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記憶(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說起越南,大家都不陌生,但無論是對越南邊境還是首都河內,其實對我來講仍然是個神秘的地方,這個神秘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機會親自到這片土地走一走,了解一下這個國家。我從小就知道,越南是我們同志加兄弟般的友好鄰邦,我們同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給予了越南無數的援助,可是我們也對1979年發生的戰爭仍然記憶猶新,也使我們不得不對這個國家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我想從此有一代人對越南產生了迷惑,也增添了神秘色彩。
帶著好奇而復雜的心情,我第一次踏上了越南的國土,這次來是出差,考察工程機械市場,從各種渠道的信息看,越南像中國一樣也走上了引進外資、改革開放的時代,而基礎建設則是一切開端的頭等大事,而工程機械則是基礎建設的必備手段,越南目前的GDP增長率達到了12%,是快速發展期,從而也是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到越南發展的大好時機,實際上已經有一些國內主要挖掘機廠家在那里開始設點或者與當地經銷商聯合推廣市場。實際上,我這次來的任務主要還是了解越南的風土人情,消費習慣,貿易方式,了解如何與越南商人打交道,所以在短短的幾天里,走馬觀花的看到了一些、聽到了一些,這里就把點點滴滴呈現給讀者,也許對越南能有一個粗淺的了解。
越南由于處于北回歸線南側,從飛機上往下看,濕潤氣候的籠罩下,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很有田園風光的感覺,比我想象中的好像要好一些。實話說,自己心底里面還是有一點過分的自信和傲氣的,今日中國國力之強足以使我等百姓有信心面對昔日的難兄難弟的,想象著越南是如何落后,不過這種心態其實是不恰當的,從別人的落后中來尋找自信是小國寡民的心態,也是一種阿Q心態,而從互相所長之處學會借鑒才是我們的正道。
下午1點半到達河內國際機場,飛機剛著地,我從舷窗中看見一條看起來多年沒有維修而破舊不堪的跑道就大致印證了我的初步印象,這個國家還是一個窮國!河內國際機場作為一個窗口,其規模、設施和服務也許和我們一個普通城市的機場類似,簡陋的設施讓你無法想象這是一個正在開放的國際首都機場,連行李提取處也只有一條輸送帶,燈光幽暗,出口處的出租車和摩托車自由拉客,像公共汽車站一樣,如果你想叫出租,會有一堆人圍上來拉你,讓我聯想起前幾年北京城鄉結合部的小公共汽車的時代,無法無天地經營,不管乘客安危,強拽你上車,不坐不行。
我從網上預訂了一個酒店,包含了機場接送服務,但就是沒有找到接我的人,只好乘出租了,我想尋找正規的出租汽車站,帶有管理員的那種但最后我發現,管理員是有,他是不管的,出租車不用排隊,在大堆人的包圍之下,我隨便上了一輛車,把酒店地址告訴他,管理員象征性的過來問去哪里,幸虧我帶著GOOGLE地圖上打印的酒店地址和位置,因為司機和管理員都不懂英文。
到酒店要45分鐘,是瀏覽風景、近距離觀察這個國家的好時光,連接機場和市中心的是一條兩車道的所謂的高速,實際上還不如我們的省道,單向就一個道,是車就可以在這里開,速度自然是不值得一提了。田野風光不錯,路兩旁也有外商投資企業的廣告和少量本地企業的廣告,比如揚州亞星在當地比較有名,李寧服裝、百盛購物在當地也是數得上來的??邕^湄公河大橋就進入了舊市區,河內也按照中國的模式改造老城市,修繕老城區,建設新城區,避免了我們剛開始的大量老城區拆遷的彎路,我住的酒店就坐落在老城區的市中心,最著名的商業街HANG GAI街附近。
酒店是我喜歡的類型,用中國傳統風格裝飾的,無論是大堂還是臥室都是傳統風格的,床、衣柜、床頭柜、椅子、茶幾都是一個風格,店內使用美金和越南盾,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人民幣可以在這里廣泛使用的景象,以至于我只帶了人民幣而沒有帶任何外幣而出境,幸運的是在河內機場可以用人民幣換了越南盾,一元人民幣等于2000越南盾(VND)。這個比價很容易給大家,也包括給我一個誤導,好像人民幣很值錢,我們可以當一回富豪了,其實大錯特錯了,其實這里的物價并不便宜,吃、住都是很貴的,越南人在使用貨幣時,包括出租車上面的標價都是以一種缺省最后3個零的簡易方式來閱讀和使用的,比如出租費120000VND,出租車上的里程表顯示120,后面的x1000是默認的,還有你想收集他們的硬幣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幾乎找不到,面額太小而不用,這從側面反映,他們的消費水平不低,只是他們的貨幣面額沒有確切顯示出他們的財富來,據說,越南是一個國窮民富的國家。
越南和河內概況
關于越南和河內概況,可以簡單說一說,越南總人口為8400多萬,典型的傳統農業國,大米、咖啡出口居世界第二三位。越南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4個民族,以京族人口最多,約占總人口的86%,有華人100多萬,全國劃分為59個省和5個直轄市,越南民族傳統節日與中國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其中春節為最盛大的節日。
河內 (Hanoi) ,有人口將近300萬,河內歷史悠久,曾為越南封建王朝的京城,被譽為“千年文物之地”。河內具有亞熱帶城市的特色,樹木終年常青,鮮花四季盛開。
到了越南,由于都是社會主義國家這個特性,我和許多人一樣,是拿著比較的眼光來發現和尋找我們的過去,我是以一個過來人的心態來看待這個國家,因為他們的確也在走我們曾經走過的路。
首先從街道和比較集中的公共場所發現了很多我們久違的宣傳畫,不用我說,大部分國民也許就知道這些畫的內容,工、農、商、學、兵、政曾經也是我們宣傳畫主旋律,看人家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畫與我們是何等相似。國旗上的五星的五個角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士兵、知識分子和青年。
越南的國歌是《進軍歌》。如果有興趣比較一下我們的國歌,連內容都是非常的雷同,從這里也能看到兩國的發展歷程是何等的相似。
《進軍歌》的歌詞有兩段。第一段歌詞是:
越南軍團,
為國忠誠,
崎嶇路上奮勇前進。
槍聲伴著行軍歌,
鮮血染紅勝利旗。
敵尸鋪平光榮路,
披荊建立根據地。
永遠戰斗為人民,
飛速上前方。
向前!
齊向前!
保衛祖國固若金湯。
越南軍團,
旗標金星,
指引民族脫離火坑。
奮起建設新生活,
打破枷鎖一條心。
多年仇恨積在胸,
為了幸福不怕犧牲。
永遠戰斗為人民,
飛速上前方。
向前!
齊向前!
保衛祖國固若金湯。
胡志明作為越南的建國者,一直成為國家的榜樣所倡導,就在目前,政府發動了一場以胡志明道德為榜樣的全國性學習活動,可見其地位之高,這也從河內到處是胡志明的紀念標志和對其有關的各類建筑保存完好可以看出來。
胡志明前輩的故居、紀念館、陵墓等都完好地設立在市中心的巴亭廣場,那里類似我們的天安門廣場,除了紀念堂外,還有很多政府辦公機關在那里。
千年之都
河內到2010年就有了1000年的歷史,越南政府非常重視,搞了一個1000天倒計時,屆時河內計劃邀請世界各國領袖參加1000年慶典,同時邀請全球凡建立已經有1000年的國家、城市都一起來河內慶祝。
為了慶祝這一重要時刻的到來,河內正在進行千年改造計劃,計劃投資300億,包括擴建機場,建設一條耗資5億美元的貫穿南北的高速鐵路,由法國贊助并興建,并聘請法國專家協助古城區保護工作,實際上,老城區也都是法國統治時期留下來的法式建筑。
宗教
走在街上或是到訪越南家庭,到處可以感受到燒香拜佛的氛圍,從那些寫著漢字的寺廟可見一斑,其實,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越南,10世紀后,佛教被尊為國教。目前全國佛教徒約2000萬人。此外,天主教傳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約300多萬,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財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設有供桌、香案,逢年過節在家中進行祭拜。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服裝服飾
越南服裝其實主要特色體現在女裝,男裝則比較簡單隨便,正式場合男士著西裝,而女士就不一樣了,因為她們保留了傳統的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即使是一些流行款式,也是保留了長衫的特征,也仍然有頭戴斗笠的當地人,不過,越來越多的女性穿著比較休閑了,襯衫加長褲,包括牛仔褲,難得發現的是,在32度高溫天氣下,居然很難發現穿裙子的,另外發現,大部分女性都戴口罩,與北京春天刮風沙時一樣,女性都戴口罩或者絲巾包裹,我想估計和污染有關,因為河內的污染也比較嚴重,天空也是整天灰蒙蒙的,這與越南特色“摩托車上的民族”有關,摩托車太多,尾氣加上灰塵導致空氣質量很差。
摩托車和出租車
按理說,摩托車不應該成為一個主題,但越南是個例外,在河內,一個首都城市,你很難發現有公共汽車,也很難發現有自行車,幾乎家家有摩托車,上班族人人都有,全部是從日本和韓國進口,他們的出租車也是從日本和韓國進口,從這里看到老百姓的富裕了吧,問當地人一個月掙多少錢,回答我600元人民幣,比較比較我們的打工妹所掙的錢,他們所說好像也比較合理,可他們的消費卻一點也看不出來。
關于摩托車,任何一個到過河內的人都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感覺,摩托車之多,速度之快,駕駛技術之高可以說是空前的,所以他們也被稱為摩托車上的民族。在十字路口綠燈放行的時候,那種氣勢被浩浩蕩蕩的摩托車隊完全呈現出來,每個人都好像是賽車手,好像今天不爭出個高低輸贏不罷休似的,到這樣的地方,安全絕對是你第一意識。
關于越南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摩托車?或者說,越南人為什么這么喜歡摩托車?據說大約有這么兩個方面原因。一是街道狹窄,不利于跑公交車,很多街道根本就錯不開對面來的兩輛客車,二是氣候炎熱,如果沒有空調,擠在公交車里受不了,遠不如駕著摩托車兜風來得涼爽。
其實,據說僅僅15年前的河內,晚上連路燈也沒有,大都是點油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時也沒有摩托車,騎的是自行車,與現在相比,越南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坐出租車自然要選擇正規國營的公司,簡單判斷法,就是看電話號碼后四位是特殊的,就比較好,坐上車就有保險,私人或者小公司的電話號碼就沒有特殊性,而且也沒有任何保險,拉客轉圈的人仍然有,我就被一個看似華人的司機帶著轉圈去了,花了一倍的錢。不過我到目的地問他要了發票,后來傳真到他們公司了,也不知道有沒有處罰。
特色小吃和飲食習慣
越南的飲食習慣與我國廣東、廣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飯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
越南人就餐一般用中式的碗、筷。他們常用最喜歡的酒和生冷酸辣食物待客。
越南特色小吃很多,現略舉一二:
◆ 炸春卷
這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也是我最愛吃的,我曾經在加拿大生活過幾年,在那里就已經領略到了越式炸春卷的魅力,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 牛肉粉
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后下鍋煮熟,然后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后,加入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青菜生吃,這是我這次唯一在街邊品嘗的食物,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菜,如蕪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這些菜大部分對我來講是難以下口的,但吃起來還是味道不錯的,一碗牛肉米粉再加一盤青菜15元人民幣,還是很實惠的。
當然,傳統的螺螄粉、雞粉、蝦餅、肉粽、越式灌腸、綠豆糕、牛肉火鍋也都是越南的特色食物,有機會也是值得品嘗的。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咖啡,我沒有想到河內有那么多的咖啡店,后來想到他們曾經是法國殖民地的歷史,也就可以理解了,越南有很多方面仍然保留著那個時代的法國習慣,包括愛吃面包、喝咖啡。熱愛西式食物,在TRUE BACH湖西岸,數十家咖啡廳集中形成了一條街,與北京后海酒吧一條街非常相似。
不過,由于河內的衛生條件非常的不好,所以我一般也就在酒店吃了,和印度一樣,你很難在餐館發現有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筷子和干凈白凈的餐巾紙,比印度強的是你可以買到礦泉水,而印度要在星級飯店才可以看到礦泉水。越南路邊小吃店是不能輕易去的,何況越南有9個省流行禽流感,不過我轉遍附近方圓1公里,居然沒有發現一個中餐廳,只好通過飯店到外面去預定,盡管是貴了點,一個炒面條加兩個春卷要9個美金,但也沒有辦法,據說只有到了胡志明市才有大量的中餐館。(未完待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37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