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供應商選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偉春
[摘 要]供應鏈是由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涉及的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其目的是為了響應市場需求。因此科學地選擇供應商不僅能增強供應鏈的競爭力和提高對客戶需求的反應能力,而且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因此供應商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從供應商的質量、價格、交貨、服務、提前期考慮,對供應商進行選擇。
[關鍵詞]供應商層次分析法判斷矩陣
一、引言
供應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與采購經濟形勢下,提出的管理機制。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客戶關系是一種戰略性合作關系,提倡一種雙贏機制。從傳統的非合作性競爭走向合作性競爭、合作與競爭并存是當今企業關系發展的一個趨勢。因此供應商選擇對企業采購與供應工作具有直接的關鍵的影響。一個好的供應商能夠在物料或服務的質量、成本等各個方面滿足企業的需求,一個不合格的供應商在這些方面會給企業帶來非常嚴重的問題與后果。無論是在傳統的采購與供應管理中,還是在現在的供應鏈管理中,供應商選擇都是關鍵環節,選擇一個卓越的供應商,是企業的一項關鍵職能。
供應商選擇的一般原則是:資金力量較強,產品質量較好,價格合理,服務質量好。所以本文的評價指標主要考慮質量、價格、交貨、服務和提前期這五個指標。對這五個評價指標的具體描述如下:
產品質量:指供應商的產品滿足企業需求的程度。一般用合格產品占總產品的比重計算,該指標越大越好,是“效益”型指標。
產品價格:指企業采購的每一單位產品所付出的成本,該指標越小越好,是“成本”型指標。
交貨:指供應商及時滿足企業定單的程度。一般用及時交貨的定單數占總定單數的比例來表示,該指標值越大越優,是“效益”型指標。
服務:指供應商在交貨后在產品安裝、維護等方面滿足企業的程度,該指標值越大越好,為“效益”型指標。
交貨提前期:指企業發出定單到收到定貨之間的時間,對于需求方來說,交貨提前期越短越好,是“成本”型指標。
二、方法介紹
層次分析法首先將整個系統劃分為目標、準則和方案三個層次,然后對方案進行相互比較,運用矩陣形式判斷作相對評價,最后進行綜合評價,排出各方案的優劣次序。具體做法可分為五個步驟:
1.明確目標
2.建立層次結構
在深入分析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將有關的各個因素按照不同屬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層次,同一層的諸因素從屬于上一層的因素或對上層因素有影響,同時又支配下一層的因素或受到下層因素的作用。最上層為目標層,通常只有1個因素,最下層通常為方案或對象層,中間可以有一個或幾個層次,通常為準則或指標層。當準則過多時應進一步分解出子準則層。
3.建立判斷矩陣
層次分析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兩兩重要性程度之比的形式表示出兩個方案的相應重要性程度等級。
4.計算層次單排序的權向量和一致性檢驗
對于每一個成對比較陣計算最大特征根及對應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標、隨機一致性指標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檢驗。若檢驗通過,特征向量(歸一化后)即為權向量:若不通過,需重新構追成對比較陣。
5.進行總層次排序
計算最下層對目標的組合權向量,并根據公式做組合一致性檢驗,若檢驗通過,則可按照組合權向量表示的結果進行決策,否則需要重新考慮模型或重新構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較大的成對比較陣。
應用這種方法,決策者通過將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層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間進行簡單的比較和計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權重,為最佳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
三、建立模型
1.明確目標:選擇理想的供應商。
2.建立層次結構模型:該結構圖包括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
4.計算層次單排序的權向量:W=(0.263,0.475,0.005,0.090,0.110)。CR=0.016<0.1通過一致性驗證。
同樣求第3層(方案)對第2層每一元素(準則)的權向量:
w1=(0.595,0.277,0.129),w2=(0.082,0.236,0.682),w3=(0.429,0.429,0.142),w4=(0.633,0.193,0.175),w5=(0.166,0.166,0.668)。CR1=0.05,CR2=0.002,CR3=0,CR4=0.009,CR5=0,均<0.1,通過一致性檢驗。
5.進行總層次排序
P1對總目標的權值為:0.595×0.263+0.082×0.475+0.429×0.055+0.663×0.099+0.166×0.110=0.3同理P2、P3 對總目標的權值分別為:0.246,0.456 決策層對總目標的權向量為:{0.3,0.246,0.456},CR=0.015<0.1層次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因此最佳供應商為P3。
四、小結
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對供應鏈管理中的供應商選擇進行了評價,充分考慮了供應商的質量、成本、交貨、服務和提前期,綜合考慮各個供應商的優劣勢,以及該層對上層的影響,選擇了一個最優的供應商。隨著供應鏈思想的普遍應用,供應商的選擇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清烈、運籌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2] 孔慶善、運作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3] 韓敬軍、供應商選擇的主要指標與績效考核指標[J]、哈爾濱、商業經濟、2009年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74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