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會計視角的財務轉型實踐與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我國正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及經濟轉型,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作用愈發凸顯。本文以S公司管理會計在財務轉型中的實踐與探索為例,闡述了S公司如何在采購業務中進行內控建設與評估的方法及諸多成果,希望為財務轉型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管理會計;采購業務;內部控制;財務轉型
一、管理會計定義及作用
目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問題,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在此種情況下,企業的決策越顯重要。企業的管理層需要基于事實做出穩健的決策,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比以往更高。管理會計收集、分析、使用、決策與傳遞相關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為企業創造價值。
高效的管理會計是企業長青的必要條件,幫助企業健康發展,走向成功,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第一,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第二,實施內部控制自查,參與管理決策;第三,業績評價與考核(BSC),推動現代化的進程。
二、管理會計在S集團推動采購業務內控評估案例
(一)開展背景
整個集團高速發展,如何保證集團業務健康高效運行,企業穩健的發展。然而,流程優化與內部控制建設對維持企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ǘ╉椖磕繕?
推動集團及下屬公司重視業務運營層面的制度與流程建設、整合,覆蓋所有業務活動。在制度明確且健全完整的基礎上,內控制度得到有效執行,并根據外部環境、戰略調整進行優化。降低經營風險,合理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
?。ㄈ╅_展方法
運用的主要方法:識別并梳理控制措施、實施量化評價、人員訪談、審閱資料、穿行測試與現場觀察、通過數據分析篩選針對性樣本等。
?。ㄋ模╉椖拷Y果及成效
1.采購業務內控現狀評估結果
(1)采購職能分散
采購職能分散,缺乏統籌管理。因而,對于采購執行個別控制節點,缺乏明確的負責部門/人機管控要求。有時,某一控制在實際操作中無人管控(“認領”),且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及時,不充分。
(2)采購績效考核及監督機制缺失
缺乏有效的采購績效考核及監督制度及流程,考核指標的制定、考核數據的獲取渠道不夠獨立,存在一定職責沖突;考核指標寬泛,考核內容與職能不完全匹配;分配的權重也不夠合理,考核標準缺乏對應量化指標,實際完成情況也缺乏客觀數據支持。
?。?)直接經濟損失及潛在舞弊
正由于采購職能分散、績效管理缺失,導致實際處理問題時,容易將其歸為外因(例如行業/客戶變化快速等不可控因素),致使真正的內因(內部流程等可控因素)未被及時揭示出來;諸多風險未被及時識別,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與損失,并滋生舞弊風險。
(4)制度及流程缺乏效力
缺乏系統、正式的制度與流程,某些領域即便有相關制度,通常都較為寬泛,且實際操作中可以接受許多特殊/例外情況,只要獲取審批即可,實際削弱了制度與規范的效力。
?。?)系統功能及控制薄弱
由于對風險和控制缺乏有效識別機制,因此ERP系統功能及控制未充分利用/開發,影響業務開展的效果和效率。
2.采購業務內控評估項目成效
(1)開發內部控制矩陣,雷達圖展現評估結果
通過建立內部控制矩陣,將評估結果更清晰、直觀的反映給公司管理層,完整反映S公司管理現狀、薄弱環節及原因。通過建立評價雷達圖,將內部控制從定性描述轉為定量的雷達圖,為內控管理水平不斷改進提供一份引導圖。
?。?)引入成熟度模型,創新量化評價方法
通過引入成熟度模型,從設計和運行的設定評價等級,共設定等級1至等級5,五個評價等級。根據控制措施設計和運行情況,評價對應等級。在此基礎上通過層次分析法,賦予各項控制措施對應權重,根據權重及對應的成熟度評價結果,形成整個內部控制循環的成熟度等級。
?。?)評估成果得到高度認可
內部控制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工程,該項目影響范圍廣,對內部控制建設的持續推進具有重要意義。評估成果得到管理層充分肯定和支持,依據評估結果各公司組織自我檢查和再次評估,落實整改對策。將制度建設的重心放在“端到端、跨職能”的制度上,將ISO流程、EPR系統內業務流程與集團相關制度文件進行有效整合,厘清各制度的邊界并進行有效銜接,逐步實現一套制度流程體系支撐多個管理體系,形成端到端的結構化的業務流程體系,在制度明確且健全完整的基礎上,落實內控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ㄎ澹┎少彉I務內控建設項目啟示
1.業財融合,助力公司發展
財務與企業業務緊密結合,做到在一起、懂業務、提建議,財務不是業務的決策者,是給業務提供建議及監督者。不懂業務的財務,無法提供有效的監督與服務,管理會計如何滿足企業業務需求,持續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都需要我們財務不斷的探索與轉型。
2.群策群力,層層推進
內部控制涉及企業的諸多領域,如:經營及業務流程,需要各崗位人員共同完成,不是哪一個部門能單獨完成。只有內部控制涉及的各流程人員全員參與,多方配合,不斷更新控制手冊與矩陣,把控制工作推到前端,確保所有員工理解和執行相關制度,才能真正得到完善并執行有效。
3.充實內控建設隊伍
一方面,吸收一些業務精、素質好的成員充實到內控建設隊伍中,不斷優化內控建設人員的專業結構,加強內控建設質量。既緩解了內控建設人員不足的矛盾,又可以為參與項目人員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提升參與項目人員內控意識,加深對業務運作的了解。另一方面,加大對內控建設人員職業培訓,不僅要掌握內控建設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將公司戰略、經營策略、業務和流程及內控建設實務等各方面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4.溝通提升內控建設價值
內控建設項目推動是建立在溝通的基礎上,只有通過溝通,才能更好的獲取各單位信息,讓評估單位更好的理解內控建設的目標與成果,促進各單位落實內控成果,實踐內部控制建設不斷的增值。
參考文獻:
[1]徐建汀,陳俊英,李東玲.內部審計成熟度自我評估模型研究[C].寧波市內部審計協會優秀論文集,2016:495-507.
[2]熊相清.試論管理會計對內部控制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16:58-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13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