的特點及其應用情況。
謝朝暉:以自動識別技術為核心的供應鏈管理執行系統是以條碼、二維條碼、RFID等自動識別技術為基本數據采集手段,結合現代流通、制造業行業流程規范特點,應用現代網絡、無線網絡WWAN、WLAN(802.11B)、GPRS、CDMA技術,重點圍繞現代物流、生產制造、流通領域的供應鏈、服務鏈管理各個環節的企業移動計算應用、實時數據采集應用所建立的管理系統,做企業在制造、流通和服務環節的精細化管理。
目前,愛創的供應鏈管理執行系統應用領域包括煙草、鋼鐵、制藥、汽車、金融、航空運輸、大型零售、政府等行業的倉庫、生產線、配送中心,具體實施案例有諾基亞工廠RF-WMS倉庫管理系統、一汽大眾的汽車生產線及整車物流管理、聯想北方廠生產線管理、通用企業移動解決方案、海爾半自動化立體倉庫RF-WMS、IBM國際商業機器生產廠物料倉庫移動管理系統等。
記者:結合現階段的市場應用情況,您認為推廣“供應鏈管理執行系統”有哪些困難?原因何在?
謝朝暉:實踐證明,以無線通訊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管理系統,無論是在確保企業實時采集動態的數據方面,還是在提高企業效率與投資回報率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在推動市場應用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目前愛創的客戶構成來看,國外企業居多,但不是主流,他們往往對于信息化的投入比較大,在應用模式上與國內企業存在很大的差距?,F在,基于自動識別技術的系統應用已經得到很多國內企業的認可,但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什么時間上、怎么上、選誰來上,以及管理、投資與現有的規模是否有必要使用更先進的管理手段等,不確定因素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客戶在應用技術方面有了更理智的考慮,關注價格的同時,還看重技術實施方本身的能力,即項目經驗。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技術實施方要想拓展應用市場,僅有先進的技術、理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知道什么客戶需要什么東西,提供整套的應用系統、技術、咨詢及服務。
記者:您如何看待不同行業對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情況?愛創在拓展行業用戶方面有哪些做法?
謝朝暉:目前每個行業對以條碼技術為代表的自動識別技術應用需求都不旺盛。在應用環節上,核心技術并沒有改變,但包括目前普遍應用條碼技術的制造、商業流通等行業在內,任何行業對這項技術的應用都要經歷一個從無到有過程。這也是為什么愛創沒有把目標鎖定在某幾個行業的原因。我們計劃關注10~15個行業,通過不同行業的應用項目,加大產品、解決方案的優化,找到更加準確的行業定位,隨后是行業和解決方案的整合。
在縱向發展方面,結合目前市場對自動識別技術應用的總體需求,愛創關注的領域包括制造業的現場管理和精藝管理、商業流通業的配送線路規劃管理、交通運輸過程中的現場移動管理等。對于企業整體的信息管理系統,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總體的計劃和實施難度大、環節多、技術需要全面,這就要求我們這樣的技術實施方基于客戶的需求,借助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提升整個系統的價值。例如我們有一家客戶,采用GPRS查詢后臺的所有資料;GPS選擇路線;通過802.11B無限局域網對庫房裝貨信息進行自動采集與傳輸,以及客戶收貨過程中的認證查詢和結算。其應用的技術和方案基本上已經將所有的無線技術、條碼/RFID技術、網絡技術等集成一體,項目跨越客戶的主系統連接第三方客戶、銀行、外包公司、電信等,實施難度很大,需要有足夠的經驗。
記者:目前在國內市場,ERP執行系統具有怎樣的應用前景?愛創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體現自己的優勢?
謝朝暉:ERP執行系統的客戶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原先的終端硬件設備用戶,用戶的發展也要求愛創進行服務上的延伸,從最初的條碼設備,后來的無線局域網,到如今的系統管理。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需要通過WMS、MES等一系列的執行系統將自動識別技術推廣到各個領域。另一部分潛在客戶主要是那些迫切希望通過采用新技術解決問題的企業。在考察了國外的應用情況后我們發現,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在技術應用方面采取的策略有很大不同,多數國外企業是在發展過程中一步步采用相關的技術,中國企業雖然起步晚,但應用意識很強,習慣于引入整套系統,對于他們來說,應用與否只是發展階段的問題。我相信供應鏈執行系統必將成為推動中國企業信息化管理的主流系統。
目前,愛創已經明確了提供以自動識別技術為核心的供應鏈管理執行系統的發展方向,競爭對手主要是一些國外的軟件公司。與他們相比,愛創在全國已擁有超過1000家的龐大客戶群,條碼技術方面的豐富經驗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同時,愛創在與國內外知名管理軟件廠商合作的過程中,開發出適用于不同行業的系統解決方案,與大型軟件企業建立聯盟,覆蓋主要市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48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