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ESI與InCites的高校學科發展分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ESI;InCites;學科發展
  摘 要:基于ESI和InCites數據庫,文章從文獻計量學角度對廣州大學10年間的科研論文產出、影響力、學科潛力值、合作機構情況和科研基金資助情況等進行了統計分析,為學校的學科建設和科研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客觀數據,以期助力廣州大學的高水平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2-0038-04
  1 背景
  近年來,我國高校掀起了建設世界一流學科、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浪潮。目前,廣東省部分高校已進入“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時期。廣州大學也與時俱進,積極進行高水平大學建設。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目前廣州大學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支持。2015年7月,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名單和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名單出爐,廣州大學的3個學科建設項目位列其中。2015年11月,廣州大學的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順利通過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圓桌會議專家組的論證。2017年3月,廣州大學獲得了廣東省教育廳“創新強校工程”資金1,181萬元,用于推動高水平大學的建設和發展。
  眾所周知,學科和科研發展水平是一個高校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者利用ESI和InCites數據庫對科研機構的學科發展、科研競爭力等內容進行了績效評估。例如,武漢大學教授邱均平以ESI數據庫為載體,基于計量學的理論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分析了我國高校的科研競爭力;武漢大學教授趙蓉英以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為例,利用ESI數據庫分析了我國部分高校的科研競爭力;蓋雙雙利用ESI數據庫,對我國科研人員作為第一作者和參與作者所發表的熱點論文的文獻計量學特征進行了對比分析,揭示了我國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結構特征和國際地位;豐國政基于ESI數據庫,構建了科研競爭力評價指標,客觀詳細地評價了廣東省重點建設高校的科研競爭力;喬志娟基于ESI和InCites數據庫,選取廣州大學作為研究對象,從科研生產力、科研影響力、科研發展力、科研創新力等方面分析了廣州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在科研競爭力方面存在的差距,為宏觀決策者提供了客觀依據。
  筆者利用ESI與InCites數據庫,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對廣州大學在2008年至2017年間的論文產出、學科分布及潛力值、期刊收錄情況、科研基金等內容進行了統計分析。定量數據展示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可以綜合反映廣州大學的科技競爭力和學術影響力,為學校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2 ESI和InCites數據庫簡介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是由湯森路透公司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對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SCIE、SSCI庫中近11年的論文數據進行統計,針對22個學科從各個角度對國家/地區的科研水平、機構學術聲譽、科學家學術影響力及期刊學術水平進行全面衡量,所有數據每兩個月更新一次。該數據庫可顯示總影響力居于全球前1%的科學家、研究機構的排名情況,也可顯示總影響力居于全球前50%的國家(或地區)及學術期刊排名情況,還可統計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和研究前沿等具體情況。
  InCites是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數據建立的、經過數據清理與機構名稱規范化處理生成的分析評估型數據庫,收錄了全球11,000多種權威期刊文獻數據,時間跨度為30年。InCites的評價功能更加強大和全面,采用更加清晰、準確的可視化方式呈現數據結果。
  3 科研論文表現結果與分析
  3.1 論文產出情況
  在2008年至2017年間,廣州大學的論文產出總量為2,454篇,在全國707個學術機構中排221位。從圖1可以看出,近年來廣州大學的發文量呈現出動態上升趨勢。從圖2可以看出,論文的被引總次數為15,321次,展現了廣州大學的科研實力,但是,截至目前,廣州大學還沒有任何學科進入ESI前1%。其中,物理科學、數學和化學的論文數量占論文總數的1/2,物理科學和數學的論文產出量最多,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的論文產出量次之。從論文的影響力看,物理科學的被引頻次遙遙領先于其他學科,化學、數學、工程學的被引頻次次之。值得注意的是,化學的論文產出量雖然低于數學和工程學,但其論文的被引頻次反而高于這兩個學科,因此化學是廣州大學的潛力學科。
  3.2 學科潛力值
  筆者采用ESI和InCites數據庫相結合的方法挖掘廣州大學的潛力學科,分析某學科進入世界前1%的概率。在ESI中,學科潛力值=廣州大學具體學科在其歸屬期刊中所有發文的總被引頻次/進入ESI數據庫中最后一名的被引頻次,如果學科潛力值越大,進入ESI前1%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某學科的學科潛力值≥1,該學科就屬于優勢學科,如果某學科的學科潛力值<1并達到60%以上,該學科就屬于潛力學科。
  從圖3可以看出,廣州大學暫無優勢學科。其中,工程學的潛力值相對較高,具體值為68.45%,該學科為廣州大學的潛力學科,進入ESI的可能性較大,計算機科學、數學、化學三門學科的潛力值次之。此外,雖然物理科學、數學的論文數量相對較多,但它們的潛力值卻位于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和化學之后,這表明物理科學和數學的被引頻次較少,也說明潛力值與期刊影響因子及被引頻次緊密相關。植物與動物學、社會科學總論、材料科學等學科發文量較少,學科競爭力不強。廣州大學其他學科的潛力值相對較低,進入世界前1%的概率較小,屬于弱勢學科。因此,廣州大學應加大培育力度,如引進人才、扶持科研項目等,促使它們成為潛力學科。
  3.3 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CNCI)
  如果一個機構的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CNCI)大于1,就說明其引文影響力已經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如果CNCI小于1,就說明其引文影響力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調查數據顯示,廣州大學的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為1.1,暫時達到全球和我國(1.05)的平均水平。從表1可以看出,社會科學總論、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和臨床醫學的CNCI值都大于1,且達到廣州大學的引文影響力,說明這五個學科的引文影響力已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社會科學總論的CNCI值為2.10,居于第一位,這可能與它的論文數量(共38篇)較少有一定關系。而化學、數學和物理科學三大基礎學科的引文影響力相對較低,還未達到全球平均水平。   3.4 科研合作機構分布
  調查結果顯示,與廣州大學有合作關系的科研機構有663個,其中合作次數最多的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與廣州大學合著的論文以258篇高居榜首,其中產生了6篇高被引論文。中山大學以190篇的合著論文居于第二,其中產生了4篇高被引論文,而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8.5)超過與中國科學院合著的論文篇均被引頻次(7.7)。中國科學院作為我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和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是我國科學研究的風向標。在自然科學方面,廣州大學與其合作的論文數量位居榜首是理所當然的,也彰顯了廣州大學的科研人員積極向上的科研精神。中山大學是我國“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設的綜合性大學,無論在科研方面還是在教學方面,都在廣東省高校中獨占鰲頭,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廣東省內高校的發展方向,再加上地理優勢,廣州大學主動與其合作能促進學科發展。
  在合作較多的10個科研機構中,廣東省內高校占1/2,充分展現了區域合作的優勢。其中,廣州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合作均產生了1篇高被引論文,而在與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合作的論文中暫時還沒有高被引論文。因此,廣州大學在與省內高校的科研合作中,應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提高論文質量。
  此外,廣州大學還與省外的高校進行合作。如:廣州大學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合作的論文有49篇,篇均被引頻次為10,高被引論文有1篇;廣州大學與廣西大學合作的論文有41篇,篇均被引頻次為4;廣州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合作的論文分別有38篇,篇均被引頻次分別為7.26和6.71,分別產生了1篇高被引論文。
  數據結果顯示,廣州大學還與其他國家的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合作的外國科研機構共有59個,國際合作論文共有506篇。其中,合作論文超過20篇的國家有美國(160篇)、澳大利亞(100篇)、英國(64篇)、德國(47篇)、日本(43篇)、加拿大(38篇)和意大利(26篇),合作論文數占總數的60%。此外,從引文影響力看,廣州大學與德國科研機構的合作論文的引文影響力為12.68,其次為澳大利亞(10.38),美國(8.53)、日本(8.49)、意大利(8.38)、加拿大(7.84)、英國(7.71)。
  此外,筆者利用分析工具,還可以了解這些合作論文的總被引頻次、引文影響力(篇均被引頻次)、論文被引百分比、基于學科規范的引文影響力和平均百分位等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廣州大學可以有的放矢地與不同學科領域的機構開展科研合作。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合作有利于人才的評價和引進;從科研發展的角度看,合作有利于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因此,大力開展和加強國內外科研交流合作已成為提升高水平大學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3.5 論文發表的期刊情況
  由表2的統計結果可看出,廣州大學發文量大于20篇的期刊共有10種,所收錄論文總數共計306篇,占總發文量的近14%??傮w來看,論文的總被引頻次與對應期刊的論文數量的關聯度不高,但相對而言,論文的影響力基本與期刊的影響因子有關。因此,科研人員應盡量選取在學科領域內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進行投稿。研究表明,ESI數據庫中的綜合性期刊的收錄范圍較廣泛、覆蓋學科較多,在相應領域內有著相對高的影響力,在這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和推廣的概率相對較大。因此,科研人員在投稿時應注重綜合性期刊。
  3.6 科研基金資助情況
  從圖4可以看出,SCI/SSCI收錄的廣州大學科研論文的支持經費來源比較廣泛,從國內到國外、從國家到地方乃至科研機構均有所體現??傮w來看,資助廣州大學科研工作者開展學術研究的科研經費主要來源于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論文數量近2,000篇,占論文總數的71%,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論文數量近1,600篇,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論文數量有360余篇。統計結果顯示,廣州大學的學術論文也得到國外基金的資助,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科研論文有53篇,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資助的科研論文有24篇,日本促進科學協會資助的科研論文有16篇,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資助的科研論文有14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資助的科研論文有10篇。
  4 結語
  基于ESI和InCites數據庫的定量分析,能從不同角度反映廣州大學的科研情況。從科研產出情況看,近年來廣州大學的科研論文數量顯著增多。從學科發展情況看,廣州大學應不斷拓寬合作渠道,大力發展潛力學科,引進相關人才,著力培育弱勢學科,從而提高整體學科水平。此外,廣州大學還應制定適合各個學科科研工作者的激勵政策,鼓勵并支持廣大師生發表高水平論文,鼓勵他們積極申請各項科研基金,進而提高整體的科研影響力,助力高水平大學建設。
  參考文獻:
  [1] 邱均平,孫凱.基于ESI數據庫的中國高??蒲懈偁幜Φ挠嬃糠治鯷J].圖書情報工作,2007(5):45-48.
  [2] 趙英蓉,雷將.中國“985”高??蒲懈偁幜Φ挠嬃吭u價研究:以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為例[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78-84.
  [3] 蓋雙雙,劉雪立,張詩樂,等.我國高影響力論文產出現狀及國際地位[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1):103-110.
  [4] 豐國政.基于ESI數據庫的廣東重點建設高校科研競爭力計量分析[J].高教探索,2016(3):41-45.
  [5] 喬志娟.基于ESI和InCites的高??蒲懈偁幜Φ姆治鲅芯浚阂詮V州大學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7):158-160.
  [6] 趙元斌,吳志紅,郭艷秋.高校學科發展分析評價實證研究:以河南省3所大學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5(8):115-121.
  [7] 李春英,任成梅.1996—2006年北京大學發表高引用論文的統計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728-732.
  (編校:孫新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1534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