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與創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爆發式發展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會計行業業態發生了顛覆性改變,互聯網和信息化思維融入到傳統會計業務領域。本文立足于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對當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進而提出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策略和創新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會計教學;改革與創新
一、引言
“互聯網+”無疑是近幾年最火熱的新名詞之一,指的是傳統行業利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同時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實現傳統行業的改造升級,形成嶄新的經濟發展推動力。當前,在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下,會計人才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會計人才的職業能力關乎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未來發展。高職院校作為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在“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探索會計教學改革與創新刻不容緩,意義深遠。傳統的會計業務在互聯網+時代已經顯示出其局限性,為順應網絡時代發展,企業開始注重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會計事務中的應用,對會計從業者的職業要求也愈發提高。借助“互聯網+”的國家推廣計劃,乘著高職教育改革創新和產教融合的東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如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教師的轉型升級以及學生實訓和創新創業等方面。高職院校須與企事業單位攜手努力創設優質的現代教育環境,開發課程資源,為社會培養符合互聯網+時代需求的職業會計人才。故此,“互聯網+會計”對未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標準、高要求,只有深諳互聯網思維,利用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手段進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改革和創新,才能使會計人才真正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和標準。
二、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的互聯網呈井噴式發展,數字化校園、遠程教育、在線課程、微課慕課等網絡信息技術已經走進校園。大量的信息技術應用到了會計專業教學中,但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仍然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包括專業培養目標不適于市場需求;專業教師缺乏互聯網思維;移動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覆蓋面程度低;產教結合落實不到位等等。
?。ㄒ唬┙處熃虒W理念滯后,缺乏互聯網+思維
傳統教育理念下,教師充當的是知識傳授者,多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此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失去了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學習的興趣減弱,久之就會產生厭學逃課現象?!盎ヂ摼W+”理念指的是既要有互聯網思維,又要能夠熟練使用移動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等技術手段。處于互聯網+時代的高職院校教師是否具有互聯網+思維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尤為重要。目前會計專業的教師構成中,青年教師普遍具有良好的互聯網思維和意識,接受且愿意在教學中使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例如,開發相關課程的微課慕課,教學活動中廣泛使用多媒體教學,甚至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嘗試。然而,實際情況卻并不樂觀,由于青年教師在教師隊伍中占比較小,大多數教師仍是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而安于現狀,更有甚者認為,教學中過多地使用新技術手段會削弱甚至取代教師的主體地位。不難看出,如教師缺乏互聯網思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學生也會缺乏互聯網意識,以致畢業后無法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
?。ǘ┤瞬排囵B目標定位滯后,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宗旨就是走出校門即可上崗就業?;谶@一要求,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時需具備扎實的會計職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墒聦崊s是,走出校門的學生離企業的實際需求尚有距離。那么,問題出在哪呢?歸根結底是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滯后,和社會需求脫節。學校并未按照企業需求培養合格的會計人才,導致出現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過低或與本科院校相似的情況出現。會計專業有其特殊性,更偏重于實操,但是目前多數學校的會計教學往往以理論知識為中心,鮮有實踐操練的機會。一方面,企業迫切需求掌握會計信息化等新技術的人才;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對“互聯網+”帶來的行業變革和企業需求知之甚少,導致人才培養方案中缺失了相關技能的培訓。
?。ㄈ┙虒W設置不合理,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應用程度不高
有些高職院校的校方領導囿于傳統,對“互聯網+”這一新興事物缺乏認識,相關軟硬件投入不足,教學中也不倡導過多地使用移動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手段。多數院校目前也只是在課堂教學環節略有使用,而在學生實訓實習環節、創新實踐項目、專業建設和教師培訓等領域尚未涉及。
(四)產教結合落實不到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筆者經過調查發現,國外的會計行業門檻非常高。發達國家的會計人才培養是多方合作共同培養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政府部門負責提供政策支持,行業協會進行指導,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并且提供行業專家走入課堂授課,吸納學生實習就業。在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下,政府部門和行業企業時有缺位,校企合作也流于形式。在“互聯網+”普遍推廣的今天,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如不能積極借助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手段開展多方合作,那么未來“互聯網+”會計人才會十分緊缺。
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
?。ㄒ唬┮允袌龊推髽I需求為導向,明晰“互聯網+會計人才”培養宗旨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互聯網+時代”后,經濟以新常態形式發生改變,企業的經濟業務形式隨之轉型,促使會計業務形態出現變革。這次變革不同于過往,主要集中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過去企業的會計主要工作是做賬報賬,但是現在企業的會計還要具有跟蹤業務環節的能力;另一方面,現代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要求會計人員能熟練使用云技術進行在線實時做賬、報賬和審賬。由此看來,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發生了改變,高職院校必須與企業緊密聯系,知企業所想,充分運用“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手段,更新人才培養方案,明晰“互聯網+會計人才”培養宗旨。
?。ǘ┮越處熮D型為契機,改變教學理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教師是關鍵和主導。因此,積極引導教師進行轉型,培養互聯網+思維,以創新為驅動,實現傳統課堂教學向現代互聯網教學轉變,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和手段,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師轉型過程中,轉變思維最為重要。在具體操作中,學??梢云刚埰髽I的專業技術人員進入課堂;組織教師編寫“互聯網+”會計教材;進行“互聯網+”會計行業師資培訓。
?。ㄈ┓e極使用和推廣移動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手段,搭建“互聯網+”會計專業在線平臺
高職院校在大力積極推廣移動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普及信息化會計課堂和加強云技術模擬實訓的同時,還需搭建“互聯網+”會計教學在線平臺。在線平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設置。第一,通過網絡和微信平臺加強學生管理,追蹤實習實訓活動,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平臺。第二,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在線業務處理。第三,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優化,搭建“互聯網+”會計教學平臺,切實提升教學資源使用效率。
?。ㄋ模┙柚块T有力政策支持,切實開展校企合作
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政府部門和行業企業的參與是前提和基礎。政府部門通過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來引導行業企業參與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多種形式為校方提供人才需求報告,學校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報告制定培養方案。人才培養過程將由校方和企業共同實施完成,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考核標準以及教材編纂等,以期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訓宗旨。
四、結論
“互聯網+”時代使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巨變,因此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是順勢而為,也是為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的需要。為此,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必須通過改變教學理念,確立“互聯網+”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引導教師升級轉型,形成互聯網思維。同時,搭建“互聯網+”會計專業平臺,實現遠程校企合作,從而使高職院校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實用性會計專業人才,培育出真正適合國家經濟發展需求的綜合型、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延泰.“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工作研究,2017 (03).
[2]張彬.“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新思路[J].文化視野,2016 (25):423-01.
[3]陳慧莉.“互聯網+”時代基礎會計課程的翻轉教學設想[J].職業教育,2015 (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13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