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聲律為竅以物象為骨以意格為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王昌齡邊塞詩中的《從軍行》在發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在這首古詩教學設計中“以聲律為竅,以物象為骨,以意格為髓”詩的三體為品讀教學策略,設計了這首邊塞詩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體會王昌齡邊塞詩的藝術特點,與作者共同體味戍邊戰士內心無限的愁苦,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古詩詞的音律美,物象美,意格美。
  關鍵詞:邊塞詩 聲律 物象 意格
  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詩以高度凝練的語言、優美的音律、充沛的情感、豐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陸機認為:“詩緣情而綺靡”。古詩教學教師也應努力做到:教緣情而通澤。
  正是對中國經典詩文化的崇敬和和不斷地吸納,在古詩教學中亦是引領學生品讀古詩在煉字,煉句,煉意,煉格中感受古詩的音律美、物象美、意格美。邊塞詩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被譽為“詩家天子”王昌齡的邊塞詩寫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薄K倪吶娚朴诓蹲降湫偷那榫?,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力。其詩歌意境開闊,在發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那么在教學中我細致研讀王昌齡《從軍行》: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這首詩作者通過特定的悲秋時節以及特有的戍邊場景,把征夫內心的憂愁抒發非常細膩、真實,達到了物與情景妙合,將遼闊的空間與無限的期盼與愁苦達到了意蘊豐厚的藝術境界。
  教學設計中我“以聲律為竅,以物象為骨,以意格為髓”詩的三體為品讀教學策略。通過品讀這28個字,引導學生體會王昌齡邊塞詩的藝術特點,感受在灰暗蒼茫的畫面中,在低郁的樂曲中,感受古詩的音律美,物象美,意格美。
  一、教學目標
 ?。ㄒ唬┯懈星槔首x并背誦古詩,感受音律之美。
 ?。ǘ├斫庠娋浜x,品味詩情,想想詩中所描繪的畫面,體會意境之美。
 ?。ㄈ┝私獠W習作者王昌齡抒發情感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一)有感情朗讀并背誦古詩,感受音律之美。
  (二)理解詩句含義,品味詩情。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交代學習內容
 ?。?)今天將與同學們共同王昌齡的邊塞詩《從軍行》。齊讀課題。
 ?。?)快速在古詩中的第一句找到古代軍事傳遞信息的重要媒介和防御設施。(烽火臺)結合課下注釋理解何為“烽火”。
  補充介紹:烽火臺是古代軍事防御的設施,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是最古老,也是行之有效的傳遞軍事信息得方式。
  2.介紹作者,明確學習任務
  (1)王昌齡盛唐時著名的邊塞詩人,被譽為“七絕圣手”,又被譽為“詩家天子”,善于捕捉典型情景描繪戰士的戍邊生活。
 ?。?)那么作者在戰火紛飛的歷史時空的背景之下,以烽火臺為詩的背景,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戍邊生活、戰士的內心世界及作者怎樣的感情呢?細細品讀這首《從軍行》,在28個凝練卻意蘊豐厚的文字中去理解、想象、體會。
 ?。ǘ┮砸袈蔀楦[,朗讀古詩
  1.詩有三體:其一為以音律為竅。就請同學們自己朗讀古詩,要求讀準、讀通、讀順、讀出節奏。
  2.強調斷句,范讀后指讀。
 ?。ㄈ┮晕锵鬄楣?,讀懂詩意
  1.這首邊塞詩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戍邊生活呢?請結合課下注釋再讀古詩,同桌交流古詩中的畫面。
  2.用古詩中的一個字來概括戍邊戰士內心世界應該是?——“愁”,一個愁字,千般滋味,萬般體悟,又緣何生出這般濃濃的愁呢?
  3.細細品讀古詩中的一二句,體味古詩中當時的環境和戰士的內心。
  匯報:
 ?。?)“烽火城西”“百尺樓”古詩中的地點,遠離家鄉,位處荒蕪原野,四顧茫茫,怎不讓人心生寂寞之感。
  (2)“海風秋”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此時正是悲秋時節。
 ?。?)“獨坐”孤獨之感。
  天地間百尺樓,茫然四顧,視之所及能看到什么?(遠方、歸雁、落日……)
  除了寂寥還是寂寥,畫面中這一樓一人置于蒼茫宇宙間,何其孤寂。
  4.言有盡而意不盡,把此時你的理解、想象、感受送到這14個字中。
  指導朗讀:語速可以慢一些,再沉一些。
  范讀后指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仿佛看到了……
  5.小結:品讀,重在一個品字,更重在一個讀字,讀書就要口到,心到,更要神到,讀出心中的體悟。
 ?。ㄋ模┮砸飧駷樗?,體味怎樣的愁?怎樣的盼?怎樣的怒?
  1.詩有三體,其二為物象為骨,其三以意格為髓。王昌齡就在這無限寬廣的天地間選取那一樓一人,在視覺上呈現了時空上的空曠和寂寥。那么作者僅僅停留在視覺上的物象嗎?細品這首詩的三四句。
  匯報:《關山月》一曲,在聽覺讓畫面更富有立體,在這嗚嗚咽咽的樂曲中,你似乎聽到了什么?
  2.在這嗚咽中有無盡的思念,無盡的呼喚,無盡的期盼……作者從視覺到聽覺凝聚為最后一句“無那金閨萬里愁”——那是怎樣的愁啊?——萬里,時空的無限遙遠?!莾H僅是妻子的愁嗎?——更是相互的思念,還是所有親人的思念。
  這情之所至怎一個“愁”字了得——言之不足,就讓我們化氣為聲,一起吟誦吧。
  3.那么此時此刻你僅僅讀出了愁嗎?還讀出了?——盼——戰士的盼?王昌齡的盼?你的盼?——怒,對戰爭的怒斥,戰爭帶給所有無辜的民眾是無盡的痛苦。
  結語
  在灰暗蒼茫的畫面中,在低郁的樂曲中,在王昌齡的筆下,我們感嘆戍邊戰士內心無限的愁苦,更感受到戰爭帶給民眾的是無盡的苦痛,讓我們齊誦古詩。
  課有盡而意不盡吶,也期望帶著這份理解感悟和收獲在未來的古詩學習中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古詩詞的音律美,物象美,意格美。
  參考文獻
  [1]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唐詩三百首詳析[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
  [2][清]珩塘退士著,王向峰,林東海,張恩華主編.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M].萬卷出版社出版社,2018.
  [3]陳瑞,盛立輝.新課標教材版古典詩詞鑒賞辭典[M].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6.
  [4]顧寶興.詩法詩有內外意詩有三體詩有四煉詩有五理[OL].2016-0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5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