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小企業發展:新環境.新問題.新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侯云春 馬駿 林家彬 王輝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小企業發展新環境新問題新對策”課題組最近通過實地調研,完成了一組調研報告,涉及中小企業融資、市場進入、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從多方面闡述了當前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寶貴的政策建議。本期《新經濟研究》刊發該課題報告主要內容,以饗讀者。
  
  在我國推動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第一,中小企業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是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具有強烈的創業意識、競爭意識和“船小好掉頭”的優勢,能夠充分利用資源,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及時填補市場空白,提供大量的產品和服務。第二,中小企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主體。中小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天生具有創新基因,是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的主力軍。大量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的服務、新的商業模式源自中小企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產品,開拓新領域,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小企業都能夠起到重要作用。第三,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企業數量逐年增加,發展水平不斷跨上新臺階。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國中小企業總體發展水平仍然較低,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不容忽視,特別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主要表現在中小企業基礎薄弱、發展質量低,市場進入仍有不少障礙,融資難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不完善等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提要: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構架,但現有服務體系還存在網絡覆蓋面低、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難以有效滿足中小企業的現實需要。當前,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ㄒ唬┪覈行∑髽I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進展
  第一,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基本構架初步形成。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國有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為主體,政府扶持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為支撐,社會化的服務主體共同參與的服務體系框架。
  第二,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服務內容不斷拓展。信用擔保體系初步形成,信息服務網絡加快建立,銀河培訓工程順利推進,創業服務靈活多樣,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建立,采取措施為中小企業貿易往來提供便利。此外,服務體系還在法律服務、管理咨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促進了專業服務機構以及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
  第三,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服務方式不斷創新。在推動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各地以中小企業需求為導向,針對服務方式進行了許多創新性探索。例如,創新服務對接方式,建立中小企業服務聯盟或專業超市,通過管理咨詢、技術推廣等專業服務機構,實現中小企業與優質服務資源對接,針對企業實際需求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專業服務。
  第四,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環境逐步完善。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將推進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措施,設立了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專項補助資金,用于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業務。
 ?。ǘ┩晟莆覈行∑髽I服務體系的相關建議
  我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發展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還存在著網絡覆蓋率低、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難以有效滿足中小企業的現實需要。當前,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第一,提高認識,理清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發展思路。要將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作為促進中小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切實增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新時期促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發展的思路,促進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
  第二,合理定位,進一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需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明確政府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定位,積極發揮各級政府的作用,為促進中小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一是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信息,協助其獲得各類專業化服務支持。二是支持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專業機構創設和發展,擴大服務供給。
  第三,強化核心,大力發揮國有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重要作用。一是進一步提高服務機構的公共服務能力,增大中小企業信息的覆蓋范圍,提高信息的時效性。二是進一步完善國有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與社會化服務主體之間的資源整合機制,支持其與社會服務主體的緊密合作,通過聯合等方式,開展針對中小企業的專業服務。
  第四,加強扶持,進一步發揮各類社會化服務主體的作用。一方面,加大對行業組織、非營利性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政策扶持,鼓勵其在特定行業、地區為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服務和專業服務。另一方面,引導社會服務主體參與中小企業服務,提高其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此外,還應加強對社會服務主體從業人員的培訓。
  第五,重點建設,促進專業性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發展。大力支持各類專業性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發展,使其成為連接政府和中小企業的對接平臺。一是以信用體系建設為核心,加快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信息征集與評價體系;二是依托產業集聚區、園區和地方性行業協會,完善服務設施,提高服務中小企業共性需求的能力。
  第六,完善布局,促進基層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基層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硬件設施、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投入,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網絡。
  第七,加強創新,促進各類服務機構加快經營服務方式轉變。一是創新服務內容,以推動中小企業參與產業配套為重點,結合中小企業發展所處的不同階段和特征,為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解決方案。二是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提供即時便捷的服務產品。三是培育優秀服務品牌,健全市場機制,以中小企業需求為導向打造核心服務項目,延伸服務鏈,逐步培育服務品牌。
  與此同時,還要完善機制,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投入力度,完善法規,建立健全服務監督評價機制。
  
  二、大力提升中小企業國際化水平
  提要:當前,國內外環境變化給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帶來了眾多機遇和挑戰,應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支持,在繼續完善信息渠道、打造人才支持體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融入國際分工和全球價值鏈。我國中小企業在國家經貿事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小企業的國際化水平低于歐美發達經濟體,具有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
  阻礙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資金、信息、人才、動力、企業組織程度等多個方面。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一是由于國內市場廣闊、外部市場風險高,我國企業在“走出去”時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二是企業組織程度較低,國際化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當前,國內外環境變化給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帶來了眾多機遇,也帶來了眾多挑戰,總體而言其中的機遇大于挑戰,而且機遇將在長時期發揮作用。有些挑戰只是暫時的,如果中小企業能夠應對得當,這些挑戰將轉化成為推動中小企業競爭力提升和國際化水平提高的長期動力。今后,應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支持,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針對中小企業國際化面臨的環境和問題,應著力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調查研究,統一提升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的認識。二是增加關于中小企業服務外包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三是完善和調整財稅、金融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四是繼續完善信息渠道,切實解決信息不暢的問題。有關部門應積極構建交互式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在及時發布海外相關行業的發展和需求信息的同時,了解我國企業有哪些需求,并針對這些需求對企業給予幫助。五是打造完備的人才支持體系,夯實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基礎。一方面,利用各種教育培訓資源,加強對中小企業負責人和從業人員國際化經營及管理方面的培訓。另一方面,加強國際化人才信息的收集,構建具有國際化經驗的專業人才庫。六是加強咨詢和引導,增強企業國際化的信心和動力,提升國際化水平。

  三、中小企業市場進入問題及建議
  提要: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均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市場進入問題,如工商登記手續繁瑣、產業政策對其關注不夠等。市場進入問題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之一,這種狀況亟待轉變。建議進一步做好放寬市場準入、規范各類認證和收費、營造公平競爭的法律環境等方面的工作。
  市場進入的難易程度,是衡量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好壞的重要標志。國際上,許多發達國家為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通過立法放寬經濟管制,限制壟斷,允許中小企業自由進入各類產業和市場,保護中小企業平等參與競爭。我國這些年來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數量大幅減少,中小企業市場進入限制有所降低。但是,中小企業市場進入的一些深層次障礙并未完全消除,發展環境并不寬松,某些領域的進入問題依然突出。總的來說,市場進入問題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之一,這種狀況亟待轉變。
  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市場進入問題,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分析起來,主要是政府職能轉變尚未到位,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等。
  當前,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市場進入制度,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優化中小企業主體注冊登記制度,包括簡化手續、減少登記費用,簡化各種章程條款等。二是深化改革,放寬市場準入。深化壟斷行業、公用事業改革,對能夠放開的行業,盡早放開。加快制定和完善各行各業準入的配套政策,加緊制定和優化市場統一準入標準。推進行業準入政策與管理的公開化、公平化、程序化、規范化。三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規范各類認證和收費。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簡化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各類認證程序,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四是構建統籌產業競爭力提升、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和產業組織優化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業政策框架。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納入產業政策框架,結合我國國情和不同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統籌考慮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與中小企業發展的關系。五是完善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為中小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全面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積極制定配套性的全國法規及地方性法規,使發展中小企業邁入法制化軌道。完善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政策,降低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準入門檻,發揮政府采購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四、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提要:《中小企業促進法》出臺以來,各級政府制定了多項法律規章和扶持政策,使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得到改善,但是目前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較為突出,今后要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
  自《中小企業促進法》出臺以來,各級政府相繼制定了多項法規規章和扶持政策,不斷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陀^地說,近年來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確有改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商業銀行的小企業貸款增長明顯快于平均貸款增速,中小企業開始得到銀行的關注。典型調查也表明,近年來一些商業銀行已經將經營關注點轉向有效益的中小企業,許多銀行還推出了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產品。有些率先進入中小企業融資領域的商業銀行已經將中小企業貸款作為經營重點。二是在直接融資領域,從統計數據看,進入資本市場的中小企業數量和融資金額都比前幾年有明顯增加。三是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數量逐漸增加。
  但是,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然存在,小型微型企業尤為突出。隨著銀行市場競爭的加劇,在利潤和風險的雙重約束下,大中型商業銀行對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的重視還很不夠。調查中還發現,中小企業承擔著過重的融資成本負擔,金融機構服務尚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要求。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今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思路,一是進一步健全間接融資服務,完善配套措施;二是梳理現有政策,強化政策的協調性,減少不合理的約束,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完善資本市場結構,為創新創業創造更好的環境。
  
  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國際經驗
  提要:國外普遍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地位和作用,并建立起高效的政府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以及比較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多措并舉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國外普遍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具有借鑒意義。
  第一,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地位和作用。國外普遍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通過法律法規確立中小企業的重要地位。中小企業經濟和社會地位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發展的質量越來越高,與大企業的差距在縮小,一些國家某些領域中小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甚至高于大企業。如歐盟水電煤氣行業以及不動產、租賃等服務業的中小企業所創造的附加值高于大企業。
  第二,建立高效的政府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綜合管理型,設立專門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統籌管理,職責相對集中,如美國、日本、韓國;另一種是分散管理型,中小企業管理職責分屬不同部門,管理相對分散,但管理權限明確,部門間有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歐盟國家這種類型較多。發達國家普遍建立了多層次、多元化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政府積極引導,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借助社會組織和民間機構的力量,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高質量的服務。
  第三,建立比較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一是重視立法手段,通過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法律體系保證政策的有效實施。例如,美國制定了《小企業法》;德國聯邦政府制定了中小企業的相關法律,從中小企業的創立到各類服務中介組織的建立都有法可依。二是各國都很重視中小企業政策與競爭政策、產業政策、社會政策、區域政策等經濟社會政策的協調配合。三是動態調整政策目標。四是十分重視實施效果。發達國家為提高政策的實施效果,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事前參與、過程監督和事后評估機制。五是多措并舉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發達國家一般從財稅、金融、技術、創業輔導、國際化經營等多個方面對中小企業給予支持。
 ?。ê钤拼簽閲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駿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林家彬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巡視員,王輝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處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3922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