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銀行理財變局之下誰主“沉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去年4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對資產管理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有一年多時間,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跌至4.31%,為近兩年最低值。
  銀行理財收益率緣何會創新低
  隨著“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監管文件接連出臺,2018年又被業內稱為“資管元年”。有業內專家表示,資管業務轉型對銀行相關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長形成一定沖擊,銀行正在積極探索資管業務轉型路徑,包括推進產品打破剛兌、推進表外資產回表,以及籌備理財子公司等。但目前銀行仍面臨多重挑戰,不僅存量資管業務的消化和整改時間緊迫,且不少銀行的人才儲備也難以跟上轉型要求。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銀行資管業務的過渡期將延長至2020年底,給予金融機構充足的調整和轉型時間。不過,諸多商業銀行人士表示,銀行在推進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和凈值化轉型過程中面臨不小挑戰,主要體現在產品發行、產品運作和人才壓力三個方面。
  一是產品發行方面。由于多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習慣了以前標明預期收益率的產品形式及對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的觀念,凈值型產品的發行碰到困難。在產品轉型的同時,持續、深入開展凈值型產品投資者教育,不斷提高投資者對凈值型產品的認可和接受程度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二是產品運作方面。凈值型產品在投資理念、產品運作邏輯、風險審查模式方面均與預期收益型產品存在較大差異,由此,銀行面臨巨大的業務調整壓力和人才儲備壓力。某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表示,過去銀行主要發行預期收益型產品,產品發行后只需等到投資到期,中間幾乎不對產品進行管理。但凈值型產品凈值隨時波動,產品估值也可能面臨風險,這需要相關人員隨時監測,并和投資者進行溝通??梢哉f,現在銀行的資管部門更向基金公司靠攏,整體工作節奏更快,對人員專業能力要求也更高。
  三是人才壓力方面。為應對整體資管轉型的壓力,銀行紛紛加快成立理財子公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公開披露理財子公司籌建計劃的銀行數量已突破30家,獲批的為7家,分別是工農中建交五家大行和招行、光大兩家股份制銀行。其中,部分已取得籌建批復的國有大行已經基本具備向監管部門報送開業申請的條件。另外,目前多數銀行存在理財部門崗位設置缺失和人才團隊建設不足的現狀,為配合資管業務的轉型發展,銀行也已開始高薪吸引人才,尤其是投研、信評相關人才,但受限于銀行的薪酬激勵體制,人才引進難度較大。
  “二手”理財產品緣何成為“香餑餑”
  今年以來,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跌跌不休”的情況下,“二手”理財產品轉讓成為投資人新寵。這是因為,為了提升流動性,商業銀行紛紛推出理財產品轉讓功能。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等十余家銀行推出了理財產品轉讓業務。投資者可通過各銀行線下營業網點和線上手機銀行App的理財專區辦理理財轉讓業務。線上轉讓由出讓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掛單,投資者根據自身需求挑選購買;線下轉讓則由轉讓者自行聯系“下家”或請理財經理協助發出信息,雙方約定好轉讓價格后前往銀行網點辦理轉讓。
  二手理財產品吃香的原因如下:一是“二手”理財產品收益超過“一手”。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介紹稱,理財轉讓專區的產品都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并非代銷產品。設立理財轉讓專區的原因是很多客戶因著急用錢想提前將產品轉讓,再加上目前理財市場不景氣,所以設立了理財轉讓平臺。從收益率來看,這些“二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普遍超過“一手”。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可達到4.3%-4.6%。
  二是新手投資人因可以享受利息而“撿漏”。針對理財轉讓平臺的高收益率,有銀行理財經理解釋稱,新手投資人接手的理財轉讓產品收益率比現在“一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出0.5個百分點,因為客戶轉讓的大部分都是一年前的產品,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來看,“二手”理財轉讓市場收益率是比較可觀的,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導致一些敏感的投資者介入市場,這是一個好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理財市場的競爭力。
  三是理財產品轉讓不會對銀行產生明顯影響。國有大行中,建設銀行于2018年12月推出“建行龍財富”個人財富管理與服務平臺,其中設置了“轉讓專區”,主要用于客戶進行理財產品轉讓,轉讓產品除了包括預期收益型產品外,還包含凈值型產品。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理財產品轉讓市場規模還相對較小,并不會對銀行整體市場產生明顯影響。
  銀行理財產品未來走勢如何
  理財產品向凈值化轉型,給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產品規模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至2020年末,在這期間銀行理財不合規產品將會進一步壓降。一方面,對于非標資產到期日在過渡期結束之前的產品,按資產到期日自然到期;另一方面,對于非標資產到期日在過渡期結束之后的產品,可通過發行ABS實行非標轉標,或者通過資產轉讓、資產回表等方式處理。預計2019年下半年存量理財產品整改速度將繼續加快,新產品發行續接能力短期內難以顯著提高,或將造成理財規模繼續收縮。銀行理財收益率也會因資產價格的降低繼續走低。其原因為:
  一是未來理財市場格局將會得到重塑。目前,一些銀行正在謀求理財業務轉型,不再過多重視規模,轉而注重結構優化。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使得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更加規范,從合格投資者的確認,到投資產品的宣傳推廣、信息披露、集中度管理、杠桿比例都有相關的標準進行限制。在帶來規范的同時,新規增加了運營成本,可能會影響到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今后,最重要的是如何平衡收益與風險。
  二是未來資金可能向更穩健機構聚集。由于過去多數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的屬性,客戶的風險偏好無法直接在其投資行為中得到真實反映。無論何種風險偏好的客戶,面對實質剛兌的預期收益率型產品,無需進行風險收益的評估和權衡,而僅需關注產品收益率和期限。資管新規落地實施后,在風險和收益緊密掛鉤的市場環境下,客戶過去隱藏或扭曲的真實風險偏好會逐漸得到釋放。不同真實風險偏好的客戶,資金投向可能截然不同。預計今后投資于傳統預期收益型銀行理財的資金,可能面臨三種方向的分化。真實風險偏好較高的客戶,可能向主動管理能力和經驗更豐富的資產管理機構分流;真實風險偏好較低的理財客戶,部分資金將回歸銀行表內存款型產品。希望盡可能維持現有投資風險收益水平的客戶,資金可能向風險偏好更穩健的頭部機構聚集,以對沖破剛兌后產品風險的上升。
  三是為應對壓力加快成立理財子公司。整體來看,大行普遍采取“雙軌制”模式,即資管部門、理財子公司同步運行。例如工行將在總行保留資產管理部,發揮1+1>2的協同作用,總行資管部主要發揮統籌大資管戰略作用。而交行則考慮把行內資管中心的部分職能委托給理財子公司,因為交行資管中心與理財子公司是委托管理的關系。而更多的股份制銀行或城商行出于資金、運營等考慮,在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后,則是考慮取消資管部門。
  總之,隨著銀保監會持續加大監管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按照監管導向有序進行調整,整體呈現出更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態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64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