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企業并購之財務風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郭衛華

  企業并購,即企業之間的合并與收購行為。它被認為是企業進行資本運作和經營的一種主要形式。企業進行并購的動因有很多,主要有提高競爭優勢、擴大經營規模、降低交易成本、進行合理避稅、迅速籌集資金,或認為目標企業價值被低估,而在我國還有一樣主要的并購動機是借殼上市。的確,一項成功的企業并購能獲得各式各樣的經濟利益或實現管理目標,但企業并購是一項高風險的經營活動,風險貫穿于整個并購活動的始終,而其中的財務風險是影響企業并購活動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我國實際上的并購成功率很低,效果也難以令人滿意,很多企業并購后反而陷入困境,所以進行企業并購的財務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并購過程中,由于對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融資、支付手段的選擇等各項財務決策或經濟活動所引起的財務狀況的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使并購目標企業預期價值與實際價值發生嚴重偏離,從而導致的企業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要防范企業并購風險,首先就要弄清楚企業并購過程中存在哪些風險,分析產生這些并購風險的原因,進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ㄒ唬┕乐档呢攧诊L險。
  并購活動的首要程序是對目標企業進行合理的估值,這包括判斷目標企業現存的資產價值和預期的獲利能力,而進行這種判斷需要一個完善的資本市場、目標企業提供的各項財務數據和一個系統的價值評估體系。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規模小,品種少,效率低,規章制度還很不完善,信息的公開性和真實性還很難保證,這就導致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下對目標企業進行合理估值比較困難。另一方面,目標企業提供的財務數據也有的不盡全面詳細和真實可靠,企業依據此種數據也很難對目標企業做出真實合理的估值。
 ?。ǘ┤谫Y的財務風險。
  雖然也有一些企業為了籌資而進行的并購,但大多數并購還是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企業融資可以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主要是利用自有資金進行并購,這樣雖然可以降低企業的債務風險,但是卻占用了企業自身的流動資金,增加了企業的流動性風險和經營風險。外部融資若采用權益融資會產生稀釋股權的風險,很可能會造成企業控制權的旁落;若是債務融資會產生很高的債務風險,并購后的企業很可能因為債務過高,缺乏短期融資而導致缺乏短期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減弱企業的資產流動能力,所以融資方式和融資結構的選擇不當會產生較高的財務風險或是經營風險。
  (三)支付的財務風險。
  支付工具一般分為現金支付、股權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F金來源有自有現金、債務融資現金和股權融資現金,而不管采用哪種支付方式都要求預計的現金流量的增值額的現值大于現金的支付額,否則采用現金支付方式造成的現金流量的風險就落到了收購方的股東身上;同時現金支付額過大也很容易產生企業流動性不足的風險。采用股權支付又有稀釋股權的風險,目前在我國的實際的并購案例中有主要是采用現金支付和股權支付這兩種支付方式,支付方式的單調性也加大了支付的財務風險。
 ?。ㄋ模┒悇诊L險。
  雖然在并購過程中采取恰當的財務處理方法可以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但也要看到如果在并購前沒有認真的審查目標企業的納稅情況,則會使并購后的企業負擔不必要的納稅成本,增加稅務風險。因為并購前目標企業應盡而未盡的納稅義務由合并后企業繼承,增加了合并后企業的稅收負擔,并且將直接影響并購后的企業財務狀況;如果并購前這部分納稅義務未在財務報表中體現,那將直接虛增目標企業的凈資產,增加并購企業的收購成本。
  (五)整合的風險。
  整合風險是指并購方在并購完成后,可能無法使整個企業產生經營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市場份額效應,或是其他并購目的。企業并購雖然是實現企業迅速擴張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優化企業資源的方法,但并購后由于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的企業架構、經營方式、管理方法、財務制度等方面有可能有很大不同,整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各種摩擦、沖突,希望整合能夠降低成本、減少費用,產生財務協同效應的目標很可能無法實現。
  
  二、規避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
  
  (一)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估值。
  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并購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和不恰當的估值體系是造成目標企業估值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并購前應盡量收集并購目標企業的各種信息,與同行業同規模企業進行比對,詳細、認真的審查和評價目標企業的各項資料,使手中的資料盡可能的充分、詳實。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各方面的信息來源,如統計部門、財政部門、稅收部門、工商管理部門以及國外經濟科技信息等。另一方面,企業在并購前需借助中介機構有效的收集被并購企業的各種信息。因為中介機構有專業的人才,科學的程序和方法,其服務和監督滲透到并購的全過程。
  (二)確定融資額度,選擇融資渠道。
  并購企業確定目標企業后,進一步確定并購所需資金量,并著手進行融資。融資額度和融資渠道的確定要考慮到并購資金的需要量、不同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資本市場資金的狀況和企業自身的財務經營狀況等方面的因素。收購企業要選擇好融資渠道,根據企業的流動性和支付能力進行適當的融資組合,盡可能的降低融資成本。
  (三)根據融資渠道,確定融資結構。
  企業在制定融資決策時,應開闊視野,積極通過將不同的融資渠道相結合,以確保目標企業一經評估確定,即可實施并購行為,順利推進重組和整合。
  合理確定融資結構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資本成本最小化原則。二是自有資本、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要保持適當的比例。將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入和償付債務等流出按期限組合匹配,對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的期限、數額結構進行調整。
  (四)合理稅收籌劃。
  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營業收益與資本收益間的稅率差別較大,在并購中采取恰當的財務處理方法可以達到合理避稅的效果。稅法中規定有虧損遞延條款,所以盈利較大的企業可以考慮與擁有較大稅收減免額度的企業進行合并,這樣可以獲得稅收收益。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企業并購行為不僅僅只屬于財務學的范疇,而且它也是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等共同作用的產物,受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等多個因素的共同影響。每個企業在日常的經濟活動中積極完善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的同時也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并購機制。在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和并購的過程中,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和企業的現實狀況,對各種財務風險進行準確地識別和度量,然后根據不同的風險類別及影響幅度來選擇適當的管理策略,并依據條件的變化做出及時的調整,必要時候也可以和有往來的企業建立并購聯盟,最終將風險控制在損失的最低限度。當然企業實行并購時也要盡量避免因片面追求風險最小化而帶來高額成本的負面影響,使企業的并購活動實現“1+1>2”的效益,促進企業自身更好更快地發展。
  企業并購案例的確不成功的居多,但我們也要看到世界500強的企業大多是通過并購產生的,企業并購已經是現代企業非常重要的一項發展戰略,是社會資源重新優化配置的重要選擇。只有充分意識到風險才能合理規避風險,進行成功的并購。
  (作者單位:江西省鐵路投資集團公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7857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