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新技術產業并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依托低成本優勢,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長期依賴投資驅動,粗放型增長模式成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瓶頸,提升科技創新實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我國經濟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文章主要剖析在經濟增速放緩、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等宏觀背景下,高新技術產業并購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并購;高質量發展
   一、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是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
   20世紀中葉以來,伴隨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以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及其產業逐步興起,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全面發展,各國逐漸意識到高新技術產業對于改革全球產業結構和經濟地位的重要作用,將其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二戰之后,美國、德國、日本通過資金支持、政策引導、構建社會研究體系等方式奠定科技創新基礎,實現了科創立國,并在之后的發展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加深創新積累。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5年全世界研發投入規模排名前四位的國家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這與世界各國的GDP排名完全一致,充分說明以科技研發為主要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是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的持續動力。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依托低成本優勢,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2011年,中國的GDP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的制造業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已比較完善,但長期依賴投資驅動,粗放型增長模式成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瓶頸,從2015年開始,中國企業的銷售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持續下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以實現經濟的內生增長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因此,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要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技術創新、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和金融市場效率是保持經濟長期增長的必然選擇,提升科技創新實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則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和根本途徑。
   二、 并購是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
   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創新主導型產業,兼具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的特性,充分而有效率的金融支持是高新技術產業得以順利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作為資源價值再分配,支持實體經濟不斷轉型升級的重要資本工具,并購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并購在經濟轉型期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由于高新技術行業內科學技術在不斷推陳出新,更新迭代,企業需要在顛覆性技術取得突破后將其快速、有效的轉化為市場份額。當技術更迭加快,并購則給此類企業提供了通過外延式快速獲取技術、整合資源,高效占領市場的機會,這是高新技術企業并購最關鍵的原動力之一,也是其并購對其幫助裨益大于其他傳統行業的根本原因。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國際競爭格局,高新技術產業并購促使資本、新技術不斷流入創新企業,新經濟企業不斷涌現,落后產業不斷淘汰,推動高附加值產業不斷替代低附加值產業,從而大大提高經濟增長效率和經濟發展質量,最終實現結構的調整優化并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
   三、 經濟轉型期是高新技術產業并購的活躍期
   在經濟結構轉型的內在驅動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呈井噴式增長,在2013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高科技領域并購金額從2013年的608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1 754億美元,年復合增速為24%,是全市場并購金額年復合增速的2倍,在全市場并購金額中的占比從2013年的29%提升至2018年46%,高新技術領域的并購逐漸成為市場上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將社會經濟分為價值創造部門和價值再分配部門,并購則是將市場資源進行再分配以支持實體經濟的價值創造的過程,而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無疑加速了這個過程。
   四、 創新驅動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領域轉型,并購邁向產業協同新階段
   創新驅動我國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從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途徑看,在傳統產業基礎上“嫁接”或“裂變”,或者兩種方式的融合是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途徑,由此并購承擔著幫助我國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的重要任務。2014年~2017年,中國企業由傳統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的并購宗數增加27%,并購金額增加169%。創新驅動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高新技術產業并購轉向重視產業協同、長期價值提升的高質量并購轉變,直接體現在我國相關產業增加值的大幅度提升。2016年~2017年,我國規模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均超過10%,2017年更是創下11.0%的增長速度。其中,2017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2.7%。
   五、 電子信息成為高新技術領軍產業,各行業均衡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2013至2017年期間,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熱點產業發生較大變化,如今形成以電子信息為主、生物與新醫藥、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為輔、其他高新技術產業并購均衡發展的局面。高新技術領域并購金額的產業分布日趨多元,主要源于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在眾多細分產業的蓬勃發展。
   以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領軍企業的爆發式增長帶動了以移動互聯網、互聯網和通信等行業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產業內企業普遍獲得大量融資,發生頻繁并購,進入了新一輪快速發展階段。截止2017年末,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9.1個百分點?;ヂ摼W進一步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對生產和流通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使一些傳統產業煥發了青春?;ヂ摼W滲透帶來的新業態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如第三方支付、網上購物、網絡約車、網上訂餐、在線醫療等模式日新月異,逐漸替代傳統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電子信息產業盡管在規模上還難以和傳統產業等量齊觀,但其顯現的快速增長的勢頭,表明經濟新動能正在迅速積聚,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未來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信息經濟繁榮程度成為國家實力的重要標志,電子信息產業并購重組將會持續活躍。
   六、 海外技術引進,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迅速崛起
   我國長期的貿易順差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為境內企業海外并購投資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全球性金融危機使得海外的諸多行業面臨洗牌,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資本的競爭帶來歷史性的機遇。我國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金額從2013年的92億美元迅速增長至2018年322億美元,2016年達到歷史高峰,完成1 082億美元交易。在國內經濟形勢轉變的背景下,我國企業面臨規模擴大邊際效應遞減的困境,跨境并購為企業吸收先進的技術、人才、管理經驗賦能、縮短新興產業成長時間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七、 受宏觀經濟及政策監管影響,高新技術領域并購增速階段性放緩
   2017年以來,受到宏觀經濟增速下滑、資金面收緊、并購政策趨嚴和資金出境審查加強等多重因素影響,高新技術領域并購增速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
   從2015年開始,國內市場并購一度極為活躍。不過,當時多元化的跨界并購是市場主流,但與之對應的是,并購市場出現效率下滑,并購標的資產整體ROE水平降低,2016年9月9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加大了并購重組的監管力度。2017年,以上市公司為主導大高新技術領域并購數量與金額均有所回落。同時,由于跨境資本凈流出持續增加,人民幣匯率承受的貶值壓力增大,相關部門對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做出了更多限制并加大了審查力度,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宏觀指導,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跨境并購增速減緩。
   進入2018年,雖然并購利好政策頻出,但在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降低宏觀經濟杠桿率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作為并購主力軍也遭遇了并購融資難的問題。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經濟下行的影響下,大部分企業業務低迷,盈利下降,加之前期收購標的公司業績下滑,大量計提商譽減值,引發股價頻創新低,從而導致大股東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市場投資者對此作出反應,股價進一步下跌,形成惡性循環,甚至危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地位。
   八、 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受海外政策影響加大,并購完成率全面降低
   近年來,中國企業大規模的跨境并購引起西方國家對喪失自身技術優勢的擔憂,為防止高端技術外流,收緊了對外國企業跨境并購的審查力度。近兩年,中國企業在歐美地區的并購完成率大幅下降,中國企業并購歐洲企業的成功率由2017年的77.4%下降至2018年的51.5%,而并購美國企業的成功率從66.7%下降到47.6%。根據中投研究院2018年對A股上市公司跨境并購意愿的調查顯示,有13%的跨境并購交易失敗原因是未通過當地政府投資審查,在考慮跨境并購風險時,超過65%的企業認為當地政治環境最大的影響因素。全球各國政府正在采取更嚴格的方法來審查潛在威脅其國家安全,特別是涉及高新技術的海外并購交易。2018年美國《外國投資分析概念評估現代化法案》開始生效,該法案不僅進一步擴大了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的審查范圍、加強了少數股權投資的審查,還增加了對特定領域投資的強制性申報以及“特別關注國”名單,而中國屬于“特別關注國”,特定領域則明確指向高新技術領域。在強監管下,中國高新技術領域赴美并購幾乎全部暫停。同時,英國也加強了并購審核,使政府有更大的權力審查跨境技術交易。在歐洲,不論歐盟層面還是歐洲國家層面,建立更強的投資控制動力的意愿都在上升。在越來越嚴格的審核趨勢下,即使海標并購標的僅是在相關國家開展業務或有終端客戶,也可能觸犯其海外并購監管規則。除此之外,反壟斷法規、稅收相關法律也在跨境并購活動中成為越來越大的阻力。在貿易保護主義蔓延的背景下,政治監管趨嚴對國內高新技術產業跨境并購的影響將會持續。
   九、 并購熱點轉移,“一帶一路”沿線成為為中國企業跨境并購選擇的新市場
   中國企業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在北美和歐洲成熟市場,工業和消費品行業依然是中國上市企業并購重點,歷年來超過半數并購交易發生在這兩個行業,但電信、媒體和科技行業以及醫藥行業交易數量也在快速增長。2014年~2018年,美國保持著中資第一大海外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目的地的地位,但鑒于近兩年美國對中資企業赴美并購審查的加強,中資企業赴美并購放緩。歐洲作為中資企業第二大海外高新技術領域并購目的地,在四年的時間里并購金額從53億美金上升至78億美金,年復合增速超過10%,成為我國重要的跨國并購交易伙伴。以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為主的亞洲國家,中資企業高新技術領域跨境并購的金額也出現2倍增長。與此同時,印度、印度尼西亞、塞浦路斯、秘魯這些“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沿線國家或重點國家都在近幾年與中國發生了大體量的并購交易,并購目的地的變遷本質反映的是并購熱點的轉移,“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引領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并發揮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雪松,許言等.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并購發展報告(201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2] 許言.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并購發展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8,(09).
  [3] 許言,段楚涵.金融“脫虛向實”背景下的企業并購重組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8,(09).
  [4] 宮汝凱,李洪亞.技術進步、經濟結構轉型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基于2003-2012年的證據[J].南開經濟研究,2016,(6):56-77.
  [5] 潘珊,龔六堂,李尚驁.中國經濟的“雙重”結構轉型與非平衡增長[J].經濟學(季刊),2017,16(1):97-120.
  [6] 吳先明,蘇志文.將跨國并購作為技術追趕的杠桿:動態能力視角[J].管理世界,2014,(4):146-164.
  [7] 周紹妮,文海濤.基于產業演進、并購動機的并購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75-82,97.
  [8] 王勛,Anders Johansson.金融抑制與經濟結構轉型[J].經濟研究,2013,48(1):54-67.
  [9] 呂煒,王娟.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緣何難以實現——基于公共投資、經濟增長與結構轉型關系視角的研究[J].財貿經濟,2011,(6):10-16,1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944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