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據為中心 創新為引擎 英特爾轉型進行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英特爾曾在上世紀80年代遭遇DRAM產量過剩危機,像是命運安排的試煉。但在安迪·格魯夫的掌舵之下,英特爾轉變了思維,從生產存儲芯片變為生產微處理器,以此轉危為安,闊步走在處理器領域,經歷了接下來的互聯網的變革,并且積累技術優勢。在數字化時代下,足以應對數據帶來的各種挑戰。
當下,英特爾同樣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壓力,不過英特爾可以改變對市場方向節奏的把握,以布局的軟硬件為出發點,用以解決技術應用的難題。
處理器:全面的數據計算
位于上海紫竹科學園區的英特爾亞太區研發中心,英特爾近期在這里舉辦了媒體探討會,分享了英特爾以數據為中心的產品組合的核心技術,進行了六大技術支柱戰略分享,涵蓋制程&封裝、架構、內存&存儲、互連、安全、軟件技術創新。
英特爾擁有全面的技術優勢,試圖將數據價值最大化,英特爾亞太研發中心的技術人員表示,智能互聯設備帶來了巨大的數據量增長,例如攝像頭或無人車都是24小時不間斷地產生數據。
大量數據的運作離不開CPU計算力的支持。在第一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發布之后,其可擴展的性能獲得全球用戶的青睞。而在今年4月初,英特爾帶來了第二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除了延續前一代的銅、銀、金、鉑式的產品分類以及性能的提升外,增加了針對英特爾傲騰數據中心級持久內存的支持、深度學習推理應用、并針對網絡、云計算以及搜索提供了不同的專業對應型號,例如“Y”系列支持Speed Select技術,可以控制芯片內部能耗。“V”系列在同樣的網速下,提供更高的核心數;“S”系列,針對搜索算法和業務特點進行了優化等。
當然除了至強系列處理器,英特爾在最近也發布了最新的1-1600SoC處理器,這是一款集外設網絡、加速功能為一體,針對計算、網絡、存儲為一體的處理器,以及內核基于10nm技術的Agilex FPGA,可以直接訪問CPU內存,無需映射,技術人員稱為實現異構計算。同時應用了最新的3D封裝能力,并且采用了介于傳統FPGA和ASIC之間的技術eASIC,硅片面積和功耗大幅減少。以及還在開發的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和Movidius系列人工智能加速器。
全面的數據計算能力帶來細分化的數據需求,英特爾技術人員表示,不同數據量和不同數據形態對普通的計算機架構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英特爾整合了現在已有的四大計算架構。針對標量計算、向量計算、矩陣計算和空間計算,來對應四類產品線,也就是CPU、GPU、AI加速器以及FPGA。
存儲:發揮基礎設施最佳作用
據IDC報道,在2015年-2025年間,每年數據將會以25%的速度增長,數據的增加呈指數級。而數據來源包括數據中心數據、邊緣數據和終端數據。例如客戶端、移動設備等基于不同端口的數據應用,對存儲架構也有著不同的需求。對于用戶來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數據存取的容量、性能、延遲、可靠性及適應性都面臨新的挑戰,而英特爾傲騰數據中心級持久內存技術和第二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則打破了內存和存儲的邊界。從數據分布來看,數據被分為冷數據、熱數據,再者還有一種為溫數據。其中熱數據是需要被計算節點頻繁訪問的在線類數據,對于離線類不經常訪問的數據則被稱為冷數據。
英特爾技術人員解釋到,在通常計算機架構當中,熱數據是存在DRAM當中,冷數據是存在不同速度的存儲介質當中。DRAM層和SSD層的容量差別很大,SSD從容量上來看往往會是內存2-3個數量級的產別。其次,程序對計算會產生延遲的影響,容量很大甚至會達到毫秒級的延遲,那么,SSD與DRAM的延遲會達到了1000倍。同時數據放在盤里不用,再計算時需要從SSD讀到內存過程中,也會造成讀寫的延遲。
英特爾通過創新介質3D Xpoint,不僅覆蓋內存與SSD,其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填補DRAM和SSD之間的鴻溝。英特爾傲騰數據中心級持久內存具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為應用直接訪問模式,另一種是內存模式。前者,內存會直接取決于什么數據放置DRAM中,什么數據放到持久內存當中,并且數據訪問存儲不會經過中間環節,從而降低訪問延遲,抵消SSD訪問過程中存儲所產生的開銷,當然,前提是應用程序需要對硬件有所感知。后者,內存模式并沒有用到持久性的特征,但是大容量的特點可以在系統當中,利用原生內存和持久化內存形成“緩存”關系,從而提供作為操作系統對操作軟件大內存設備,以減少應用程序一致性的開銷。
傲騰數據中心級持久內存打破了傳統內存與存儲的邊界,即使掉電也不會丟失內存的數據,進一步提升了業務運行的性能。當然基于3D Xpoint,英特爾傲騰數據中心級SSD產品延遲更低,讀寫速度能夠到納米級別,更加接近DRAM。除了傲騰數據中心級SSD產品,英特爾3D NAND QLC產品更注重成本與可靠性,相關技術人員提到,得益于技術的進步,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QLC技術有著天然的優勢,前景非常樂觀,大概可以達到30%-40%,在持續改善NAND的制程之后,性能可以做到類似TLC。
結語
全面的數據計算和3D Xpoint是否能夠代表如今數據洪流時代下的最佳硬件?未來會告訴我們答案。但是除了在處理器和存儲的領先優勢,英特爾在軟件、網絡及安全方面做著更深度的研發,例如oneAPI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軟件的優勢,兼具簡便和可擴展、開放性和提供統一的開發體驗,該項目或將在今年第四季度交付。同時,英特爾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發布下一代以太網100G產品,其主要有兩個創新技術,分別是針對特定的工作量提升應用性能,減抖動和延時,提高帶寬的ADQ技術,還有DDP技術。在安全方面,英特爾去年成立了產品保障和安全部門,它的使命就是確定每一個事業部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將安全納為重要的考量。
如今的英特爾,早已不能再被稱為處理器企業,在如今的數據大環境之下,英特爾實現了快速變身,從“芯片航母”跨越到以數據為中心,無論是六大支柱戰略的布局,事實上也是技術的整合,從制程&封裝,到芯片構架,再加上存儲技術,以此跨越到互聯技術、安全技術,通過oneAPI接口,使英特爾的產品優勢惠及更廣,助力企業釋放數據的價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93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