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煤炭企業失業保險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伴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失業作為一種特有的經濟現象總是存在于經濟發展中,煤炭行業失業保險制度發展遲緩,煤炭企業用工形式多樣化,現有的失業保險制度不能以全體員工利益為主體,這一問題已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就煤炭這個特殊行業的國有企業的失業制度、以及存在的切實問題做了重要的分析,并對此提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引起大家對失業保險的重視,對筆者U-r-作也有更高的提升。
關鍵詞:國有企業;失業保險;農民合同工失業
中圖分類號:F840.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5-038-02
一、失業保險的概念以及工作范圍
1.失業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的,由社會集中建立基金,對因失業而暫時中斷生活來源的勞動者提供物質幫助的制度,它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之一。失業保險金,是指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依法支付給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用,是對失業人員在失業期間失去工資收入的一種臨時補償。
2.潞安集團于1997年1月1日開始實施《山西省城鎮企業職工失業保險暫行條例》,失業保險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失業職工的基本生活,維護了企業穩定,為企業的有序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從《暫行條例》實施以來,作為基層工作人員,真正接觸到失業保險是在2009年,失業保險金一直由單位代扣代繳,從未發生過欠保的現象。在我從事失業保險工作的十余年來,失業保險費率經歷了數次調整,在2015年3月和10月失業保險總費率從3%降至2%,2017年1月1日起,失業保險總費率由1.5%又降至1%。階段性的降低失業保險費率,這項措施的實施,是企業優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切實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增強了企業活力,也并沒有出現因失業保險費率降低,而影響失業保險待遇正常發放的情況。
3.做實臺賬,完善待遇發放。認真做實做好各參保單位、參保個人的參保登記、征繳和待遇發放檔案等臺賬的管理工作;定期核對參保單位、參保個人的繳費情況;做好失業保險金征管機構與企業的銜接作用,上傳下達,落實好文件精神;扎實推進失業人員的接收工作,并對符合享受失業保險人員按時發放失業保險待遇。這是失業保險從業人員最基本的素質,只有做好原始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才能保證失業保險基金征繳、發放的順利進行,切實提高參保單位和個人參保的積極性。
4.2017年,為鼓勵和支持企業參保職工提升職業技能和職業轉換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發揮失業保險預防失業、促進就業的作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下發了《關于失業保險支持企業參保職工提升職業技能有關問題的通知》,對依法參加失業保險,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36個月以上,并取得初級、中級、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人員發放補貼。目前,我單位48人符合上述條件,按要求發放補貼標準9萬余元,這項工作還將繼續有條不紊的開展下去,大力宣傳,使更多的人增加提升技能的積極性,增強崗位自信心,為企業打造高技能人才提供保證。
二、企業實施失業保險政策中發現的問題
1.失業保險參保人員不均衡
失業保險覆蓋面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參保率低且覆蓋人群失衡,如集團公司參加失業保險的人員僅限于與其形成勞動關系的正式職工(固定工,城鎮合同工,企業合同工),我礦有將近1000余名的農民合同工與簽訂勞務關系的勞務派遣工,都沒有參加失業保險。這些人在失業后權益無法得到保障,農民合同工本身因為勞動用工制度,歧視性的就業環境,以及其自身觀念、文化程度和職業技能的局限性等,使之缺乏參與社會保障的積極性,企業在農民合同工失業保障和就業服務方面也不能發揮其主導性的功能和作用,這種狀況就造成企業不能對全體勞動者一視同仁,農民合同工對自己未來的基本生活保障充滿了不確定性,對企業發展也就缺乏主人翁精神。同時,參保人員的不均衡性也限制了勞動力在各崗位的積極性,阻礙了企業員工之間的公平競爭。
2.失業保險個人信息的不完善性以及賬戶的不規范性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失業保險制度的完善,對參保人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久以來,失業保險基數由單位和個人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這樣對失業保險個人信息要求,賬戶要求就沒那么嚴格。在實行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以來,無論是個人信息,還是個人賬戶都要求準確完整。就目前的失業保險制度來說,對少繳、錯繳沒有嚴格的措施來規范和制約,加之,失業保險制度本身缺乏強制力,就為類似不良的現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最終將阻礙失業保險事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3.宣傳力度不夠,職工意識不強
失業是企業存在的必然產物,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但是,大多數員工只是由于失業帶來的恐懼感增加了,對于失業保險制度的重要性根本不了解。失業保險既沒有像醫療保險一樣貫穿人的一生,也沒有像養老保險一樣有預見性。作為煤炭行業的國有企業來說,失業在大部分人心中還只是一個標題,因為非自身原因失業的人寥寥無幾,又因為煤炭行業的特殊性,與其它行業相比,職工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素質偏低,對保險的認知就更是知之甚少,在近五年由于退休職工的大幅度增加,才使養老保險提高了知名度,大家逐漸的了解養老保險涉及到的切身利益,但在失業保險這塊兒還是一個空缺,甚至有人在轉移失業保險關系時問,“失業保險是干什么用的,我不要了可不可以”。當然,作為社會保險的工作人員,宣傳不到位,得過且過的思想也是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因此,企業職工的失業保險意識不強,失業保險知識的普及不全面,參保人員故意拖延、抵制不繳納的做法,仍然是當前企業失業保險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對失業保險的一些建議
1.農民合同工應納入失業保險繳納范疇
最近發生在身邊的一件事情讓我感觸頗深,一位長期在我企業從事井下工作的勞務派遣工,因為不是《條例》規定的正式職工,所以沒有參加失業保險,在2017年底因年齡原因,企業與之解除勞動關系,并支付了一部分經濟補償金。但是由于本人沒有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不能辦理退休手續,導致沒有經濟來源,幾次來我單位咨詢表示生活困難,并且提出沒有繳納失業保險的無奈。企業里像這樣的員工還有很多,并且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主力軍,根據《條例》規定,農民合同制工人、勞務派遣工個人不繳納失業保險費,是不能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但就目前我們單位的失業保險制度來說,單位在繳費時,企業部分是按全員工資總額的比例計提,這里的工資總額包含了所有用工形式的企業員工工資,當然是包括了農民合同制工人的工資的。所以,企業內無論是《條例》規定的正式工還是農民合同工,都是企業的工人,都為企業做出相同的貢獻,卻享受了不同的待遇,可考慮將農民合同制工人也納入參保范圍,在失業后也能得到合理的失業金補貼,方能顯示出失業保險政策的公平性。
2.做實失業保險賬戶,個人繳費更加透明化。
建立一套完善的網上查詢系統,增加參保繳費基數的透明度,使繳費者個人能夠清晰明了的查詢到個人參保情況、繳費情況。失業保險基金征管機構應嚴格規范失業保險基金的運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繳費人在失業之后能夠及時有效地領取到失業補貼。還應建立健全使用失業保險基金穩定就業崗位補貼的申報、審批、撥付、監督等制度,在失業保險基金中設立技能提升補貼項目,嚴格審批程序,規范操作過程,形成內部審核,基金征管機構監管的一體運作模式。
3.失業基金是否可以用于失業人員技能培訓,促進再就業。
現有的失業保險制度,失業保險金主要用于保障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以我們企業來說,每年平均上繳失業保險金370余萬元,而我們企業的失業率不到1%,是否可以運用這部分資金對失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職業再介紹,促使其盡快就業,或者對愿意靈活就業的人員,提供創業信息,幫扶創業技術。同時,鼓勵企業招聘失業人員,對于長期招聘使用失業人員的企業也應進行適當的補貼。失業補助,不能只是消極的解決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問題,應轉換觀念,使失業保險金真正落實到實處,在促進再就業方面發揮其作用。
四、結語
失業保險制度發展到今天,大量的經驗和事實表明,失業保險制度的建立保持了社會公平,維護了社會穩定,保障了基本生活。同時,為企業步人市場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國有企業的廣大職工提供了可靠的生活保障,為深化企業改革解決了后顧之憂??傊I保險制度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注重“以人為本”,全社會共同關注。將被動失業轉為預防失業,是我們長久的任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45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