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量清單的工程造價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自2003年7月實行的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集中體現了我國從傳統建設項目造價管理范式向現代建設項目造價管理范式轉變。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是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重大突破,體現了“量價分離”的基本原則,是建設工程造價計價的國際慣例模式。
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資,有利于促進建筑承包企業增
強競爭實力,同時也有利于我國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然而,不容忽視的是,自2003年頒布《清單計價規范》以來,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清單計價模式的實施并未達到如期效果。在工程實踐中,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由于觀念的原因,造成清單計價推廣難度大,執行困難;
2、大部分承包單位并未在真正意義上理解工程量清單計價管理模式,各企業無自己的企業定額,無法準確界定什么是“合理低價”、“經評審的低價”及“低于成本價投標”,造成投標糾紛。
3、清單編制質量不高,工程量有誤或項目特征描述不準,造成中標后索賠增多,變更增多,糾紛不斷。
4、投標單位有意識采取低價中標、高價索賠的方法或由于其他投標策略,造成中標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及結算階段糾紛不斷,增大了業主的管理難度。
5、建設項目各相關方風險意識不強,投標單位低價中標后項目管理中成本
失控,造成項目失敗。業主方在施工過程中項目范圍管理失控,投資額增加。
6、由于前述問題未能及時解決或解決不當,在竣工結算時所有問題集中呈
現,造成結算糾紛,影響結算質量及結算時間,甚至有可能引起訴訟。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1、工程應用中,由于取消了國家或地方(標準)定額對于工程造價管理的強制約束,同時由于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及技術能力的限制,無法在短時間內編制企業定額,使得承包企業在投標及施工過程中無據可循,無法在理性預測工程成本的前提下進行工程承包。
2、由于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時間短,相關的技術及管理人員還不能充分熟悉和了解清單計價的特點,對這種計價模式在項目發包、施工過程中及竣工結算階段可能會出現怎樣的問題缺少必要的經驗加以合理的預見,同時也還未積累足夠的實踐經驗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3、實踐中廣大項目管理人員知識老化或知識結構不合理。按照現代項目管理理論,項目管理的核心目標是項目的質量、費用(造價)、時間(工期),并且這三者密切相關,具有辯證統一的關系。但據調查,現實的項目管理人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能同時兼顧三者的復合型人才并不多見,不少的工程監理人員不具備造價管理的知識,而造價管理人員又缺少必要的項目現場經驗,在缺少有效的溝通的情況下,很難對項目的實際造價實行有效的管理。
4、由于法規不健全或滯后于現狀的發展,缺少與工程量清單計價相適應的配套細則,造成實踐中廣大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無法可依”,無所適從,同時也造成了造價管理各相關環節相互孤立、脫節。在工程造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四算三超”現象,就是最好的明證。
5、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工程發包傾向于采用低價中標,然而由于市場誠信制度的缺失,導致部分承包商在低價中標后高價索賠,或迫于成本壓力企圖中途違約,迫使業主追加投資(造價),給業主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實行清單計價是勢在必行,不可能因為在初期暴露出的諸多問題而重新回歸傳統的定額計價模式。因此,研究清單計價后的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是一個迫切的問題。工程量清目計價模式下的造價控制的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工程項目施工前準備階段。在這一階段里,主要的工作是了解工程價格的市場行情和各種應繳費用的情況。了解行情有很多途徑,作為業主可以聘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員,也可以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中介機構調查,提供有關工程單價報告,為下一步工程招標做好充分準備。在這一階段,把計劃訂好,把預算打足,把工作提前,把困難提出,以后的工作就會好做一些,麻煩就會減少一些。
第二階段:工程項目施工招標投標階段。工程項目通過招標投標的有關程序,將形成若干重要文件和重要資料,工程量清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它直接關系到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是造價控制的主要因素,應認真分析,做到準確、詳細、周全。工程量清單作為投標計價的依據,是整個頂目造價控制的核心內容。在現行招標投標制度下,多數業主是委托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編制工程量清單和相應文件。工程量清單編制一定要符合招標文件的要求,每一個子目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要求應表達準確與完整,應做到不多算、不少算、不漏項、不留缺口,盡可能減少暫定項目,以防止日后工程造價的調整。
第三階段:工程項目施工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的工作是落實第二階段已確定的造價控制目標與控制計劃,嚴格執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原則與內容,特別是注意增減工程量的簽證工作。在工程量簽證前,應區分哪些該簽,哪些不該簽;哪些項目是合同內的,哪些項目是合同外的;哪些內容已在投標單價中包含,哪些沒有包含。如果要簽應該簽多少等。
第四階段:工程項目施工結算階段。這一階段是工程造價控制的最后階段,如果把握得不好,會功虧一簣,全盤皆輸。核算實際完成的工程量并審核或編制竣工結算是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應本著誰引起的風險誰承擔責任的原則,按實調整工程量。
容置疑的是,工程造價管理正朝著國際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管理制度與模式已被打破,關鍵是如何盡快完成過渡,更快地實現與國際無縫接軌,這是每個造價相關人員努力的目標。
我認為,從大的方向說,要想實現以上目標,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一步進行改革:
1.加強政府對工程造價監督管理職能,建立有效的市場監督機構,同時加快市場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為規范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提供法律依據。
2.加快全面推行“綜合價格計價法”步伐,按照《價格法》的規定,取消對建安工程的國家定價,還定價權于市場。實行政府宏觀調控,價格水平總量控制,真正實現企業自主定價,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體現出“活市場、活價格”的特點。
3.工程造價管理必須信息化、網絡化,充分發揮現代化管理手段,加快全國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網的建設,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真正實現網上辦一切事。
4.大力發展和規范工程造價社會中介服務市場。建立自主經營的合伙人制、股份制、有限責任制等多種組織形式,建立自律性運行機制;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服務的綜合性工程項目咨詢顧問公司,開展建設項目全過程的工程造價確定和控制管理;實行專業保險制度,使咨詢服務能與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聯系起來,提高服務質量;將其工作重點轉移到國際建筑市場流行的“工程索賠”上來,為工程造價咨詢服務行業推上新的發展臺階;為造價咨詢機構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參與編制工程造價計價依據,發布價格信息和造價指數,為全面放開價格,過渡到以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作準備;通過工程造價咨詢服務行業協會,把管理轉變為社會化,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橋梁作用;依法規范政府部門和行業管理組織對造價中介機構的監督、指導和管理,加強行業法規建設,強化行業自律。
5.培植施工企業自我定價的能力,編制企業“定額”,作為企業計劃或參加工程投標報價的基礎,再加上對市場價格信息的收集和研究,作出合理的報價。
6.提高工程造價專業隊伍和人員素質,在專業素質、知識結構、執業技能、職業道德等方面加強訓練和培養,達到德才兼備、高智高能、公道正派、謙虛謹慎、勤勞敬業的人才目標。
近年來工程造價管理發生了很大變革,工程量清單的應用對工程造價行業的沖擊比較大,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實施,無論是對從事造價管理的人員,還是一般造價技術人員來說,都是一個新生事物。要想實現與國際無縫接軌,廣大技術人員急需理論上的進一步研究和實踐中的應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601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