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稅收籌劃風險防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階段我國企業自主納稅過程中存在著因為不當的稅收籌劃而造成的偷逃稅款等違法現象,侵蝕著國家財政稅收。如果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忽視風險,不加以防范,很大程度上會脫離稅收籌劃的風險可控范圍。為控制企業稅收籌劃風險,本文從安徽省近幾年稅收違法的案件入手,深入剖析我國企業為避稅而采取的多種稅收籌劃方式究竟有何欠妥之處,對企業稅收籌劃與避稅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使其通過合法合理的稅收籌劃方式,在規避稅收籌劃風險的同時,最終達到降低稅收成本、增加財務收益和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關鍵詞:企業稅收籌劃 涉稅風險 依法納稅
一、企業稅收籌劃風險防控重要性
?。ㄒ唬┢髽I稅收籌劃風險防控的意義
企業開展稅收籌劃工作必須以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為前提條件,堅持做到依法合理籌劃。一方面,有利于企業達到降低稅負、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對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起到倒逼作用,促進稅收法律法規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的與時俱進對征納雙方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說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開展稅收籌劃工作時,加強稅收籌劃風險的防控具有重大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稅收籌劃方案的安全性,保證其順利實施,實現稅收籌劃的積極意義。
1.稅收籌劃風險防控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會計管理水平。企業在日常經營中,為了降低稅收籌劃的風險,使稅收籌劃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勢必要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規范會計管理和工作流程,以保障籌劃方案是合法且合理的。同時,也要求企業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財務人員,熟知會計和稅法等必備專業知識,能夠針對企業不同的經濟業務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稅收籌劃方案。
2.稅收籌劃風險防控有利于提高納稅人納稅意識,抑制納稅人偷、逃稅等違法行為。稅收籌劃作為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是納稅人依法納稅的一種體現。在稅收法律法規日益完善的今天,企業更多考慮的是如何通過對稅收法律法規的研究分析,從而找到合法且合理的方式進行稅收籌劃,使稅收籌劃風險降到最低,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取得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如若采取偷漏稅的手段,勢必會受到法律的嚴懲,顯然得不償失,這是企業,也是稅務機關所不愿看到的。
3.稅收籌劃風險防控有利于實現納稅人的財務收益最大化。成功的稅收籌劃方案可以使得企業少繳納稅收或延期繳納稅收,降低稅收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違法風險,這樣做無疑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收益。
(二)企業稅收籌劃失敗造成的后果
企業采取的稅收籌劃方案一旦失敗,所帶來的后果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對企業自身來說,這種危害是難以估量的,甚至是毀滅性的。輕則被稅務機關處以罰金、罰款和滯納金;重則面臨稅收法律法規的嚴懲,導致企業無法正常經營運作,甚至倒閉破產。同時,企業的稅收籌劃風險還可能會波及到企業其他領域。企業中引發的稅收籌劃風險不僅僅可能會誘發其他類型的財務風險,還可能會誘發企業的聲譽風險等非稅收風險。同時,企業稅收籌劃風險可能會誤導企業的后期發展決策,從而導致企業做出不當甚至錯誤的決策,阻礙企業的后續經營。
二、稅收籌劃失敗導致稅收違法的案例分析
為懲戒非法企業的嚴重稅收違法行為,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安徽省國家稅務局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進行公布,嚴格貫徹稅收法律法規,糾正企業不正當的稅收籌劃行為,從而促進企業合法經營、依法納稅。接下來以企業生產經營中常見稅收違法現象入手,剖析部分企業違法納稅行為中究竟存在哪些風險,找到癥結所在,才能對癥下藥。部分案件信息如下所示。
?。ㄒ唬┕べY稅收籌劃失敗導致違法的案例分析
安徽省某公司為了降低稅負成本,同時增加企業稅后利潤,公司進行稅收籌劃,將員工收入以“底薪+提成”的薪資方式發放。即員工每月從公司領取較低的保底工資,提成部分則讓員工以找發票報銷的方式進行領取。對于員工的收入,則只按底薪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因為讓員工找大量發票替代工資費用,所以賬上工資費用極低,而某些費用極高,后來因為某項費用嚴重超出同行平均水平而被稅務機關列為重點稽查對象。稅務機關稽查部門在調查中通過調取公司銀行資金收付情況、走訪部分客戶、進行費用同期和同行分析等,掌握了充分證據,最終責成該公司補繳相關稅款并處以罰款、滯納金。
通過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對于該企業的職工個人所得稅,從表面上看,企業員工確實是憑票報銷,但實質上卻是虛假報銷。本就屬于職工的工資收入所得,依照稅法規定應按照工資薪酬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這一現象在稅收實務中十分常見,很多小企業往往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降低稅負成本”的目的,但這種操作實際上已經違反了稅收法律法規。同樣,每到年底,單位要發年終獎,該企業要求員工首先交一大堆的發票,可問題是上哪兒去弄這么多發票?于是不少員工開始四處“搜刮”發票,去財務部門沖賬,作為獲得年終收入的一種方式。很多員工逢人就要發票,就差去找代開發票的了。而對于能夠進行報銷的發票,單位也有具體規定,發票必須是當年的,餐飲發票不能用,只有的士票、長途汽車票、火車票、辦公用品發票和飛機票能用,機票還必須是本人的。但是,這種“以票抵稅”的方式暗藏隱患,員工應當謹慎對待,企業更應當嚴守稅法底線。拿發票沖抵工資獎金并不是“合理避稅”,一旦查出是會受到稅務機關處罰的。合理避稅是指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來達到減少繳納稅款的經濟行為。但是,通過給員工報銷發票的形式來發年終獎和薪酬,肯定不屬于合理避稅。表面上看確實少繳納了一些稅收,但實際上卻是違反了稅收法律規定,面臨的將是稅收法律法規的嚴懲。
所以企業絕不可以使用這種虛假的方式掩蓋實際經營情況。合理稅收籌劃的前提是依法籌劃,通過發票代替工資的方式實屬惡劣的違法行為,還隱藏著巨大的稅務風險。這顯然是納稅人主觀上存在的一種違法行為,具有故意性和欺騙性,這和真正意義上的稅收籌劃絕對是大相徑庭的,但是納稅人避稅心切,依然采取了這種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手段,顯然是要受到稅務機關的嚴懲,最終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ǘ╀N售活動稅收籌劃失敗導致違法的案例分析
安徽省一家大型紡織品銷售企業,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強市場盈利能力,經常在節假日推出一系列商品促銷活動。在促銷過程中,該企業的財務人員進行了稅收籌劃。在具體的銷售過程中,采取“買一贈一”的方式進行捆綁銷售,然后在銷售發票中僅注明主體商品的售價款,并不涉及贈送商品的售價和折扣等內容。通過這種促銷方式,本年度累計增加銷售額35330萬元,同時贈送小商品2820萬元。后來當地主管國稅機關對該企業本年度的納稅情況進行稅務稽查,發現該企業在促銷活動中作為禮品贈送出去的小商品并沒有按稅法規定作增值稅視同銷售處理。根據《稅收征管法》規定,企業的這種行為已經構成偷稅行為,主管稅務機關依法給予該企業稅收罰款處理。最終,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促銷活動,不僅沒能起到節稅的作用,反而給企業增加了補稅和罰款,進而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顯然,該企業的稅收籌劃是失敗的。
“買一贈一”是目前商業企業采用得比較多的一種促銷形式,因為其操作簡單,又能夠吸引消費者目光,所以深受商家青睞。但是,這種促銷方式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應稅銷售額,如果企業財務人員專業水平有限,對稅收法律認知不足,或是企業管理者缺乏風險意識,導致稅收籌劃方案制定不合理,就有可能演變成偷稅事件,受到稅法的制裁。
通過上述安徽省部分稅收違法案件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企業避稅的行為方式多種多樣,通過一系列不正當的稅收籌劃手段,雖然獲取了所謂的“收益”,但這明顯是一種違法甚至犯罪行為,這種行為嚴重侵蝕了國家的財政稅收,其后果是要受到國家法律法規制裁的。所以,為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樹立企業誠信依法納稅的形象,保障企業的持續經營,這就要求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地以追求少交稅、多賺錢為目的,更多的是要重視稅收籌劃風險的識別、控制和防范,堅持做到合法、合理的進行稅收籌劃,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爭取達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三、企業稅收籌劃失敗導致違法的原因
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方面,納稅人最關心的非“稅務稽查”莫屬,自2016年5月1日“營改增”起,近年來稅收稽查力度進一步加強。但是部分企業在納稅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屢屢觸及法律紅線,從而受到稅務機關的依法處理。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驅使著納稅人鋌而走險,不惜通過一系列不正當的手段進行牟利呢?這些時有發生的稅收違法案件會造成哪些影響呢?從中我們又能吸取到哪些教訓和值得借鑒的經驗呢?
?。ㄒ唬┢髽I主觀上存在的偷逃稅款心理
市場經濟下,企業都是逐利的,為了增加財務收益,實現稅后利潤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是離不開的一條捷徑,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些企業卻滋生了偷逃稅款的心理,忽略甚至無視稅收法律法規的存在和稅務機關的稽查力度,通過在會計賬簿上偽造、隱匿收入或是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等手段,以達到不繳納或是少繳納應納稅款的目的,來獲取所謂的“降低稅負、增加收益”。
?。ǘ┢髽I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與職業道德
企業的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是稅務機關征收和稽查稅收的主要依據,詳細記錄著企業的全部經濟事項,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財務狀況和納稅情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企業會計人員存在專業水平有限和職業道德不高的問題,造成會計資料在編制過程中出現隱瞞收入、多提壞賬準備等弄虛作假的現象,從而減少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少繳納稅款。
(三)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與專業素質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這意味著納稅人的數量也在增加,同時,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工作量的增加使得稅務機關本就人手不足的狀況更加凸顯,使得稅務機關不可能對所有的企業進行有效地稅務稽查,只能選擇性地進行稅務稽查,這也是企業違法納稅時有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作為稅務稽查的工作人員,其專業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面對錯綜復雜的稅收違法案件,總會存在嚴峻的挑戰,這也是必須面對的現實。正是由于稅務機關的這種現狀,降低了企業的違法納稅被稽查懲處的概率,導致了部分企業依舊以身試法,獲取收益。
?。ㄋ模┒愂罩贫冉ㄔO的原因
近年來,我國的稅收制度一直處于不斷地改革和完善之中。一方面,從“營改增”以來,很多企業由原來繳納營業稅,轉變為繳納增值稅,而稅法的規定雖然有所變動,卻無法百分之百的契合,導致稅收法律法規存在所謂的“真空地帶”,恰恰成為了部分企業違法納稅的突破口。另一方面,稅法對違法企業的懲處力度有些偏輕,缺乏威懾力。例如在《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規定,納稅人的偷稅行為,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到五倍以下的罰款。但實際上只能按偷、漏稅款的百分之五十到一倍進行罰款,更高倍數的罰款盡管合法但會導致納稅人強烈的抵觸。稅務機關對企業違法納稅的懲處力度不足,間接造成了企業偷逃稅款心理的滋生。
四、控制企業稅收籌劃風險的對策建議
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諸多案列的教訓下,所有企業都應該從自身做起,主動尋求有效的防護措施,積極防范稅收籌劃潛在的風險。
?。ㄒ唬┨岣唢L險識別意識,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和防范機制
企業必須以遵守稅收法律法規為前提,做到合法合理的稅收籌劃,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企業自身必須具有較強的風險識別意識,同時,制作稅收籌劃方案的主體(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對現行的稅收制度能夠熟練掌握,以保障稅收籌劃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建立一套科學完備的風險控制和防范體系,將稅收籌劃的整個過程納入到實時監督當中,可以適時邀請一些稅收領域的專家對稅收籌劃方案加以審查和評估,提高稅收籌劃的科學性,一旦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立即采取措施修改補救,對癥下藥,將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ǘ┨岣咂髽I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與職業道德
我國的社會經濟正處在新時期的改革和發展中,使得稅收法律法規、政策時刻處于變化之中,這就要求企業的會計人員要具有較強的專業水平和學習能力,既能夠知法、懂法和守法,又能夠適應稅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變更,與時俱進,以保障制作的稅收籌劃方案能夠符合稅收政策的發展方向,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可變通性,保證稅收籌劃的可行性。稅收籌劃是一項比較復雜的財務工作和系統工程,籌劃方案所需要的知識更是涉及到稅收、會計、法律、財務、金融、企業管理等多個領域,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專業性,這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企業會計人員由于職業道德有限,無法勝任一些重大的稅后籌劃工作。所以,對于那些錯綜復雜的、與企業經營管理關聯性較強的稅收籌劃工作,最好還是委托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門的機構來進行,以提高稅收籌劃的合法性和規范性,從而將稅收籌劃風險降到最低,充分發揮稅收籌劃的積極作用。
(三)強化稅務機關人員的專業素質
稅務機關的稽查人員是檢查企業是否存在違法納稅問題的主力軍,他們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不折不扣的把稽查工作完成好。稅務機關應當在工作中加強對稽查人員的培訓工作,用實際案例結合現身說法的方式進行教學,培訓結束后予以考核,同時,建立一套系統的監督獎懲機制,對稽查工作的后續開展予以制度保障。
?。ㄋ模┒愂障嚓P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的改革與完善
由于我國的稅收體制一直處在改革和完善之中,對于現實生活中企業錯綜復雜的經營業務無法面面俱到地做出規定,而且稅收處罰的力度也有待提高,這些實際狀況給了部分企業違法犯罪的可乘之機。所以,稅收法律法規建設必須與時俱進,違法犯罪企業的懲處力度也要加大,堅決捍衛法律的尊嚴,保障國家稅收收入。
一方面,稅收違法成本體現在對納稅人處以稅收罰款和稅收滯納金上,但最主要的是影響納稅人的納稅信用等級,被評為C級或D級的納稅人將被稅務機關與相關部門采取嚴格的懲戒和管理措施,同時,稅務機關依照《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公布辦法》的規定,向社會公布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并將信息通報相關部門,共同實施嚴格監管和聯合懲戒。另一方面,稅收違法成本體現在影響企業后續經營決策,納稅人如果最近36個月內違反稅收法規,受到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的,則不能申請首發上市。如果單位存在稅收違法行為,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金或移送司法機關,最高可判無期徒刑。通過加強稅收法律法規的懲處力度,加大企業的稅收違法成本,從而降低企業違法納稅的幾率。
從上文可以看出,企業稅收籌劃風險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且具有嚴重的危害性。但我們應當認真研究分析我國企業稅收籌劃風險發生的原因,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努力做好各種控制、防范稅收籌劃風險的準備工作,便可以切實減少企業稅收籌劃風險的發生,實現社會經濟的平穩健康持續發展。這需要行政機關、企業多管齊下,共同發力。政府需要建立并完善稅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為企業依法納稅提供法律保障,同時稅務機關要加強與納稅人之間的協調溝通,提高人員專業水平,創新平臺服務方式,規范征納雙方關系,嚴格執法;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涉稅風險意識,堅持合法合理利用稅收籌劃,從而達到降低稅負、增加收益的目的。最終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創建一個企業依法納稅的社會經濟環境。
參考文獻:
[1]張薇薇,杜紅.試論合理避稅籌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0):139.
[2]蔣昆.當前企業稅收籌劃問題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3(23):115-116.
[3]李健.淺析我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問題[J]. 科技致富向導,2012(32):100.
[4]潘孝珍.我國企業偷漏稅的原因及對策[J].新會計,2009(11):34-36.
?。ㄗ髡邌挝唬喊不沾髮W)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27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