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以德育人,推動小學班級規范化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階段的小學生年齡不大,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不成熟,整體的心理素質不高。班級的規范化管理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生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形成規則意識。不過,僅僅憑說教式的班級管理并不能讓學生們信服,而是要在以德育人前提下推動小學班級規范化管理。
一、以德育人需要班主任樹立榜樣作用
1.班主任要具備高尚德育情操
小學階段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小學班主任的思想道德觀念會對學生發展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就名利方面而言,班主任對待名利的態度是直觀體現個人德育情操的載體。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中應時刻提醒自己這一工作的長遠價值是推動學生們更好的成長,而非一時的名與利。班主任要時刻保持理智,處理好和學生、同事、學校的關系,為學生們與他人相處提供榜樣示范作用。
2.班主任要具備符合新時代教學條件的先進教育理念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小學班主任自然肩負著培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重任,需要用與時俱進的眼光更新個人教育理念。很多小學班主任憑借自己所謂的教學經驗來實施班級管理,和新時代教學嚴重脫節。在工作之外的空余時間,班主任要認真學習相關理論和法律并應用于實踐當中,將理論內化成以德育人的思想觀念,保障個人以德育人方向和時代潮流相適應,用學生們愿意接受、能夠接受的教育方式開展班級規范化管理。
3.具備多元化的教育能力
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生理狀態都處于快速變化之中,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承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較弱,但又渴望快速成長,獲得同學、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小學生們是在矛盾中不斷成長起來的,班主任在幫助學生們發展的同時要充分了解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應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實施“軟硬結合”的班級規范化管理方式,挖掘小學生們的多元發展潛力并樹立學生們的自信心,引導學生們在成長道路上正確認識自己。
二、班級規范化管理與以德育人的結合
1.實現德育和實踐的結合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世界萬物充滿濃郁的好奇心。思想的完善是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班級的德育工作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品德。班主任要遵循德育和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為讓學生在學校內和學校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班主任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們到社區中清掃垃圾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意識到良好衛生習慣的意義,在學校生活和家庭中都能嚴格要求自己。
2.明確環境對育人工作的意義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具備何種品質的人。基于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規范化管理和德育工作時,要動員學校的力量共建文明校園,在校園內開展多樣化的文明活動,在教室內、教室外張貼引人醒目的標語,利用好教師內和學校內的每一個角落,形成良好的班風和校風。
3.堅持因材施教的班級管理
每一個小學生都是一種不同的色彩。班級內小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或多或少存在區別,在進行班級規范化管理中不能以一概全,而是要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發現不同學生的閃光點。班級內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往往在課堂上也比較活躍,這就需要班主任提醒學生適當控制自己的行為,在遵守班規、校規前提下發揮個性,而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而言,班主任要走向他們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行為舉止。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成長需要遵循學生的現實差異,引導學生理解班級內規章制度,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4.在日常中滲透德育,制定合理的班級制度
在班主任實施班級管理活動中,要以學校的規定為前提,用明確的規章制度規范課堂的紀律、班級的衛生和學習要求等。在科學的班級制度輔助下,以德育人能夠更順暢地開展,班級管理不至于分散。只有推行合理的規范化管理,才能實現以德育人,推動小學的規范化班級管理。班級制度建設過程需要學生的參與,這是堅持以人為本、發揮學生在班級中主體地位的體現。例如,在制定和課堂紀律相關的制度時,班主任可以參考學生的建議,就拿“上課期間不能在教室內隨意走動”這條規定來說,班主任可以詢問學生的意見,對這條規定有何不滿意之處。通過這樣民主化的過程,班主任和學生共建班級制度,學生能夠在班級生活中更好地遵守規定。
責任編輯 龍建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8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