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制造企業管理模式的改進創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小制造企業數量眾多,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隨著市場經濟競爭越發激烈,改進中小制造企業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掌握核心競爭力,能夠保證中小制造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論文分析了中小制造企業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改進策略。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in great numbers and developing rapidly, and have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economy, 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master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can ensur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which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improvement strategies.
【關鍵詞】制造企業;管理模式;改進;創新
【Keywor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management mode; improvement;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F4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3-0001-02
1 引言
近些年,中小制造企業發展迅猛,構成了現代制造業的基礎。而中小制造企業由于人員、成本等原因,管理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多數屬于粗放式、散漫型管理,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小制造企業以多品種、小批量經營為主業,機動靈活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核心,對企業各項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促進中小制造企業管理水平與時俱進,能夠提高企業的經營組織能力,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節約成本,使企業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促進制造業基礎的穩步提升。
2 中小制造企業發展現狀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中小制造企業發展現狀
制造業是全球工業的主要形式,在世界經濟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我國制造業占國民經濟總量60%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制造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制造業總量和制造技術水平方面都有顯著的提高,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市場日新月異,對產品提出了更多樣化的要求,多品種單件小批量經營形式成為市場主流,催生了中小制造企業規模的進一步壯大。目前,發達國家中小制造企業占制造業總量的70%以上,而在我國,這一比例甚至達到了90%。多品種單件小批量的生產經營模式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促進了市場多樣化,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帶動了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的興起,加劇了市場競爭,促進了制造業整個行業的進步。
2.2 中小制造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中小制造企業雖然數量龐大,但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經營策劃,對長線任務把控不足,對臨時任務沖擊應對不足,很多企業不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生存期長短不一,淘汰率居高不下。很多企業對質量、成本、進度、技術各方面的控制沒有制度性,管理以粗放式、命令式為主,沒有形成程序化、制度化,產品往往不盡如人意。而且大部分中小企業所做的工作為初級工作,技術含量不高,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產生的效益卻十分有限。有的企業雖然形成了制度,但管理層級過多,管理機構臃腫,信息傳遞效率低下;部分企業雖然引入一些制度或管理軟件,卻沒有考慮企業實際情況,生搬硬套,反而給經營帶來了阻礙。同時,企業過于追求經濟利益,忽視文化建設,員工歸屬感不強,不利于長遠發展。以上都使中小制造企業總體規模很大,但卻產生不了相應的經濟效益,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與整體規模不成正比,嚴重制約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
3 中小制造企業管理模式的改進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傳統中小制造企業的生存發展越發艱難,其管理模式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創新,要結合中小制造企業的自身特點,從管理制度、信息化、財務、人力資源等多方面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
3.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小制造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建立完備的企業管理制度,否則極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和隨意。中小制造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大企業的制度,不能盲目跟風新的管理理念,要結合實際情況有所取舍。每一項管理制度要對責任和義務進行詳細的劃分,避免“獨裁”,避免推諉扯皮,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保證企業管理的有序進行。同時,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順應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通過制度的優化不斷提升管理水平[1]。 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過程要有全體員工的參與,集思廣益。企業員工都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來,積極建言獻策,才能保證制度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才更符合企業的整體利益和員工的個人利益。
3.2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精神聚力所在,是企業的軟實力。中小制造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普遍不足,企業文化建設在短期內產生的效益有限,導致企業不愿在文化建設上耗費資源。
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體現,能夠加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企業整體的精神面貌。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才能使企業健康有序穩定的發展。中小制造企業要轉變觀念,在企業文化建設上下功夫,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這樣才符合企業的長遠利益。
3.3 加大創新投入力度
中小制造企業往往注重眼前利益,忽視創新方面的投入,造成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產品技術含量低下。創新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支撐中小制造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命脈。中小制造企業應該考慮長遠發展,加大創新上的投入力度,集中優勢資源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既要追求深度,又要兼顧廣度,使自己在同行業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同時又不至于在其他方面受制于人[2]。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中小制造企業通過不斷創新,掌握前沿核心技術,整合生產要素,實現資源優勢配置,保證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抵御各類風險的能力,企業才能不斷發展。
中小制造企業因資源有限,應充分利用國家各項鼓勵政策,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方面進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創新。同時根據市場和經濟形勢,做出符合本企業最大利益的創新決策,使本企業掌握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3.4 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實現企業現代化的基礎。中小制造企業應逐漸改變傳統落后的生產經營模式,在各項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術,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更加科學、有序、高效,促進企業的知識化、數字化、自動化,不斷推進企業現代化。同時充分順應目前互聯網經濟的大潮,加強網絡營銷和網絡宣傳,探索電子商務領域的經營方式。利用網絡獲取各類資源,掌握行業發展趨勢, 與客戶實時溝通,拓寬銷售渠道。
3.5 加強財務管理
企業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是重中之重,也是很多中小制造企業管理不足的地方。中小制造企業因資金規模較小,更要重視財務管理工作。通過財務管理,將有限的資金進行合理的規劃,做好預算,強化成本管理意識,引入先進的成本計算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體系,使企業資金能夠高效實用,避免企業蒙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為企業創造最大效益。
3.6 重視人力資源管理
中小制造企業人員流動性大,水平各異,經常由于人員問題阻礙生產經營。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留住人才。企業要將人力資源管理作為重要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建立現代人才戰略遠見,加強人力資源儲備,將人力資源作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提升管理者的素質,建立高水平的管理團隊。同時要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加強培訓與學習。中小制造企業要拓寬各類人員的職業晉升通道,進行物質和精神激勵,使員工具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工作積極主動,從而使企業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要摒棄家族企業的觀念,避免任人唯親,廣泛聘用優秀人才。
4 結語
中小制造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發展動力,要不斷與時俱進,變革傳統落后的經營管理模式,在企業管理制度、文化建設、創新投入、信息化、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斷改進,提升管理水平,掌握核心競爭力,不斷適應新形勢,促進自身的長足發展,永葆蓬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張力.我國中小企業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7(10):9-10.
【2】王寧.“互聯網+”背景下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J].經管空間,2018(4):100-1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9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