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負責一個班學生思想、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工作,班主任工作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學低年級學生存在著懵懂無知、不善表達、自我約束能力薄弱等年齡特征,這無疑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更大挑戰。現就低年級學生的存在問題,來談談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低年級學生存在的基本問題
在上小學前,低年級學生主要在幼兒園和家庭接受教育,他們的活動形式主要是游戲,比較“放任式”,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薄弱等,行為習慣各方面都比較隨意。進入小學階段后,由于新環境對孩子的各方面要求大不相同,在日常的課堂上就會容易出現多動、注意力難集中,愛玩小動作,愛開小差,坐不住等一系列“小問題”,嚴重影響課堂效率。
低年級學生存在天真活潑,好動,愛表現、對長輩依賴性強等特點,這時期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作為班主任的我們不僅僅要傳授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班上學生的性格特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在日常的課堂教學、生活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因此,作為低年級班主任,必須要建立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形成班級管理機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班主任管理的基本策略
1.要把握好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身心發展特點
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教育者,是班級建設的組織者,是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要管理好一個班級,首先要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由于低年級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總是容易不自覺地出現各種行為問題。例如,一學生看到別的同學的筆比較漂亮,會去拿并據為己有;和同學玩耍時,會出現伸出腳去絆倒同學等危險行為;甚至個別學生還會出現說粗口、罵人、打架等行為。面對這些行為,作為班主任要先與學生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孩子這些行為的緣由,再適當地進行引導,而不是盲目地批評教育。
2.關注、尊重并鼓勵學生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小孩子也不例外。低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世界。當他們踏入小學的門檻,除了對新環境充滿好奇外,他們的內心渴望能交到新的朋友,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鼓勵和肯定。
記得班上曾有一位學生,開學時很積極主動,上課回答的聲音最響亮,后來發現上課愛趴桌子,開小差,甚至出現不完成作業的現象。剛開始發現這學生出現這個問題時,就想辦法去批評孩子。孩子面對我的批評,也只是連連應付,但是卻沒有改進,我也正為這個問題十分苦惱。偶然的一次,我碰見了孩子的家長,經過與家長的交談發現,原來孩子是覺得老師不關注他,對他積極表現的行為沒有給予及時的表揚,而自己又因為膽子小不敢和老師提,慢慢地就灰心喪氣了。從那次起,我關注每一位孩子,多鼓勵和肯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捕捉細微之處,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小學階段是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起始階段,班主任的理解和尊重起著不可忽視的力量。正是班主任的理解、尊重和鼓勵,孩子慢慢地變得自信、開朗。因此,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哪怕是對孩子的一個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等,也會給孩子無限的動力。
3.制定班級管理制度,選好班委會成員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管好一個班,必須要有適合自己本班的規章制度。低年級學生存在著調皮好動愛表現、自我約束能力差等特點,因此需要建立班級管理制度,讓孩子根據班規進行自主管理、健康發展,同時,應放手去培養優秀的班干部,培養孩子的組織能力,以優秀班干部榜樣的力量去感染班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另外,作為班主任,要融入班集體,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嚴格遵守班級規則,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取得學生的信任。有了好班級管理制度和榜樣的力量,班上凝聚力就會增強,學習氛圍就會好起來,這將大大提升班集體的管理水平。
4.構建和諧家校合作關系
要想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家校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級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在學校敬畏老師,依賴老師。可現代生活中,由于物質生活的飛速發展,很多家庭出現溺愛孩子的現象,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現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作為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級,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和家長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班主任要積極與家長聯系,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在家的情況,同時要把孩子在校的行為表現反饋給家長,共同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班主任是孩子的師長,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領人,對于初入小學階段的低年級學生來說,班主任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除了要授予學生課本知識,更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為班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蕙.有效德育:基于實踐的探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7.
[2]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索朗旺姆.雜文月刊[J].教育世界,201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