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農村財務規范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農村財務規范問題,是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的重要問題。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互聯網+”背景下,提高農村財務規范性的重要意義,分析農村財務規范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其次,結合這些問題,探討加強農村財務規范性管理的相關對策,以促進農村財務發展的現代化,解決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財務;規范性;共同富裕
中圖分類號:F30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221-01
引言
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農村建設方向。從經濟角度看,農村財務規范性影響著農村金融的活力,影響著農民的整體收入水平。從社會角度看,農村財務規范性影響著農村的發展穩定性,影響農民生活的幸福感。
一、“互聯網+”背景下,農村財務規范化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是指利用互聯網,對傳統生產生活中的行業進行信息化改造,將電子信息技術滲透到各行各業的具體經營管理中去。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農村財務規范性的問題日益凸顯:
(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
政府在取消農業稅之后,對農村與農民進行多項財政補貼,這些補貼多數是以專項補貼的形式下放到了農民手中。一方面,農村在“互聯網”設施建設方面,沒有專項基金,可以用于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總體較少。另一方面,農民對互聯網的認識普遍不足,很多農民還認為互聯網“只能用來打游戲”。這種錯誤與片面的認知,導致農村基層干部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很難得到村民的支持。
?。ǘ┺r村財務的開放性程度較低
目前,農村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公開化、透明化程度都比較低,具體的管理質量受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的個人素質影響非常大。農村的財務管理機制不健全,財務審計的方式比較落后,財務管理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農村財務管理者的行為受到的監督與制約較少,會計管理人才與網絡信息技術人才相對缺乏。
二、“互聯網+”背景下,推動農村財務規范化的對策
?。ㄒ唬┘訌娹r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1.硬件設施建設
硬件設施包括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設備等,農業信息化建設開展以來,我國農村的硬件設施建設水平顯著提高,很多農村都利用電腦進行辦公。但是,農村的互聯網硬件設施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很難滿足財務管理信息化、公開化、透明化的要求。農村政府與村民自治組織,一方面,要積極籌措資金,與農村企業和富裕戶加強溝通,提高農村網絡的帶寬,提高硬件設施的運行反應速度,以滿足財務處理的效率要求。積極發發揮村民自治組織在資金籌集中的積極作用,利用好現有的利好政策,吸納更多的資本進入到農村建設中來。另一方面,要積極建立起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例如農業教育信息平臺、政務信息平臺、技術信息平臺、金農工程平臺等,將與農村財務相關的內容發布在各個平臺上。增強農村財務管理的透明程度與公開程度,增前農民對財務管理工作的信任感,增強投資人進村投資的信心。
2.軟件條件改善
軟件條件指的是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與能力素質。首先,加強財務管理規范性,降低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的流動性。適當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薪資與福利待遇,增強財務管理崗位的吸引力,吸納年輕人才進入到農村財務管理的工作中來。農村財務管理要與農村的政治、社會管理區分開來,政府要提高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設置專人對財務進行管理,避免出現工作人員“身兼數職”的情況。其次,基層政府要加強相關技能與知識
的培訓,增強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意識,提高工作人員進行規范化操作的技能水平。農村財務管理的工作人員,要加強自身素質,提高對電子網絡技術的掌握與熟練程度。工作人員也要加強對理財觀念與理財意識的宣傳,提升農民群體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二)提升農村財務管理現代化水平
1.加強會計管理
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與網絡的融合,要提升農村會計管理的專業性:(1)提升財務規劃的科學性:通過互聯網,征詢村民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意見,提高規劃過程中的村民參與;(2)通過互聯網,進行農村財務的長、短期預測,并利用數據庫技術對預測結果進行分析。(3)對農村財務管理進行以變動成本法為基礎編制的全面預算,加強以標準成本制度為基礎進行的內部控制。(4)加強對農村財務管理的業績評價與考核,可以利用票選方式,了解村民對財務管理的滿意度。在這個過程中,農村的財務管理人員,要始終堅持專業核算與群眾核算相結合的辦法,多方式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會計預測、會計決策、會計控制、會計分析、會計檢查等方式,量化管理農村財務,增強管理規范性[1]。
2.加強財務監督
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與網絡的融合,要對財務管理進行財務監督(Financial Cupervision)。首先,要加強對農村財務管理合法性的監督。農村基層財務管理者要根據國家對農村財務問題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組織監察人員,對農村財務管理進行積極的事前監督、嚴格的事中監督和及時的事后監督,尤其要重點監督農村財務的財務計劃、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其次,要加強對農村財務管理效益的監督,監督農村集體的財務狀況、財務管理成果,尤其要重點監督有關支出的各項財務活動。要切實通過編寫監察報告、整理監察資料、核對賬簿、報表,統計分析財務數據等方法,加強財務監督的指向性。
3.加強財務審計
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與網絡的融合,就要做好財務審計(Financial Auditing)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其實施條例,對農村集體的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計監督[2]。積極在農村地區推行會計委托代理制度,注重表格分析法在財務審計中的作用,利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審核農村集體的流動負債、長期負債。借鑒現代化、網絡化的財務審計經驗,管理好農村集體的資產,避免集體資產的流失,維護農民的集體權益。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工作人員要利用好信息網絡工具,推動農村財務的信息化、標準化,增強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從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農村財務規范問題及對策,有利于完善農村財務建設的軟件和硬件環境,吸引現代信息技術人才加入到農村財務建設的過程中去,引導廣大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因而,我們要深化農村財務管理改革,對農村財務流程進行現代化管理。
參考文獻:
[1]胡幸福.強化財務審計對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南方農業,2018,12(27):81-82.
[2]葛鐵軍.關于規范鄉鎮財政財務管理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探討[J].山西農經,2018(10):45-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4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